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尾聲系列,為什麼技術強的火不了,唱片歌手贏不了?

這應該是這一季《歌手》最後一篇“技術文”。上一篇文章中我寫道,《歌手》的成功要具備三種歌手

“資歷深厚且擁有不俗實力的準歌王”

“技術強大的vocal歌手”

“具有較強唱片價值的回味型歌手”

咱們用這一篇文章來聊聊“技術強大的voca歌手”。

《歌手》尾聲系列,為什麼技術強的火不了,唱片歌手贏不了?

圖片來自湖南衛視歌手

我曾經說過,唱功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的發聲技術(音域,共鳴,聲壓…),靠的是舞臺上的聽覺刺激,側重於感染力。

一種是內在的抽象的功力(咬字,情緒,音樂意識,呼吸…)後者我稱它為是“老天爺賞飯吃”。生來決定成分很多,很難通過後期習得。靠的是文學性,回味性,生命力。後者就是“唱片歌手”。

前者有:張芯,龔琳娜,波琳娜,半個聲入人心男團,半個劉歡

後者有:齊豫,吳青峰,毛川,楊乃文,半個楊坤

我們這篇文章所說的vocal系歌手,都是發聲技巧遠大於情緒技巧的歌手,這裡舉的例子不全,咱們來仔細聊聊。

《歌手》尾聲系列,為什麼技術強的火不了,唱片歌手贏不了?

《歌手》節目的大火,很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推出了“唱功”理念給觀眾。從黃綺珊,彭佳慧的一鳴驚人,到鄧紫棋,迪瑪希的一夜爆紅。Vocal系的歌手成為了這個舞臺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但隨著太多高門大嗓的審美疲勞,以及陳潔儀,李健的洗禮。人們的審美標準彷彿又慢慢的往“唱片歌手”的方向轉變。

於是,在這一季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唱片歌手贏不了,唱功歌手火不了的奇怪景象。

拿一個人舉例,龔琳娜的技術早已是超越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超高音A5,以及頭聲D6唱的如魚得水,石破天驚。然而,這種技術狂魔的侷限性也很明顯。她那首《一千個傷心的理由》第一段主歌開始,畫風就有些詭異。她那過於字正腔圓的咬字,在唱中國古韻時會顯得很有畫面感,但一但觸碰直白的感情歌曲便會原形畢露。這就讓她告別了99%的流行樂。

我曾經認為她一心往社會主義民歌和實驗音樂方向走,倒也無可厚非,但我又想起了朱哲琴,李娜等人。才明白龔琳娜所帶來的感動,有極大一部分是源自於逆天的聲音技巧。於是她想要成績好,必須每一首都唱到C6以上,她自己可能也明白這個道理。

《歌手》尾聲系列,為什麼技術強的火不了,唱片歌手贏不了?

圖片來自湖南衛視歌手

聲入人心男團又是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的技術達到了Vocal的入門,但又只是入門。他們的聲音條件都不錯,尤其鞠紅川。但咬字能力實在太刻意,情緒把控要麼歇斯底里,要麼甜蜜開心。說到這裡肯定會引人非議。舉個簡單的例子,齊豫就可以很簡單的唱出笑著哭的感覺,吳青峰很會表達嚮往自由的心情。

他們和迪瑪希合唱的那一場(迪瑪希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幫唱)。我突然覺得,如果他們沒有急忙參賽,而是仔細思考一下音樂路線,會不會有不可思議的結果。要知道這一季吳青峰,齊豫的歌曲流傳度要遠高於他們,然而他們的流量可不比臺上的任何一位小。

波琳娜的技術歸根於東歐的學院派,比如迪瑪希也是如此。這種技術很注重厚度和音域不注重穿透力。主流歐美的技術屬於結石姐那一流。這種弊端很明顯,他們適合唱大歌,但不適合複雜的大歌,比如碧昂斯的大部分歌兒。她們可以唱舞曲,但屬於很工業風的舞曲,一板一眼,如果嘗試律動過於強烈的歌兒,就會像迪瑪希唱《uptown Funk》一樣。所以,波琳娜雖然技術強悍,但選歌兒的寬泛度遠不如KZ和jessie J。所以很多觀眾對她無感。

《歌手》尾聲系列,為什麼技術強的火不了,唱片歌手贏不了?

最後一個要說的是劉歡,劉歡的唱商不低,唱功也極強。他可以在男聲最難唱的A4上唱的極其飽滿,能做到這一點的男歌手屈指可數。然而,這一季裡劉歡基本沒有觸碰換聲點,雖然他可以在不算高的D4上唱出蝶竇共鳴,可惜作為一個富有唱商的大Vocal,竟然沒有一絲顯露,實在遺憾。

這一季的純Vocal排名:劉歡>=龔琳娜>波琳娜>聲入人心>=張芯

這一季的Vocal不少,但都屬於偏門vocal,既沒有黃綺珊,彭佳慧那種普世審美的Vocal。也沒有結石姐,鄭淳元那樣的頂尖高手。更沒有鄧紫棋,華晨宇那種有自我音樂意識的年輕黑馬。彷彿給人一種,爽了一半沒爽起來的感覺。

其實,你隱隱約約能感覺到節目組在努力把觀眾審美拉回到“唱片歌手”的角度。因為“唱片歌手”才是真正覺得一個樂壇興衰成敗的關鍵。至於成功與否嘛,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