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厦门的周边去的最多的莫属泉州,泉港属于泉州的一个区,离的较远,只去过惠屿,偶尔的机会得知,泉港不止惠屿美,还有着许多的旅游景点、特色小吃值得一去再去。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周末与小伙伴相约去走走,从厦门到泉港经翔安,高速直达泉港,车程约1:45分钟。由本地人做地陪,先去涂岭红茶馆先去泡茶补充点水份,休息再去玩耍。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红茶馆非常大,刚好赶上泉港的“守正创新、兴文化”的启动仪式,非常的热闹。在这里还可以感受一下制茶的过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第一站:丛林穿越

对于坐办公室太久的人来说,全身是僵硬的,应该去放松一下,第一站去红星生态园来一次拓展——丛林穿越。红星生态园在涂岭镇,这里如同泉港的后花园一般,不止有着拓展,还有着许多的田园、美景,并且有着餐厅。要这里游玩后,在此享用一餐地道的泉港美食也是非常不错的。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时间关系这次来此只能体验一个项目——丛林穿越,非常有趣而又需要四肢协调的体力项目,看不难又难,即使是男生也不一定能完全走完,但小巧的女生又可以。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领先的好似本地几名女生,一鼓作气走完全程,并不算太远,但有着数关,看的人乐呵呵,走的人气喘喘,也是相当的有意思。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走完全城后,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当然就需要美食来补给了。在丛林穿越的旁边就是一座巨大的餐厅及休息室。这次的餐食非常的有特色。泉港发糕,其实与厦门差不多,看似发面的馒头,但更有弹性更有韧性,微甜的口感,更是让人喜爱。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薯粉团也是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地瓜粉加入了肉、花生、丁香鱼等一起捏成团煮熟,口感非常弹、糯、Q。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南瓜炸看似厦门的海蛎炸,这里用了南瓜丝、花生、瘦肉等配料,炸的香酥可口,带着花生的脆香,更加美味。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红糖团子,似厦门的龟粿,里面包了红糖花生在里面,冷的时候略硬,蒸热了出锅非常的软糯甜口。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小伙伴最爱的花蛤肉丸汤,是用新鲜的肉剁成肉泥,再下入汤中,与花蛤同煮非常鲜美。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来这里还不能错过的必是涂岭猪脚,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第二站——峰尾古城

峰尾古城源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为备防御倭寇下令建造的古城,如今城墙依稀可见,可惜存下来的并不太多。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下车的地方是“姑妈宫”,又称义烈庙,是族人自建的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遭破坏,在1980年后慢慢修复。姑妈宫正对着大海,原本离海不远,后填海修建出一片广场。这座庙是纪念姑妈刘益娘而建,内有姑妈金身。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虽然刘益娘的影响大大不如妈祖广泛深远,但她在泉港沿海村庄普遍受到崇敬,也成为当地渔民祈求出海平安和“海路好”的保护神。泉港人常将林默娘、陈靖姑和刘益娘三女神并称,分别亲切地尊为大妈、二妈和三妈。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由姑妈宫旁边的小巷走进,也就走进了峰尾古城,红灯笼指引前行,依稀那时的古厝、古街。古城还在修复中,已经设有路标、引导牌。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在峰尾古城,最多的就是庙,不但有着姑妈宫,还有着东岳庙,东岳庙始建于宋朝,年代更久远,后毁于清顺治,复建于康熙。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远远就可看到“东岳庙”三个大字,左右门上为“参三才”、“妙万物”。在蓝天下格外的庄严。跨进山门,迎面的是在此休闲的人,下着象棋、听着北管,好不惬意。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在东岳庙内有一座造型别致的阁楼式戏台。戏台是清光绪古庙重修时,由崇武溪底村王益顺父子建构。周末到此刚好听到本地人在此演奏北管,北管是泉港一种传统民间丝竹音乐,演唱采用官话(湖广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歌声高亢有力、悠扬柔婉和秀丽,音乐委婉动心,让人着迷。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历史上峰尾曾有过堪拟都市的繁华,号称“小上海”。依稀可见还有着许多的旧时期的店铺,可以看出当初的繁华景象。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保留完好的观海楼,因面对着大海而得名,目前是私宅,无法参观,据说在当时是选料是比较好的,都是用石板,这些瓷砖、彩砖等,从外围看起来就是非常惊艳。那花砖的色泽依然很美,在这里居住一定也是非常的舒适。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峰尾古城,在这里静静的转上一下午,寻觅古峰尾人的旧足迹。在这里,一炷香、一壶茶、一曲北管……就是现在老峰尾人最惬意的生活。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这一日匆匆而过,泉港的美丽是有内涵的,值得一来再来,周边还有着许多古镇也是值得一游,泉港再会。


600多年前的古城、地道的小吃……不一样的泉港,不一样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