垃圾圍城下 “吃不飽”的水泥窯成為“城市淨化器”還要等多久?

坐在垃圾堆旁喝咖啡”,這已成為業內人士說起水泥窯“吃”城市垃圾時提到的經典場景。

然而,這一優點多、缺點少、發展潛力極其巨大的垃圾處置方式,這些年來始終沒有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水泥窯協同處置佔比仍低於垃圾清運總量的3%。”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相關負責人向《中國建材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水泥工業無論從裝備技術水平、運行管理能力、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參與環境保護、協同處置垃圾方面,我們才剛剛起步,遠遠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

水泥窯“吃”垃圾為何吃不飽?如何讓這一垃圾處置方式受到更多地方、更多民眾的歡迎,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華全國總工會提交了一份加強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垃圾的提案。

垃圾圍城下 “吃不飽”的水泥窯成為“城市淨化器”還要等多久?

垃圾圍城與“吃不飽”的水泥窯

據統計,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城市及產業廢棄物也在不斷增加,我國曆年累積堆存等待處理的城市垃圾總量高達70億噸,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圍城。同時,我國城市垃圾產生量在以每年8%~10%的速度持續高速增長,城市垃圾處理問題日益凸顯。

“垃圾問題如此嚴重,與美麗國家建設要求相背離,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相差甚遠。”作為維護職工權益的中華全國總工會下屬的7個產業工會之一,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協同處置垃圾事關水泥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有助於美麗國家建設,應加強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理這一能夠完全、徹底、無害化處理城市垃圾的方式。

事實上,相關部門已經做了一些努力。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環保部(現生態環境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節〔2015〕28號),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及評估工作。

“然而,試點及後續推進工作的結果不甚理想。”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相關負責人說。因此,2018年,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對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垃圾的推進情況進行了調研。

我國水泥企業在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循環經濟方面已經走在很多行業的前面。調研組相關負責人介紹,金隅集團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琉璃河水泥廠),承接北京市環保功能,全力處理北京市垃圾焚燒後遺留的飛灰等危廢,以處理多少飛灰來確定生產多少水泥。鴻翔控股集團設立分公司專門從事城市建築垃圾處置工作,通過收集、破碎、加工將建築垃圾製成城市景觀用磚、防浪構件等。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同力水泥、紅獅水泥等十餘家企業積極開展城市垃圾協同處置工作,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使生活垃圾成為水泥生產的替代燃料、原料和添加物,保護了當地環境衛生。

2010年,我國水泥企業處理、利用了超過30%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實現變廢為寶。中聯水泥集團為了處理河南某火力發電廠產生的大量粉煤灰和脫硫石膏,配套就近建立水泥廠,專門消化處理相應電廠固廢。

據《中國建材報》記者瞭解,水泥企業在危廢處理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的危險廢物如醫療廢物、過期藥品等在水泥窯中灰飛煙滅,可以得到徹底無害化處理。天津水泥集團利用水泥窯處理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汙染土壤和危險廢物就是一個例子。

雖然有很多水泥企業也看好這一業務轉型模式,但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的總量仍然很低。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試點工作幾年來,在整個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置中所佔的比重始終低於3%,沒有取得突破性的發展。”調研組負責人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要成為“政府的好幫手、城市的淨化器”,還需要很長時間,破局之路依然漫長。

垃圾圍城下 “吃不飽”的水泥窯成為“城市淨化器”還要等多久?

多原因阻礙水泥窯“吃”垃圾

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水泥企業也有能力完成這一任務,為什麼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發展仍不盡如人意?

