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岩蜂洞林木的丰茂,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车过红河大桥,坑坑洼洼时水时泥地一截一截往山上爬,一路的甘蔗林、蕉林和包谷地,坡上坡下一片片摇绿生翠,等待着时光的收割。间或经过一个村庄,零零落落三五户人家,挤挤地站到公路边上来。随着路途的升高,河谷闷热的气息慢慢被拉下,气温渐渐下降,酷暑渐渐降温,凉爽的山风从窗口徐徐地吹进来……

终于走上了一段水泥路。水泥路被浓密的林子掩映着,湿淋淋的路面上,散落着黄色或褐色的秋叶。开出几分钟后,水泥路的前方,一小片人家豁然开朗,静静地亮亮地袒露在密林间,被四面蓊郁的树木严实在守护着。

这里就是岩蜂洞。

岩蜂洞是朋友相达的老家,是元阳逢春岭一个夹在少数民族山区的汉族寨子,约四十户人家的林中小村落。水泥路从寨中间穿过,路的上下,房屋很稀落,这一家,那一家的,拉得很开,家家被黛绿的枝叶簇拥着,有许多人家的墙边,一棚棚的草果就肆意地张狂着。一处地地道道的丛林人家。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滇南的村庄,无论藏匿得多深,都越来越难碰得到那种保持着传统民族风貌的房屋建筑了。只要有条件,都一律地建成了钢筋水泥房。要说有什么差异,无非就是建筑面积的大小,楼房的高矮而已。岩蜂洞的人家也如此,匆匆一瞥,多为普通的砖混水泥房,也有一些土房,掩映在树林深处。

寨子中央路下面竹子棚边的楼房,就是相达家。

据说,相达家这村里的老宅,平时也没有人,锁着,家人都在外。这几天,因为村里的什么传统节日,他的母亲和妹子才从蒙自赶了回来。

一行人来到,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没有谁客气。大家在相达家楼前的空地上用火盆烧包谷吃。包谷都是现时从地里擗来的。八月份,已是收包谷的晚期,地里的包谷基本上都老透了。但这是些糯包谷,还新鲜。据去找包谷的人说,这也是地里的最后一批了,全给我们一伙人掰来了。住在城里,想吃烧包谷并不是件难事。但这么自己亲自动手来烧,却已成了难事,只有靠回忆来再现了。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几位城市女人,我不知道她们的生长经历,以为不擅长此道。但一个个在火盆边一坐,不怕火灰不怕烟熏,拿起火钳,操作还满熟练的。

几棒香喷喷的烧包谷马上出炉。

一阵迷雾漫不经心地从包谷地前面的树林里钻出来,浓浓淡淡地从我们的头顶飘过。一丝丝的雨线,就稀稀拉拉爱落不落地从云雾里掉下来。大伙移到旁边的丰收瓜棚下,把火盆也搬到那里。

棚架上吊满了丰收瓜,一颗颗,沉沉地吊在人的头上。也许是因为长期没人在家摘食,好多都长老了,已发出了老长的新芽。

一股水,哗哗地自上而下从瓜棚下淌过。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被风雨鼓动的空气湿湿的,从树林里跑出来,不但凉,还含有微微的寒。我突然想到远方的一位朋友,她说那边热得不敢出门,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靠空调调控气温,闹出的病老长时间也好不了。这两重天,别说人,恐怕连大自然自己都说不清了。

火烟袅袅,沟水潺潺,云雾缈缈。屋后是高耸入云的林海,门前是庄稼,隔着庄稼,是不知有多深的树林。几个人,男男女女,好像和村庄没有任何关系,连相互间也像是没有任何关系。但此时,却像是村庄的主人,像身旁这间房屋的主人,在一棚硕果累累的瓜架下,惬意地围在火盆边。烧得焦黄的糯包谷,用刚扯掉的包谷衣壳包住捧在手上,还烫;吹一吹,拍一拍,剥几粒嚼在嘴里,暖、香、脆、鲜、甜。

不知是被我们的话语惊着,还是自己吊得太累,实在挂不住了,一颗丰收瓜,“啪”一声重重地自己把自己砸到我们身后的地板上。

雨小了一些。相达的母亲重新抬出一个火盆,也帮大家烧包谷。

老人家说,前后左右都被林子遮着,眼光看不远,不好在。

我赶忙说,这样好,这样好。

是的,这样真好!满目青翠,一眼碧绿,再就是房前屋后不大不小一片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的庄稼地。同是村庄,但这样的村庄的确少之又少了。身处这样的青山绿树间,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成了小鸟,早用思想飞入到绿色的林海深处去了。

现掰现烧,现烧现吃,这烧包谷成了我们今天别致而美美的一顿午餐,一份山村田园野趣。尔后,大家真的成了出没于林间的小鸟,扑进了密林的怀抱。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还没走出村庄,其实就已经走进了树林里。我们见到的人家,其实也仅是村庄的一部分。从村子里伸出去的几条岔支,都隐没在不同的林荫下,这些岔路,拐弯抹角,既是去村里其它人家的小路,也是不同的进山的路径。也就是说,出了家门,也就进了山。

村庄很安静。但安静,是表面的。感觉得到,在这样的深秋,村庄吐出的每一丝气息里,都拂动着谷物成熟的芬芳搅起的收获阵阵的骚动。

有人从相达家里拿来了长柄的弯刀,背来了背箩。这都是些每天和劳动早出晚归的工具,今天,与这样的一群人同行,不知它们是否会感到别扭?

