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遷安94個村鎮的名稱起源總算找齊了

厲害了!遷安94個村鎮的名稱起源總算找齊了


厲害了!遷安94個村鎮的名稱起源總算找齊了

遷安94個村鎮名稱起源

遷安鎮

1、新寨:據查:該村在唐朝時就已存在了。明燕王掃北時隨軍又新過來一些人家來此村定居,故取村名新寨。

2、王家園:據查: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左右),該村只有六戶人家,其中四戶姓王,二戶姓廉,因王姓較多,故取名王家園。

3、劉莊:據查,明初,劉姓由山東省遷此立莊,逐漸形成村,取名劉莊。

4、小王莊:據查:明永樂初年(公元1403-1405年),山東濟南府張丘縣撥民王和、王念兄弟二人來此佔產立莊。按兄弟分為大、小王莊。本村為弟居住,故名為小王莊。

5、三李莊村:六百年前,來自江南金陵、蘇州、鎮江的三個李姓家族和岳氏兄弟帶著造紙技術千里迢迢遷徙到北方,落戶於龍山腳下的灤河之濱,從此在河北遷安的版圖上有了三李莊這個村落的名字。前人高超的造紙工藝使小小的村莊得以繁榮與發展,江南造紙技術在我國北方迅速推廣,因此遷安才有了“北方造紙之鄉”和“南宣北遷”美譽。

6、諶新莊:據查:明初,諶姓人家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諶新莊。

7、毛家窪:相傳,唐王徵西時,毛徐兩家遷此立莊,因地勢低窪,取村名毛徐家窪。後徐家遷出,只剩毛姓人家,故改名毛家窪。

8、西夾河:據查:明初,王姓兄弟二人隨燕王掃北過來立莊,因此地被兩河相夾,故取名夾河。又因位於西里鋪之西,故又稱西夾河。

9、丁官營:相傳,唐王徵東時,一姓丁的武官在此安營紮寨,故取名村名丁官營。1961年將丁官營分為兩村,本村稱後丁官營。

10、劉家莊:據查:明初,朱姓人家由山東遷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朱家莊。後劉姓人家遷入村中,人口逐漸增多,改村名為劉家莊,簡稱劉莊。1982年在地名標準化處理工作中,恢復原名劉家莊。

11、湯新莊:明初,湯姓人家自山東過來定居。

12、發展:1957年行政區劃劃分時,根據人們的願望,在城內劃分四片,形成四個自然村,距原城關鎮駐地西北0.32公里處;此片為發展村。

13、蔣官營據查:明初,燕王掃北時,蔣姓人家遷此立莊,因有人為官,故取名蔣官營。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夏官營鎮

1、夏官營:據查,明初,夏姓人家由山東遷來居住形成村莊,取名夏官營。2、東趙店子:據查:清初,趙姓人家在此開店,後形成村莊,取名趙家店,後簡稱趙店子。1982年在地名標準化處理工作中,更名為東趙店子。

3、六道溝:據查:明末,梅姓人家遷此立莊,因座落在梅官營以南的第六道溝上,故取名為六道溝。

4、永興莊:明代,張姓人家由丁官營、丁姓人家由上屋分別遷此立莊為張家窩鋪和丁家窩鋪。後合二為一,為取吉利,定名永興莊。

5、範莊:據查:清代,範姓人家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範莊。

6、馬哨:據查:明代,有姓馬者遷此立莊,取名馬哨。後村子一分為二,分為上馬哨,下馬哨,坎上為上馬哨,此村為上馬哨。

7、梅官營:明朝梅姓弟兄8個來自山東濟南府小南街,落戶梅官營,當時梅官營只有錢、魏、付三姓,也不叫梅官營。梅姓兄弟來後改名叫梅官營。並把一個錘布石分成8份給每一個弟兄,後來有兄弟4個搬出了梅官營,落戶遷安其他地方。因此遷安梅姓基本全是一家子,現在梅官營只有4大家子。

8、大榆樹:清代,張姓人家遷此立莊,因附近有棵大榆樹,依此取村名大榆樹。

9、沙坡子:據查:清代,蔡姓人家由段家崖遷此立莊,因村南有一沙坡,故取名為沙坡子。

10、花莊:明初,花姓人家自山東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花家莊,簡稱花莊。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閆家店鄉

