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华夏先祖,中华之魂,民族之根


关于黄帝故里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有人说是河南新郑,有人说是在陕西境内,也有人说是甘肃天水,还有人说是山东曲阜。我想我们无需纠结黄帝的出生地,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是华夏人民的先祖,这是华夏儿女的共识。

赫赫始祖,轩辕黄帝,中华之魂,民族之根。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一直被华夏儿女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走进设在河南新郑的黄帝纪念馆去看看我们先祖的丰功伟业。黄帝纪念馆是黄帝故里景区的一部分,场馆设计为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段,寓意轩辕之丘。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面积达3000平方米。

外观为黄帝时期人字形大房子造型,馆内墙壁刻有岩画、雕塑,营造出浓厚的“根”文化氛围。纪念馆最具特色的是分别坐落于馆外和馆内的两座手持宝剑、凛然端坐的黄帝雕塑,雕塑均为5.9米,寓意九五之尊。

馆内的始祖铜像,为轩辕黄帝的中年坐像,威武、庄严、神圣、睿智、深邃、慈祥。像重6吨、高5.9米。黄帝像上面的是苍穹圆形图案,为古代天文图。下面的拜祖台 ,装饰有伏羲八卦图。黄帝像后面的背景图案为九大行星图,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纪念馆内被称为“中华根脉”的大型榕树根雕,寓意中华根脉强壮有力,源远流长。根雕中央刻有六龙戏珠,象征炎黄子孙心向始祖,根在黄帝故里。茂密的根系层层交织,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根连根,心连心,傲然雄踞于世界东方。

馆内楼下四周的墙壁上,有8幅平面浮凸形式画像石,运用传统的浅浮雕和线刻手法,每幅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深刻寓意。画面宽广,构图严谨,线条清晰,人物众多,场景宏大又重点突出。岩画通过描绘黄帝传说故事,展示了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设中华文明的历程。

黄帝纪念馆内还展示了历代有关黄帝的文献资料,包括历代史书中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轩辕丘的记载。纪念馆中的大型壁画生动展现了黄帝的丰功伟绩和辉煌一生。

据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的王位,在黄帝的领导下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并与炎帝结盟,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了高度繁荣阶段,使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当时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最后黄帝集结大军与蚩尤决战,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随即黄帝在公元前2697年,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国家制度和管理职责。奠定了中华根基,形成华夏文明,他惜物爱民,并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在位期间,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医学、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并大力发展农业,初步形成了中国文化后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建立了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独特的中华文明。

黄帝这一称谓据说是黄帝自己决定的。黄帝发现土是黄色,土能生万物,土是人们生存的唯一依赖的靠山,先民们又都是黄皮肤,所以,就确定他的尊称应为“黄地”。从此,“轩辕黄地”就这样定下来。

到殷商时代,人们觉得把祖先称“黄地”有点不雅,而“地”和“帝”又是谐音,于是就把“黄地”改为“黄帝”。“轩辕黄帝”从此就这样沿用下来。秦以前,各国诸侯都害怕触犯祖训,有损祖德,轻易不敢称自己为“帝”,只好称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自己是“始黄帝”。但他也没有敢沿用这个“黄”,于是就用了白王“皇”。至此皇帝这个称谓就沿用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