路上,不时碰到上山或下山的人。上山的人背着空背箩,一看就知道是上山背包谷或柴禾的;下山的人背着沉甸甸的包谷,剥了壳的包谷金灿灿的,像柴禾一般一棒棒紧紧地插在箩筐里。碰到的村里人都用疑惑的目光看上我们几眼,这几个拿着弯刀、背着背箩,却又不像去劳作的人,进山到底去做什么?好在他们都认识相达,只是打打招呼。碰到了一对中年夫妇,女的用背箩,男的用背架,都背着一大棒已长得老高的草果苗,说是要到另一片林地里去移栽。草果是林下经济作物。岩蜂洞这么大的林源,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再看屋前屋后茂盛的草果林,估计草果是村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农村,收获的季节,其实也是种植的季节。

密林间,夹杂着一些包谷地。齐刷刷林立的包谷杆间,也不时见到一两个忙碌的农人。八月,正是各种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家里、地里,每一个农人都两头操忙,顶着风雨照看庄稼,收理谷物。

一只只笋子,肥肥硕硕的,从密林间的竹棚根下发出来,长相憨态可人。这是竹子送给村庄和秋天的礼物。

密林里的空气更潮湿,仿佛水分的比例远远高过气体的比例,明显感觉得到气息的湿度和重量。绿叶永远的清香、腐枝败叶溶入泥土的沉腐气、谷物成熟、半成熟的香气、草果微微带辣的香味、各种树汁的气味、不同植物吐出的物质等等,都湿漉漉地在林子里汇合、弥漫、闯动,形成滇南山地秋林特有的湿重地气。而林间卡嚓卡嚓的脚步声,又搅得这种气息浓重了一层,生动了一层。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细小的水流清清秀秀,从任何一处草根下冒出来,咕噜咕噜到处横淌。首先是蓝狐被唤醒了沉眠于内心的天真,把皮鞋当水鞋使,后来,干脆就赤足在水中行走,说这么清洌干净的水,不这样愧对于这份情。

我们进去的并不深,就在村子附近的草果地里走走。

草果园很旺,一丛丛、一棚棚,撑起长长的茎杆,伸展宽宽的叶掌,拓出自己碧浪的天地。一棚棚草果,互相挤着,红红的、满嘟嘟地结在根部,已基本长透。但离真正的成熟、采摘,还需要一段时间。路上,蓝狐无意用弯刀砍破了几粒草果,一股辛辣的浓香,立即就在林子里弥漫开来。这里产出的草果应该是上等品。

几位第一次见到草果林的女士钻进了草果地,瞬间就不见了身影。

头顶上都是树冠撑得很宽的大树。大树上面,是支离破碎的天空。

坡下面,透过丛林的缝隙,隐约可见一条水流充沛的的小河,翻吐着雪白的水花,哗啦哗啦欢唱着秋歌从上游的密林而来,又一气钻进下游的密林而去……

草深林密。几个人,这个时候如果谁想在众人的视野里消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最终,我们被另一场携带云雾的雨水,撵出了林子,撵回了村庄。

岩蜂洞,一个秀丽的小山村,我们没见到洞。问起怎么会起这么别致的一个村名?晚餐桌上,村里的几个汉子告诉我们。以前,村子一侧有一堵巨大的岩石,高耸、壮观,岩顶成屋檐状,把下部遮蔽成一片雨水淋不到的小天地。那时,每年冬天,都会有大批的岩蜂来此筑巢过冬,生儿育女,等过了春暖花开,再带着已经成长的儿女飞向不知的远方。

村名由此而得。

从此,一年一年,岩蜂都如时回到村庄,在人家的房前屋后茂密的林子里觅食采蜜,欢度安逸而舒适的日子。村庄就在自己名副其实的名字下,在岩蜂嗡嗡的吟鸣声中,繁衍生息,过着安详而宁静的生活。

后来,因为挖公路炸石,震动了岩石的根基,巨岩在多年前倒塌了,岩蜂便再也没来过。或许来过,虽然密林还在,花丛还在,但已经失去了它们安置家园的理想的基座,便无奈而返了。

村里的人还说,村子上面,被密林严密遮盖的山坡,其实也是一片岩石,那些苍苍郁郁的林木,是长在岩石上的。哦!要想在一块钢铁般坚硬的岩石上树起如此庞大的一片生命的旗帜,是需要多少的毅力和光阴?而把这片生命的葱绿在人间烟火的脚下永葆长青,是要靠怎样的一种心智与认识!岩蜂洞,岩蜂走了。但名字还在,树林还在,热爱生活的人们还在。这一日,身处岩蜂洞莽莽苍苍的大林里,我一直觉得,我们不就是一群寻觅安置巢穴的理想基石的岩蜂吗,而岩蜂洞,就是我们不曾丢失过的一处美丽基石。


云南冷门游:岩蜂洞,滇西美丽的村庄,真正的世外桃源

莫独,哈尼族,1965年生于云南绿春。

中国作协会员,红河州作协副主席。作品发于《诗刊》《民族文学》《大家》《星星》《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山东文学》《时代文学》《诗潮》《滇池》《边疆文学》《中国诗人》《文艺报》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多次收入《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年选》《中国散文排行版》等多种年度选本。出版《守望村庄》《雕刻大地》《祖传的村庄》等14种。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十佳)、“古贝春杯”河北省第二届散文大赛一等奖及《诗潮》《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人民文学》杂志征文奖等各级奖项40余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