1、隔灤河村:據查:明朝中期,艾姓從山東逃荒過來定居,逐漸形成村莊。因村西是灤河故道,故取名隔灤河。

2、坎新莊:清朝中期,坎下新莊有李氏三兄弟遷此居住,逐漸形成村莊,取名坎上新莊。簡稱坎新莊。

3、李姑店:明萬曆年間,李姓姑侄二人在此開店,後姑母出嫁,侄子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增多,逐漸形成村莊,故取名李姑店。

4、芝草塢:明朝時期,滕李楊三姓遷此定居形成村莊。 因傳說過去這兒出靈芝草,而取名芝草塢。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蔡園鎮

蔡園:據查以職業取名為菜園;後演變成蔡園。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楊各莊鎮

1、小套:據查明燕王掃北時,張姓到此定居,因此地是小的河套,故取村名小套。

2、森羅寨據查: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孫羅二姓遷此定居,取村名孫羅寨,後一鐵匠把村名鑄在鐘上,把“孫”字鑄成“森”字。此村名改為森羅寨。

3、據查,明初,馬、張二姓遷此定居,逐漸形成村莊,因三面環河,汛期被水包圍,故名包各莊。

4、上場:據查:相傳早年此處有“興隆寺”,寺內和尚們經營一部分土地,春天播種,秋季收割打場,後有傅、韓二姓遷到打場的地方居住,取村名和尚場,簡稱尚場。後演變成上場。

5、萬軍:相傳,唐王徵東時,大軍由此渡青龍河東征,曾在此屯有千軍萬馬,此地故名萬軍。明初,劉、寧、張三姓自山東羅排河遷此定居,以地名取村名萬軍。

6、徐流口:據查: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長城在此有一隘口,有城,由徐姓軍官把守,故名徐流口。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彭店子鄉

1、坨上:據查:元朝時建村。據現存一古鐘記載:坨上原名坨頭莊。因該村建在一土坨上而得名,後簡稱坨上。

2、徐家溝:據查:該村原名薛家溝。明朝時期有一徐姓將軍在此定居,改村名徐家溝。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沙河驛鎮

1、紅廟子:清時,村中有一三關廟,牆為紅色,故此村名為紅廟子。

2、上爐:明初,王姓兄弟二人自山東過來定居,以打鐵為生,兄弟在此建村,取名上爐。

3、李店子:明初,李姓人家遷此定居,並開一旅店,取村名李家店子,俗稱李店子。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上莊鄉

1、高各莊:據查:明朝建村,因地勢較高,故名高各莊。

2、上莊:明代,有姓莊者遷此立莊,因地勢較高,取名為上莊子,後簡稱上莊。

3、平林鎮:明初,吳姓由吳莊遷來定居,取村名吳家莊,後因建集鎮,改名平嶺鎮,後演變成平林鎮。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扣莊鄉

1、東李官營:據查:明初,李姓人家遷此定居,形成村莊,取名李官營,後村子增大,一分為二,此村居東,稱東李官營。

2、畢新莊:據查,畢姓人家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畢新莊。

3、唐莊:清初,唐姓人家遷此立莊,逐漸形成村子,以姓氏取名為唐家莊。後簡稱唐莊。

4、東牛山:明代,張姓人家遷此定居,形成村莊,因位於牛山的東面,故取名為東牛山。

5、寺前:明代建村,因在禪惠寺的前面而取名。

6、蟒山:明代,楊姓人家遷此立莊,因北靠蟒山,故取村名蟒山,為蟒山村委會駐地。

7、蘭若院:該村系古村。原有竇、儲兩姓人家居住,村名竇儲莊。唐初,人們在村子附近修一寺院名曰“蘭若院”,村名依此改名蘭若院。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野雞坨鎮

1、野雞坨:據查,該村原名金雞村,相傳,唐王徵東時,路過此村,在沙坨上驚飛幾隻野雞,唐王在馬上脫口而出說:“金雞不飛,野雞飛”,故藉此改村名野雞坨。

2、張都莊:據查,明初,張都兩姓氏人家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張都莊。

厲害了!遷安94個村鎮的名稱起源總算找齊了


太平莊鄉

1、田莊村:據查:明末清初,田姓人家遷此居住,逐漸形成村莊,以姓氏取名田家莊。後簡稱田莊。

2、東蛇探峪:據查:相傳,古時村西管山有一巨蟒,常到村西水坑中飲水,故此村稱蛇探峪。後村莊擴大,本村居東,名東蛇探峪。明初,張姓由山東遷此佔產立莊,以姓氏取名張家峪,與李家峪統稱為蛇探峪,後分東西蛇探峪。此村為東蛇探峪。

