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視問政:汙水處理廠無奈“暫停”、政務大廳上演“暗戰”

西安電視問政:汙水處理廠無奈“暫停”、政務大廳上演“暗戰”

滯後的土地證讓汙水處理廠“暫停”、政務大廳中上演代辦“暗戰”、眾創空間成了私人公司……4月8日晚8時,西安廣播電視臺石榴花劇場座無虛席,2019年第二期《問政時刻》準點開問。電視問政通過6條短片,揭示了西安市長安區和未央區營商環境中的不足與短板。

短片一:線纜下的糾結“沒完沒了”

西安電視問政:汙水處理廠無奈“暫停”、政務大廳上演“暗戰”

為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改善城市面貌,我市積極啟動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常寧新區把這項工程當作重點項目推進,不過當工程進展到恆大養生谷這個重大項目時,兩個項目發生了衝突,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和不願承擔的合同外開銷。

恆大養生谷相關負責人說:“當時常寧新區還沒有修建綜合管廊計劃,我們想著只要把線纜落地就可以,費用也不大。但拿到土地後,常寧新區的規劃變了,這塊土地上佈局了綜合管廊工程,按照新的要求,這些線纜必須進入管廊,由此便產生了高壓線入廊費和後期運營維護費兩筆鉅額開銷。”這名負責人說。

這些錢該由誰來承擔?不解決這個問題,線纜便始終無法進入管廊,施工也就被迫停在了那裡。那麼面對企業遭遇的困難,負責該項目招商落地工作的常寧新區管委會又做了哪些工作呢?當記者一行來到常寧新區管委會了解情況時,卻聽到了另一種說法。“這個事情昨天我們才協調完,現在又拿了一個新的解決辦法,讓高壓線先進管廊。”按照管委會工作人員的說法,遷改入廊費用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對於如此樂觀的結果,企業負責人並不認同。

在他們看來,常寧新區管委會給出的解決辦法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工程何時開工依然是懸而未決。短片可以看到一條高壓線涉及到很多沒有直接隸屬的關係的部門,問題協調起來十分複雜。

短片二:土地證 為何讓我“獨自等待”

長安區優化了行政審批事項,提升了審批速度,不過隨著改革逐步深入,涉及到土地規劃等重要領域的審批效率問題逐步暴露出來,成為了當地營商環境中亟待突破的堵點。以常寧汙水處理廠為例,2016年西洽會上,長安區與北京一公司簽訂了常寧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雙方在協議中約定,該項目為PPP項目,公司負責投資建設,並享有30年的特許經營權。

特許經營到期後,將項目無償移交給常寧新區。在特許經營期內,常寧新區管委會負責協調乙方與項目相關政府部門的關係,協助乙方辦理有關政府部門所要求的批准和保持批准有效。然而原本預計2018年竣工的項目時至今日卻遲遲無法完工。

“建設期一般一年,西安有冬防期,建設期也不會超過一年半,而現在已經整整兩年了。”汙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項目施工已經完成了大半,但是由於土地手續遲遲辦不下來,導致企業無法進行融資,而資金的缺位讓項目一停就是半年。

企業負責人稱,土地手續的辦理速度成了直接制約項目進度的關鍵因素,而平時對接的具體辦事的工作人員態度並不友好。為幫助企業進一步瞭解情況,記者和企業代表一起找到了他們日常對接的這名土地手續負責人。“這項工作力爭5月份完成。你記住,這話我不是跟你說第一遍了。”面對這樣的答覆,項目負責人說,關於土地手續何時能辦下來的問題,已經是常寧新區管委會給出的第5個時間點,他們其實心裡也還是沒底。

短片三: 落地項目跟進 不能“大撒把”

常寧新區針對自建項目實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務。不過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在常寧管委會密集協調的同時,還有部分職能部門跟不上總體節奏,影響了企業正常運營和項目的順利推進。

在2016年至2018年長安區西洽會暨絲博會共簽約合同項目34個。位於常寧新區的藍谷小鎮是長安區2017年絲博會簽約的大居安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按照規定項目在辦理相關手續時,需要出具一項規劃徵詢函的文件,如果沒有這項手續就無法完成土地報建,棚改項目也無法推進。然而這項正常情況下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的資料卻讓企業苦等了8個月,依然沒有結果。類似讓企業不安的情況還出現在了常寧新區的一個奔馳4S店項目建設問題上。

對於企業的訴求和麵臨的困難,相關部門是否掌握,又是如何開展後期的跟蹤服務的?記者來到了長安區商務局招商科瞭解情況,卻發現長安區商務局的企業信息表存在企業信息掌握不全、企業信息填寫錯誤、沒有企業聯繫方式等問題。

