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帶著孩子看完電影出來,已經快12點了,回到家再洗漱睡覺,就更晚了,但這沒有什麼要緊的,因為現在放假孩子沒有作業要完成。其實,哪怕是在上學期間,我也不會因為孩子偶爾的“放縱”而焦慮,相反,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

人都會厭倦一成不變的節奏並且失去活力,人的本性也總是想突破刻板的規則,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最終確定自己的範疇,形成自我對界限的理解與遵行的能力。而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能夠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提供這種突破,就比孩子自己去嘗試更安全。

比如看夜場電影,比如帶青春期的孩子去酒吧,讓他去體驗不同環境的氛圍,感受到不同的飲品的感覺。

家長太擔心孩子“學壞”,這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本質上,這個世界就不是純潔無暇,而是複雜多變的。事實上,家長管得了一時,也管不了一世。

多少乖乖的孩子遇到新鮮的事物會沉迷沉溺,像變了個人,因為對他們來說,以前的生活太蒼白單調了,新體驗給感官的帶來的強烈刺激讓他們徹底失去了方向。

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我工作中的孩子,有一部分就是這樣的。突然崩潰退到到一般人從未退到的位置。他們的成長背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一直在一個非常狹小的限定的空間裡學習與生活。

這個空間的限定到什麼程度呢?

舉個例子。幾點睡覺是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必須在幾點鐘寫完作業,幾點鐘洗完澡,幾點鐘關燈,甚至這個“必須”還會更靠前,細緻到每一小時做什麼。

我有一個個案就跟我說,他的媽媽從小就這樣限定他,沒有什麼娛樂,不能去樓下玩,每天準點接送,準點吃飯,寫作業,完成家長額外加的課程,洗澡,睡覺。

他非常煩躁,他在諮詢室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憑什麼你來安排我的人生!

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這樣的孩子通常更加的離不開父母,他們遇到了雙重困難,一來孩子沒有獨立與自律的能力;二來因為過往的舊模式的負面感受太深刻導致父母無論怎麼做,都容易被孩子敏感地感覺到“被控制”。為了孩子儘快恢復健康,家長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特別辛苦,常常氣餒、氣憤,對他們而言,是極大的考驗。

許多休學的學生都有作息紊亂的狀態。

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一些階段性的作息紊亂或者說彈性能力。但不會像這些個案一樣,走向另一個極端。從原理上來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你從一個極端掉下來,一定會擺到另一個極端。

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這些極端的狀態基本都出現在青春期,初、高中階段(有些成年人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態,但不在此文的討論中)。

那是因為他們在嘗試建立自己的邊界時出了問題,因為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所以當某種機會到來時,就會以失控的方式出現。

人在建立邊界或者在體驗另外一種狀態時,通常會一點點去試,這種方式不容易出現大的亂子,但如果一直被控制得太死板,一旦嘗試,就像脫韁的野馬。父母是完全收不住的,孩子也收不住,直到危險的邊緣才會停下來(或者直接脫韁而去),但這時候離健康的邊界狀態已經很遠了,回去非常困難,所以,他們常常需要做長程的心理治療。

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有些家長本身不具備彈性生活的能力,他們的人生體驗也非常的單一。

有些家長非常刻板與焦慮。他們恪守著某種嚴格的理論,鐵板釘釘,不容置疑。

刻板體現在生活中軍事化般的管理與要求,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作息、學習。焦慮體現在當孩子沒有在這個牢房裡就有一種災難化的感受。

孩子晚睡了一會,就開始擔心孩子明天起來精神不好,接下來會影響一整天的學習,身體接著會垮掉,長期下去,孩子就毀了!

孩子這些天食慾不佳,就使盡渾身解數,不管做什麼,不管有沒有用(當然他們希望這樣有用),只要能緩解自己的焦慮就好。

孩子這次考試不好那就更不得了了……混雙雙打。

好學生為什麼會全線崩潰與失控

嚴防死守,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個監牢。

但問題是,有些孩子總是會努力掙脫,那些被父母強行拖回來的失敗者只能作罷,天性順從都倒也平安,但那些掙脫的孩子就墜入了深淵,他們試圖體驗邊界感,卻發現,因為過去一直是父母設置的邊界,他們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因為對父母極度的排斥與反感,他們又拒絕父母的幫助。

他們處於一個想要自己獨立卻只有嬰兒般能力的狀態,挫敗與無能感倍增。

同樣挫敗的當然還有父母,他們發現自己苦心培養的孩子像換了個人,潰堤一樣無法阻擋,他們覺得過去的所作所為全是錯誤,但他們又不知道什麼才是對的。

在一個家庭中,從來不會是一個人的崩潰,只不過有些可見,有些不可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