3、西峪 、西野河峪:據查:明代建村,因附近有一小河名為野河,此處又處山區,故取名野河峪。後村子一分為二,本村居西,稱西野河峪,後簡稱西峪。

4、七家嶺: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1661年),有龐、李、韓、賈、鄭、張、紀七家來此建村于山嶺之上,故取村名七家嶺。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建昌營鎮

1、建昌營:據查:南北朝時魏拓跋氏的一個藩王,曾在此城僭號稱帝,當時的名稱就叫建昌營,顧名思義,做為一個邊塞重鎮,當初意於安營紮寨屯兵設防之所,故此建昌營這個名稱應當說在三國兩晉以前就有了。建昌營: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建昌營)在直隸遷安縣東北四十里,有城。明改建為路。傳說建昌營遠在戰國時,歸令支國所轄。後因修建冷口關,有軍隊在這裡安營紮寨,逐漸形成塞內外的物資集散地,而命名安昌營。遼時將令支縣改成安喜縣後,更安昌營為建昌營至今。建昌營自古以來,就是遷安縣的重要集鎮,農曆四、九為集,每逢集日,車水馬龍,各種農副產品、工業品、雞鴨魚肉,琳琅滿目。此外,建昌營還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具有“京東第一寺”之稱的清真寺抗日戰爭時期,這裡的東部屬遷盧撫昌聯合縣,西部屬遷青平聯合縣,解放後曾建建昌鎮。1958年建立紅星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規模變小,建立了建昌營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建昌營鎮。

2、東密塢:據查:黃氏先來此定居。相傳明成祖皇帝私訪,在附近曾兩次迷路,唾棄將迷路的地方中東迷塢和西迷塢。因該村在東,故稱為東迷塢後演變成東密塢。

3、大橋莊:據查:明初,李氏遷此立莊,因這裡往西是建昌營,但是隔著很寬的沙河,人們為方便,搭了一座橋,此村故而稱為大橋莊。

4、大龍廟:據查:清初(公元1644--1654年)孟氏兄弟二人遷此佔產立莊,因村西有座龍王廟,故以廟名定村名為大龍廟。

5、石門子:相傳,該村建於宋朝初期,蔡氏遷此佔產立莊,因村東有一山口,狀似石門,由此得村名石門子。

6、軍屯:相傳在唐末戰爭年代,就有人居住。村西小溝邊有一石碑為金色,故村名為金屯裡。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修長城時,此村曾駐軍,改名軍屯。

7、窩子:據查:因地形而起村名。明初,張姓等人家遷此居住,形成村莊,因莊落在地勢很低,故取村名窩子裡。後簡稱窩子,延用至今。

8、教場溝:據查: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冷口駐有守護關口的老兵,因在此練兵演武,故此稱教場溝。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湯、虞兩姓人家由青龍湯杖子村遷來定居,劉姓也從建昌營遷來定居,形成村落,其村名仍沿用原地名,稱之為教場溝。

9、閆場:據查:明初閆氏自河南遷來定居,選一較平坦地建村,取村名閆場。

10、白道子:相傳,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3年),張、付二姓遷此定居,因該村北面山上有一通往口外(青龍縣)的白色水道,由此得村名白道子。

11、果園:據查: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牛姓人家由灤縣鐵局寨遷來給曹家看墳,逐漸形成村莊,取名曹家溝。解放後,改名保安村,1956年保安村一分為二,又恢復原名曹家溝。後又因植樹造林,發展果樹專業,故將曹家溝改名為果園。

12、前窩子:該村遠在唐王東征時就存在了,村名為王尚書莊。它的遺址在現在的村子東北角砍上。明燕王掃北時(公元1399—1402年),單、劉兩姓人家遷次定居。居住在沙坡南面,取名前坡子,後演變成前窩子。

13、後窩子:據查:明燕王掃北時(公元1399--1402年),單、劉兩姓人家遷此定居,因南有一沙坡,人們習慣稱此村子為後坡子。後逐漸把後坡子演變成後窩子了。

14、雷莊:據查:明朝末年(公元1634--1644年)雷氏遷此佔產立莊,以姓氏取名雷家莊,後簡稱雷莊。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大五里鄉

1、大五里:據查:1942年以後,此莊因距貫頭山、王家灣子、橫山子、高引鋪、山葉口等村各五里,故村名改為大五里。 明初,楊姓人家由山東遷此立莊,取村名為大屋,後改稱垛屋,1942年改為大五里,延用至今。

