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漫步人生路,淚水、汗水皆是尋常。

初春,天氣正好。端坐於桌前,面對煩人的工作,自然有百般不願。但陽光是不會少一分的,清風也不會少一縷。付出的,或許很多。但能得到的,也許更多。

人存於世,總是忽略收穫,而在乎付出。於是,人便常常抱怨,這生活未免太過艱辛。可是看一眼人潮湧動的街頭,擦肩而過者,大抵如此。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更沒有無來由的索取。想得,便需付出。

常常在深夜,回到家中。茶涼而飯冷。捧著不知幾日的水果,咀嚼,那汁水都透著苦澀。所以,惱怒而不滿便會有。時間久了,人便開始對生活失去信心。以為,凡間都是苦。以為,生活皆是受難。

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佛說:眾生皆苦,苦行各行。此乃天定,決於上蒼。苦做,行善,積德,天道鹹揚。苦中作樂,笑就住在心上。 可見,喜怒哀樂,本是一瞬之間。可苦,也可樂。人之所以為苦,想來,不過是刻意的欺騙。把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領導的要求,皆視為理所應當,且常懷抗拒之心。此心,便常苦。而若常懷感激之心,把天地萬物,人事紛紛皆看作恩賜,那生活未嘗沒有陽光。

走在街上,腳下是乾淨的路面。回到家中,有現成的食材。初春,沒有暴雨,寒冬亦無燥熱。所想之處,皆是最好的安排。心中,變少了幾分憂慮。工作或者生活,點滴苦楚無需放大。茫茫世間,所得太多,又何必糾結於那一點。

此為苦中作樂。

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眾生皆平等,卻也不平等。生而為人,能吃,能睡,能言,能識萬物,便是平等。顧慮太多,把別人的生活強加到自己的身上。追求虛名與物質,此皆人之貪念。而貪,無止境。

韶華已逝,是該拼搏一番,卻也要懂得滿足。名利皆無定數,多少也算不得多。所擁有太少,其實也算不得少。眾人皆窮,我便好像富人;眾人皆富,我便好像窮人。此乃大錯,而有此念者,大抵為名利所累,拼搏終身,仍不可得。

為人有三點需牢記,明理、從孝、知所得。人活一世,不是看別人有什麼,而是看自己要什麼。不慕萬貫財,但求小康而無亂。這樣的人生追求,平凡而簡單。

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想起一個小故事,一位樵夫上山去砍柴,路遇長者。

“看你日夜操勞,所為何事”,長者問道。

“只求一屋,一田,幾頭牲畜足矣”,樵夫說道。

“此事不難,只需這般”,長者從衣袋裡摸出一串錢來,遞了過去。

又幾日,樵夫再上山。長者詫異,以為錢財不足。

“若只一屋,足矣。可孩子尚小,需多些屋子,方可容身。多些田地,方可果腹。”

長者聞言,卻揚長而去。只留下一句話,“你之所需,如天地廣闊,永無滿足之日的”

細想,我們便常常如農夫一般,在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中迷失了方向。佛說,人活於世,知足常樂。此中道理,該細細琢磨。

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人最不該虧待的是自己。所以,不要把太多的痛苦,都留給自己去慢慢咀嚼。快樂與憂愁者,其實所做之事,並無太大差別。關鍵在於,人生態度。如同正午陽光,覺得刺眼者,必是憂愁之人;而覺之溫暖者,臉上必定常帶微笑。

人生匆匆,願你心有陽光。

人生兩樂,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