隨後,在長安區郭杜街辦,記者找到了負責招商工作的街辦副主任,隨機詢問了幾個企業的聯繫方式,他也拿不出聯繫清單,只好向同事逐個詢問。除此之外,在一些區域甚至還出現了企業信息填寫錯誤的情況。在當月長安區納入考核和重點簽約項目進展情況統計表時,還有項目的工程進度與項目地理位置等信息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而據長安區商務局工作人員表示,類似的統計表是他們督查檢查的重點內容。

短片四 政務大廳裡的“暗戰”

西安電視問政:汙水處理廠無奈“暫停”、政務大廳上演“暗戰”

未央區對營商環境考核涉及的13類51個目標進行量化,建立了改革臺賬。不過在記者深入走訪中發現,部分工作人員的作風狀態仍然對改革措施落地和營商環境提升存在不同程度的掣肘,尤其是在職能部門最為集中的政務大廳表現最為突出。

在未央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窗口前,記者諮詢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所需的材料,微信中突然有人添加記者為好友,並提出可以代辦相關手續,價格在850元左右。記者注意到,在未央政務大廳多處懸掛著嚴厲打擊代辦的標語,顯然這種非法代辦的行為是打擊對象。隨後記者向政務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反映非法代辦的線索,工作人員也不予理會,不難看出類似現象在政務服務大廳司空見慣,工作人員也無可奈何。

在隨後的交談中記者得知,政務大廳有一個代辦窗口,專門是對群眾是免費的。隨後記者找到了這個被未央區為方便群眾開設的官方代辦窗口,然而在向工作人員表達訴求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卻連頭都不願意抬,剛剛說出要辦證就差點被支走。正在記者陷入困惑時,兩名自稱記賬公司的代辦人員進入了記者的視線,他們稱可以代理全套的公司手續。

短片五: 眾創空間 為何成了“私人訂製”

眾創空間是改善營商環境、激活市場經濟活力的重要平臺。記者走訪發現未央區主管雙創工作的科技局,在雙創政策執行和眾創空間管理上還存在部分漏洞。

記者連續兩個月對未央區盛龍廣場五樓的築巢匯眾創空間進行了深入走訪。這裡通常大門緊閉,透過玻璃窗可以偶爾看到少則兩三人,多則七八人在辦公,更大的區域內是隨意堆砌的傢俱和仍然閒置的辦公室。對於創業者來說,找負責人洽談入駐事宜成了很困難的事情。

記者以設計師的身份,在春節前後先後兩次來到這裡,都沒有見到築巢匯眾創空間的管理人員。連續努力一個多月後,終於在2月23日約到了一位姓韓的工作人員,但他以“閒置地方將作為展示區”的理由來敷衍。

記者隨後從知情人士那裡得知,眾創空間開辦一年來,目前唯一入駐的便是創辦人自己的公司,這樣的現狀令人詫異。在記者再三邀請下,未央區科技局主管這項業務的負責人與記者一起前往築巢匯眾創空間瞭解情況。這一次只有三個人在崗上班,科技局負責人竟然開始對眾創空間的一名人員進行引導性提問。

在未央區科技局提供的入駐企業清單上顯示了25家企業,而目前就剩1家。即便如此,區科技局這名負責人依然不願承認,解釋道“企業流動性大,這是存在的。”作為改善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的重要平臺,未央區眾創空間的運營顯然沒能實現初衷。

未央區科技工信局局長劉軍說,創客以個人創業為主,更多都是在外跑市場。網絡時代接單、完成設計不一定在辦公區間。還有企業掛靠,爭取更多資源。所以出現註冊企業多、辦公企業少的現象。

短片六:招商引資 如何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

在未央區經貿局,工作人員拿出A4紙的表格,顯示兩年招商20個項目。通過公開資料對比,不難發現,在未央區2017年和2018年的絲博會上,簽約的招商引資項目至少有63個,而在區經貿局的數據中卻成了20個,剩餘的40多個項目哪裡去了?

未央區經貿局副局長先後提出了七條原因解釋項目流失,然而毫無意外,竟全部是市級部門和其他政策因素,被問到自身原因,他解釋道,但凡涉及用地的招商項目在未央區都很難實現,而且這種問題已非一朝一夕。

這位副局長說,他們也曾想到過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等新形態,目前的成效也不顯著。按照未央區經貿局的說法,雖然新零售現代商貿服務業落地比較順利,也符合未央區的實際情況,從簽約到落地的轉化率比較高,但涉及金額量小。目前用地項目難落實,新經濟形態體量小,這是未央區招商引資工作的現實矛盾。 (西安晚報 記者 高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