2、貫頭山:據查:因村附近有三座山,故取村名三嶺莊,後又據貫頭山名改村名貫頭山。唐王徵東時建村,傅氏人家遷此立莊,該村在明永樂二年為遷安縣貫頭社。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大崔莊鎮

1、西密塢:據查:明初建村。明成祖皇帝曾私訪到此,兩次迷路,故取名為東迷塢和西迷塢。本村在西,為西迷塢。因“迷”同“密”同音,後演變成西密塢。明朝初年建村。褚姓由山東逃荒到此立村。

2、擂鼓臺:據傳,唐王徵東時,官兵們在村西的一座山上,用懸羊擂鼓來迷惑敵人,人們稱此山為懸羊擂鼓臺山。後有候姓由永平府樂亭縣遷此佔產立莊,取村名為懸羊擂鼓臺,後簡稱擂鼓臺。

3、白羊峪:據查:該村建於明朝燕王掃北時(公元1369--1402年),餘白傑、秦守燕等八名軍兵奉命帶著家眷守護長城,在這裡定居建立村莊。據傳在村東山根處有一石洞,很早發前有人看見從洞口裡鑽出兩隻白綿羊,故此取名白羊谷,後改白羊峪。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楊店子鎮

1、楊店子:據查:以姓氏取名。明朝燕王掃北以後,郭潘楊三姓遷此定居,因楊姓多勢大且開了店,遂取村名楊家店,後改楊店子。

2、劉東莊:據查:相傳,唐朝初期(公元618年左右),現劉東莊西、北另有八村,其九村連成一片,人稱“九連莊”。居住的都是高麗和漢族人。唐朝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徵東時路過此地,得知此地住有高麗人。便命令部下放火燒村,以驅逐高麗人,一場大火燒盡其餘八村,只剩下東面一村,遂取村名留東村。後來根據該村姓劉的為大戶,改名為劉東莊。

3、王莊子:據查:明初,王姓人家由山東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王家莊,後成王莊子。

4、倪屯:據查:以姓氏取名。明燕王掃北時,倪屯人家從山東遷此立莊,故以姓氏取名倪屯。

5、小玄莊:據查:以姓氏取名。清代,有人從大玄莊分出,遷此立莊,取名小玄莊。

6、上午:明初劉李二姓人家由山東遷來立莊,因當時正值上午故取村名為上午莊,簡稱上午。

7、驛南府:明代,朝庭原定在此建永平府,以插旗為標誌,次是旗標不翼而飛到現在的盧龍縣城。故認為此地難於立府。後有人在此建村稱“難立府”。以後因有朝庭大臣察訪,才改“難立府”為驛南府。

8、車轅寨:明末清初,官府派一官帶領人馬圍剿平頂山上的山大王,軍糧車停在該村中,規定拉糧草的大車都必須車轅朝外,防止敵人偷襲,村得名車轅寨。

9、麻官營:清初(公元1644年左右),該村有一姓的李的麻臉大將軍,為保家族,戰死,葬於此地,後有人在此地建村,取名麻官營。

10、殷官營:明初,殷姓人家遷此立莊,因有人為官,故取村名殷官營。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木廠口鎮

1、宗佐:據查: 遼代建村, 原村名宗左,後演變成宗佐。

2、松汀:因附近有一古松樹,長得很象涼亭,故取村名松亭莊,後演變成為松汀莊,簡稱松汀。明下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劉姓人家遷此立莊。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五重安鄉

1、五重安:據查:明修長城時,曾設有五營十八寨,此地原有城,名五重安城,住有五個小營,故名五重安營。後簡稱五重安。

2、小關:據查:因地北面的長城有一小關口,故取名小關. 明初,郭姓人家遷此建村。

3、母莊:清初,母姓人家由樂亭縣母莊遷來定居,後行成村落。

4、曹古莊:清初,曹姓先遷此定居,故取村名為曹古莊。

5、高古莊:高姓最先遷此居住,逐漸形成村莊,相傳此地古時有過村莊,故取名高古莊。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趙店子鎮

1、申劉莊:據查,申劉二姓人家遷此立莊,分別建申莊、劉莊。後合併稱申劉莊。

2、三港灣:據查:傳說該村建於唐朝,最初彭姓人家遷此立莊。因東北西面各有一塊大港地。據地執取名三港灣。

3、溝南莊:據查,明初燕王掃北時,李姓人家來此立莊,因村北有溝,故名溝南莊。

厉害了!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