在調研組人員看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地方政府與公眾的認知水平還需提升。“由於公眾對垃圾處理設施存在誤解和顧慮,對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存在牴觸心理,近年來還發生了一些群體性事件,致使地方政府對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持慎重心態,加大了項目立項和審批的難度。”

同時,由於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公眾對水泥企業還停留在高汙染、高耗能的傳統認知上,對於水泥企業參與城市垃圾處理的科學性、合理性認識不夠。其次,過度推廣焚燒處理也抑制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的發展。

“當前,國家大力推廣焚燒處理城市垃圾的方式,給予每處理一噸垃圾250元~350元的政策補貼,使建焚燒廠很容易盈利。而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政策補貼卻不足100元/噸,且地區差異大,補貼時間也尚未明確。”調研組人員認為,與垃圾焚燒處理的政策補貼相比,水泥企業參與城市垃圾處理一般不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普遍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帶有明顯的公益性。只有多依靠政府給予處理補貼,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一旦補貼停止,企業面臨的就是虧損,這抑制了企業加大投入的願望。而焚燒垃圾帶來的空氣汙染、飛灰汙染、可回收資源浪費及焚燒廢渣、飛灰需二次處理的問題,卻無人重視。

再次,垃圾分類預處理產業鏈不健全也阻礙了這一新技術的應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起步晚,在技術、運營、監管等多方面的體系構建不夠健全,抑制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的需求和發展。發達國家在該產業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社會中存在廢棄物預處理企業,大大降低了水泥企業利用可燃廢棄物的技術難度。我國居民還沒有完全養成垃圾分類堆放的習慣,這也導致了我國城市垃圾的成分特別複雜,而在我國沒有類似的預處理企業,使得產業鏈的形成不夠完整,使得我國的水泥企業面對的是新鮮的、沒有經過處理的城市垃圾。

垃圾圍城下 “吃不飽”的水泥窯成為“城市淨化器”還要等多久?

建議與焚燒垃圾企業同等待遇

近幾年來,中國建材、金隅集團等十餘家業內知名企業均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雖然開展協同處置沒有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甚至會略微影響正常水泥生產,但是本著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承擔社會責任、造福社會的初衷,各企業均有加大投入的意願。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首先是要積極樹立水泥行業的正面形象,向廣大人民宣傳水泥企業參與城市垃圾協同處置的優點,宣傳水泥企業參與固廢處理的成績,改變大眾對水泥行業就是高汙染、低要求、亂排放的錯誤印象。讓綠蔭環繞、鳥語花香的現代化水泥工廠為更多人熟知並接受,讓水泥行業的環保屬性和環保能力為更多人瞭解和認可。同時,在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的時候,積極爭得當地群眾的認可,消除不安和牴觸情緒,減少出現鄰避效應。通過贏得廣大群眾和有關部門的支持與肯定,為這項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輿論基礎和工作環境。

其次是建議國家加大補貼等優惠政策的力度。一是建議調整補貼政策。應將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納入政府部門長期規劃,給予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企業與焚燒垃圾企業同等待遇,在建設和運營上給予同等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國家要在初期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給予200元/噸處置費(垃圾焚燒發電獲得250元/噸~350元/噸的處置收益),所有建設投資都由企業承擔,政府重點監管環保排放和產品質量。二是重點扶持技術成熟的企業,可在重點工程招標和政府採購中,優先選擇處理垃圾企業的水泥產品。三是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四是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比如,城市垃圾處理、預處理工廠的項目貸款利率上給予優惠;對預處理工廠提供勞務和所產貨物RDF(燃料替代)銷售實施增值稅“100%即徵即退”優惠政策;不參與錯峰生產等。

最後,應完善城市垃圾處理產業鏈,著重加強垃圾分類。一是要從源頭開始,提倡簡單生活,杜絕過度包裝、過度消耗的生活方式,既能節約資源又能使垃圾的總量降下來。二是要繼續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讓市民明確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義務和標準,利用市場機制來激勵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收集,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三是要完善垃圾分類產業鏈建設,加快出臺相關的技術規範和建設標準,避免先分後混的問題,完善清運管理。比如,可以嘗試以PPP形式,推進垃圾分類的外包。四是嘗試建設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的物料流和資金流的特有模式,使得我國的城市垃圾廢棄物處理企業所得略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向本領域,實現我國城市垃圾處理資源化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

“水泥窯協同處置在投資、環保、社會影響方面,在技術先進性和多樣性方面及對處置包括生活垃圾在內的不同廢棄物種類、品質和數量的適應性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不可抗拒。”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相關負責人相信,地方政府會逐漸把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和工業廢棄物作為首選,水泥企業向環保功能產業轉型的願景也將逐漸變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