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有時候覺得也很無奈很悲哀,我們每天都在談論房價到底高不高,每天都在爭辯房子到底缺不缺。可是,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這也恰恰說明,同一件事,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可能就不同。大家天天口水仗,究竟誰贏了誰不知道,只知道輸的總是普通老百姓。

房子到底多不多?房子到底夠不夠住?表面上看,幾乎沒有誰睡在大街上,但是我們卻每天都在為住房奔命。如果你問大家,沒有誰說嫌自己家房子多的。沒房子的想買房子,有房子的想多買房子,於是,房價上漲房子緊缺就成了一個常態話題。意思就是房地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房價還得大漲。

不少專家也總是時不時站出來,“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沒有房地產就救不了中國經濟,沒有房地產就拉動不了內需”。總之,他們怕房地產被擱置,其實房地產從來沒有被擱置,更不是過去沒有發展房地產,而是面臨的各種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

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實話實說,這房地產才哪到哪啊?我認為還只是青春期,現在的問題就是青春期煩惱。急躁冒進並不能否定其未來的成長空間,將來也會越來越成熟和理性。但並不能任由青春期胡來,房地產也一樣,不僅僅是多蓋房子,還要多蓋好房子,更重要的是要分配合理。如果說市場經濟下,有錢決定分配合理,那麼炒房者有一個槓桿它能撬動整個地球。而普通百姓可能連這個槓桿都沒有,買房時動用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家庭六個錢包,有時候還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客觀地說,很多人還真的是缺房子,缺住的房子。否則為何會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新定位呢?如果不是缺真正用來住的房子,也就不會這麼說了,更不會這麼要求了。

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有一種說法,雖然我們每個人總感覺房子不夠住,可實際上很多房子被少數人佔據著,總量上應該不缺。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就表示,中國房地產大開發、大建設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人今天已經不缺房子,戶均比已達1.05;人均居住面積達36平米,核心問題在於住宅產品供應和人口變化之間的實際差異巨大。

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另外,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也曾表示,中國城鎮住房套戶比尚低於1.1,並不存在總量過剩問題。至於任澤平和左暉說得對不對,我們無需爭辯,因為他們說房子總量缺不缺跟老百姓關係不大,你說總量不缺,可是我們老百姓還是買不起房子,你說總量缺,可是同意你蓋再多的房子也輪不到他們頭上,還是買不起。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諮詢委員、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的觀點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他認為,中國的房產空置情形應該很普遍,空置率比多數國家都大,但嚴重性好像被高估,房地產沒有大量泡沫。

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他解釋稱,根據用電的空置,包括合理的空置,例如旅行、維修、待售等情形。還有,中國有比較特殊的為孩子將來讀書與結婚而買房的情形,也大量增加非投機性的空置。真正“不合理”的空置,並沒有太嚴重。如果房價有大量的泡沫,房價的上漲不可持續,則在房價泡沫破裂後,投機者也會損失。而且他還認為,炒房者不要租房的麻煩,房租的損失是他自己承擔,他的選擇是他的權衡,不能對他空置徵稅,這樣會使住房供應減少,反而促使房價長期上漲。

其實,對於黃有光的解釋,不管你認同不認同,他說出了一個事實,樓市有很大問題。雖然他不承認有泡沫,但是沒破不代表沒有泡沫。我們沒破誰心裡都清楚,我們的調控不斷在防範市場出大問題。適時調控也是為了防止市場大起大落,最終實現穩著陸。幸虧有了調控,才能讓市場穩定過渡。而不能拿著這個說事,就認為樓市沒泡沫了。沒有大量泡沫?多大量才叫大量啊?是不是以為孩子讓父母受了委屈,父母沒有哭出來沒有說出來就真的不痛了?是不是以為父母說不愛吃還是給孩子吃吧就是因為他們真的不愛吃了?那是靠一股什麼強大的力量在撐著?

院士經濟學家黃有光:莫對炒房者徵稅,否則住房供應減少房價上漲

房地產還有春天,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不是高房價的春天,而應該是老百姓的住房春天。所以大家談的根本不是一個話題,房子缺,缺的是好房子,缺的是大家住得起的房子,缺的是老百姓的房子又如何給到老百姓手裡的機制。誰能為老百姓解決住房問題,誰能為老百姓蓋住得起的房子,誰能為大家提供高品質的房子,誰就能贏得老百姓們的信任。辯論總量缺不缺意義不大,缺的不是房子本身,缺的是讓百姓住得起的好房子。

房價調整,查看你家小區房子還值多少錢,可以點擊文末的“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