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打造旅遊業升級版的啟示:從景區旅遊走向全域旅遊

從2014年到2018年,培訓人數增長4倍,旅遊門票收入增長近2倍;獲評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江西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來,井岡山市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為契機,探索出一條從景區旅遊走向全域旅遊的新路徑,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整合各類資源,撬動全域旅遊大格局

如何將得天獨厚的紅色和綠色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發展的勝勢?井岡山獨闢蹊徑,堅持全域規劃、區域整合、項目打造,引導山上山下互動發展,山裡山外合作發展,構建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

井岡山對旅遊業發展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即建立城鄉兩級全域旅遊發展工作體系,按照高規格設計、高起點打造,結合現有特色旅遊資源,推進旅遊發展規劃與土地、林地、城鄉、交通、文化、環保等其他規劃相銜接,逐步推行“多規合一”,強化全域旅遊發展的頂層設計。

精準發力,實施以茨坪為中心,梨坪、羅浮、拿山廈坪、黃坳、龍市、茅坪6個區域為輻射的“1+6”特色旅遊小鎮建設。主動融入並引領井岡山、永新、遂川紅色旅遊一體化建設。聯手武功山、青原山打造“大井岡旅遊經濟圈”。以井岡山、衡山、韶山“三山”戰略聯盟、湘贛邊區域“九縣一市”開放合作以及全國紅色旅遊創新發展城市聯盟為平臺,打造贛西湘東大旅遊圈。

精心運作,打造柏露鷺鳴湖景區、荷花大倉會見舊址、黃坳排頭兵廣場等旅遊項目,包裝策劃推介“紅色文化廣場”“井岡山鄉村旅遊及自駕車宿營基地系列項目”等51個旅遊招商項目,引進中信集團、華潤集團、康輝集團等大企業投資興業。同時,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體的市場化、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放寬市場準入。設立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推動旅遊上市工作。

啟示二:構建多元業態,延長旅遊產業鏈

井岡山的荷花鄉大倉村,是當年毛澤東同志與袁文才第一次會面的地方。如今,走進大倉,梅塘荷廊、小橋流水等景觀,與大倉會見紀念館等紅色舊址建築群交相輝映,彷彿進入一座紅色與綠色交相輝映的主題公園。“我們就是以紅色為依託,打造融綠色、古色、紅色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荷花鄉黨委書記吳小平如此介紹。大倉村是井岡山構建多元業態,激活全域旅遊新動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井岡山通過大力實施“旅遊+”,豐富紅色教育培訓、鄉村旅遊、新型經濟等業態,延長旅遊產業鏈,充分激發出產業融合的聚變效應。

提質升級紅色教育培訓,不斷創新培訓形式,強化教育培訓管理,全面推動紅色教育培訓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目前,每年培訓總人數位居全國前列,紅色教育培訓“井岡模式”繼續領跑全國。

以發展精品民宿為抓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朝特色化、精品化、規範化方向發展,讓井岡山的美麗鄉村成片開花,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在大井、壩上、下七等景區周邊村鎮,學生研學旅遊如火如荼;在大隴案山村,民宿、咖啡屋、客家傳統美食街自成一景,鄉村山水田園度假村打造成型。

在柏露鄉鷺鳴湖景區採取“共享農莊”模式,個性化打造“一房一院一地”的農事體驗民宿,深受遊客歡迎……長富橋村的小桃民宿自去年開業以來,以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設計風格得到眾多遊客的青睞。“現在的村子道路寬了,景色美了,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到了週末和節假日,民宿的床位都不夠用。”民宿負責人趙小桃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在旅遊經濟的輻射帶動下,井岡山培育打造總部經濟、休閒經濟、會展經濟、電商經濟於一體的“1+4”產業,構建融會議培訓、休閒度假、體驗觀光、健康養老為一體的多元旅遊產品體系。

啟示三:提升服務品質,厚植全域旅遊新優勢

“景區的公廁不僅顏值高,而且設施齊全,非常方便舒心。”近日,來自貴州的遊客王先生在茨坪毛澤東舊居參觀時,對這裡的便民設施讚不絕口。從景區到鄉村,“面子亮、裡子美”的道路、公廁等基礎設施,已成為井岡山青山綠水間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圍繞設施完備化,著力實施紅色教育“場館提升”、景區景點“形象提升”、舊居舊址“氛圍提升”三大工程。全力推動井岡山通用機場、渝長廈高鐵、衡陽至福清高鐵井岡山段建設以及宜井遂高速井岡山段建設,構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網絡。建立集網上訂票、訂房、訂餐、訂購於一體的智慧旅遊系統,實現城區(景區)數字化管理、應急聯動智慧管理、投訴受理督辦管理的有機統一。

井岡山還堅持走景區精品化路線,堅決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亮劍”,持續開展旅遊綜合執法,嚴厲打擊“不合理低價遊”“黑車”“黑導”等擾亂旅遊秩序的行為。建立全省首個生態旅遊法庭,完善糾紛調解與快審機制。構建景區消費維權聯動機制與“110”快速處置機制,全面提升景區管理水平,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保障遊客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