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肌專題」全方位解析肌膚的“天然腮紅”——紅血絲

「敏感肌專題」全方位解析肌膚的“天然腮紅”——紅血絲

皮膚和心、肝、脾、肺、腎一樣,也是人體的一個“器官”,而且還是最大的器官。我們常常只重視人體內部器官的保養,而忽視了皮膚這個外部器官。皮膚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且是一個精密的平衡系統,所以它需要精心呵護,一起聊聊敏感肌最常見的症狀——紅血絲。

紅血絲患者,常常因為“臉紅”,而被誤解成害羞、緊張、身體不舒服,這給生活帶來了很多困擾。最討厭的是紅血絲患者基本與“塗腮紅”這件事無緣,臉上那一坨“天然腮紅”足夠秒殺市面上所有的腮紅產品,可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懂”紅血絲前先“懂”皮膚

紅血絲的形成主要跟皮膚內部的毛細血管有關,所以如果想徹底搞明白紅血絲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要從皮膚的組成入手。

「敏感肌專題」全方位解析肌膚的“天然腮紅”——紅血絲

皮膚可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這三個部分。

皮下組織(這個可以先忽略)

位於真皮層下方,其作用為緩衝和儲能。內含有血管、皮下脂肪、毛囊。

真皮層(這個是配角)

位於中部,內含有皮脂腺(分泌皮脂)、汗腺(排汗降溫)、毛細血管(連接動靜脈,供氧與能量、排二氧化碳和廢物)。從上往下可分成乳頭層和網狀層。

表皮層(主角登場)

位於最外層,是皮膚的屏障。表皮層按不同功能由裡往外又可細分為:基底層、有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表皮層不含毛細血管,靠真皮層的毛細血管往表皮層長的“乳突”滲透供能。

紅血絲的“鍋”表皮層“背”

如果把“保衛皮膚”比喻成“一場戰鬥”,那麼表皮層就是衝鋒陷陣的前鋒部隊,而真皮層則是負責運送補給品的後勤部隊。皮膚變成敏感肌出現紅血絲等症狀,導火線就是這個前鋒部隊即“表皮層”。要“掐滅”這條導火線,首先我們得熟悉“前鋒部隊”的組成。

「敏感肌專題」全方位解析肌膚的“天然腮紅”——紅血絲

表皮可細分為:基底層、有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

角質層——

“城牆一旦被摧毀,城池早晚落入敵手,我是重點保護對象

角質層是皮膚最外面的屏障,起到保護皮膚不受外界侵害的作用,是造成敏感肌最根本的原因。同時皮膚的滋潤取決於角質層的含水量和皮脂膜的狀態。

透明層——

“因為太透明導致我的存在感很低,但是皮膚的光澤我說了算

由透明細胞構成,控制皮膚水分,防止水分流失和過量進入。可以反射陽光,所以決定皮膚的光澤與亮度。

顆粒層——

“一年365天都在跟紫外線交戰,我真的很累啊”

細胞內含小顆粒,對光有折射作用,減少紫外線進入人體(紫外線也是造成表皮層受損的兇手之一),該層細胞接近死亡時會退化成角質細胞,從而變成角質層。

有棘層——

“我用盡了一生一世來將你們供養,我容易嗎我”

是表皮的新生期,內含豐富的神經末梢及組織液,富含大量水分、營養成分(養分越充足,表皮層就越不容易被傷害)。

基底層——

“好吧,皮膚黑、不夠白,都賴我”

表皮最深層,具有分裂繁殖、產生新細胞的功能(產生的新細胞可以修復表皮層),基底細胞間夾雜著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決定皮膚的顏色。

總結:這5個小夥伴互相緊密合作,表皮層才能變得堅不可摧。

紅血絲的產生過程

當表皮層受到傷害之後會向身體“報警”求救,身體就會通過血管向皮膚運送“救災物資”,可以把血管想象成一條大運河,為了將“物資”運送到各個角落,這條運河上產生了很多條細小的支流,這些支流就是“毛細血管”。當“毛細血管”遇到了“天災人禍”,紅血絲就出現了。

「敏感肌專題」全方位解析肌膚的“天然腮紅”——紅血絲

表皮層沒有血管,為了保證表皮層的營養供應,真皮層裡面含有大量的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負責運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如果出現了特殊情況,局部區域需要更多的支持,毛細血管會通過“擴張”來運送更多的“補給”。毛細血管擴張的時候,紅色的血液充盈了血管,供應給皮膚的血流迅速增加,導致皮膚看起來呈現出緋紅的色澤,這就是我們平時描述的“泛紅”。

“天災人禍”會導致毛細血管的擴張——

天災指的是天氣、溫度、環境等變化,以及外界有害物質的入侵,細菌感染、過敏原刺激等等。人禍指的是不適合的護膚產品以及不正確的護膚方法等。

一般情況下毛細血管擴張之後自己會收縮回去,但是如果被反覆刺激、反覆擴張,毛細血管的收縮擴張能力會減弱。長此以往,毛細血管就失去了收縮回去的能力。當”泛紅“變成了日常,於是就形成了“紅血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