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李昌鎬(1975- ),韓國圍棋職業棋手,九段,曾創造多項圍棋歷史記錄,開創了"李昌鎬時代"。通過他寫的《不得貪勝》,我們可以瞭解一些他的故事。

《不得貪勝》

(前言)

大家好,我是李昌鎬,出生於1975年7月,韓國全羅北道的全州是我的故鄉。

在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我的母親正在往飯桌上擺放一家人的可口飯菜,一連串幾近慣性的熟練工序後,她掀開鍋蓋,可是哪有什麼飯菜?只見一條蟒蛇蜷曲著如同一盤粗線圈安安穩穩地趴在鍋裡。母親被嚇得渾身顫抖,直往後退,結果一腳蹬空,從睡夢中驚醒過來。這個攪擾母親睡眠的夢預示了一個生命的孕育,那就是我。可是母親夢到的不是飛天的龍,也不是修煉千年的蛇精,只不過是條再平凡不過的蟒蛇,而這個也就是我的胎夢了。

……

我堅信:勝負並不是圍棋的全部,在超越勝負的上一層,蘊藏著至高無上的價值。在這種價值觀的指引下,我開始思考著:如何通過自己能夠做到的,哪怕只是一小步的實踐來促進圍棋這項運動的大眾化。現在圍棋普及的形勢並不容樂觀。圍棋的特點決定了下圍棋需要很多時間和深刻的思考,而這是現在的孩子們所不能忍受的,他們更喜歡有直接感官刺激的電腦遊戲。所以圍棋的冷板凳有越坐越冷的趨勢。然而我們仍有希望,希望的火星也不斷在閃耀,比如在以歐洲為代表的其他文化圈,圍棋熱正在逐步高漲。

圍棋是人生的縮影,圍棋是凝結的宇宙。圍棋給予孩子們和成年人一樣的權利:雖然我是小孩子,但是讓我們在棋盤上平等地較量一番吧。圍棋是純智力的運動,如果你想在成人禮到來之前充分地開發智力,那麼像學習圍棋這般富有成效的方式是不可多得的。不僅如此,圍棋更是一種可以讓練習者不斷磨鍊心性、增強耐性、提升修養的最佳處方。

(正文P1)

《圍棋十訣》

一、不得貪勝:越是對勝利存有貪念,越得不到勝利。

二、入界宜緩:穿越警戒線時要緩慢。

三、攻彼顧我:向外攻擊對方的時候要回首自身形勢。

四、棄子爭先:即使丟掉部分棋子也要搶到先手。

五、舍小取大:放棄小的利益追求大的收穫。

六、逢危需棄:遇到危急情況要棄子。

七、慎勿輕速:不要輕率快速行棋。

八、動須相應:每步行棋需相互配合。

九、彼強自保:如果對方勢力強大則需先謀求自身安全。

十、勢孤取和:形勢危孤則首選平和。

(正文P5)

我的爺爺和父親雖然棋藝並不是特別突出,稱不上高手,但是他們比我更加享受圍棋。因為他們完全從勝負中解放出來。圍棋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一種世界,不管棋藝高低,也不管是贏還是輸,以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盡情享受圍棋的樂趣,這便是“不得貪勝”的境界。

(正文P24)

大部分的人並不是伯樂,並不能夠在最初就發現一個人具有天才的能力。

只不過在看到之後所作出的某些非凡成果後,他們才會恍然大悟,說這個是天才之舉。

因此,如果我們拋棄對天才的固有觀念,那麼就會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被培養為天才。

“我並不是頭腦聰明。我只不過是在有問題的時候比別人更長久地思考。”

(正文P60)

……“在面對圍棋盤的時候好像沒有任何不必要的雜念”,“通常不值得注意的區域也下得謹慎細緻”,“注意力會朝最需要的方向集中”,很多韓國棋院的前輩棋手們給了我很多好評,這是我特別得意的一段時間。

這期間我通過研究和老師的對局並不斷反推對局,得出了 這樣的結論:“圍棋競技的勝利屬於少失誤的一方。”

這便是我儘量迴避對殺的本質原因。迴避對殺並不是因為害怕對殺,而是害怕對殺過程中的諸多變化會導致不能預見的失誤。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如是說。意思是:通過戰爭,百戰百勝讓敵人屈服,並不是最好的方法。不進行戰爭便使敵人屈服才是上策。

通常,在一決勝負的時候,人們總會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儘可能地小心翼翼。需要前進的時候要考慮周到,動作細緻綿密;需要靜止不動的時候要謹慎地等待。一旦前進就不能失敗,因而不動時不能顯露絲毫的蛛絲馬跡,要慢慢地牽制對手。

從圍棋入門開始,通過不斷學習,我在有意無意當中樹立了穩固的價值觀,那就是“厚實”。

圍棋評論家評價我的策略是“不斷擴大起火面積”。一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以此為明確的出發點,而且也不具備這樣條理清晰的理論。但事實上我是憑感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我意識到並確實是沿著這條路走的。我所追求的“厚實”是足以抵擋攻擊的堅固,同時它又包含了明確的“實地”的概念。

後來隨著“厚實”成了我的代名詞,我時常被問道:“厚實”和“實地”您更偏好哪一個?我認為“厚實”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實地”,因而兩者說到底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其實是喜歡“實地”的。

許多前輩棋手們這樣評價我:“剛人棋壇的時候李昌鎬的棋很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足以引起人們注意,非常平凡。”但是,僅僅一年之後,像這樣的看法都轉變了。職業棋手都是靠成績來說話的,而當時的我取得了頗受矚目的成績。

關於我的圍棋,人們的評價有一個共同點:老棋;不像是孩子下的棋;給人一種歷經人生滄桑的老者的感覺。

每次對弈結束我都會得到一個新的別名。比如“石佛”、“姜太公”、“撲克臉”……而我也不滿足於打人決賽,1987年,我以四段以下勝局第二名(44勝1敗)、年終勝率第一名(80%)的成績提交了年終成績單。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摘錄李昌鎬的《不得貪勝》

(正文P70)

……要不是因為我這樣愚鈍,我的老師也不會這樣對我說笑:“說不定昌鎬在圍棋方面沒有什麼才能。”這可是擁有獨一無二、出類拔萃直觀判斷的老師對我產生的懷疑。

所以我要戰勝棋才非凡的棋手,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努力。除了比別人精力更集中,思考得更多之外,沒有其他的捷徑。圍棋有“覆盤”這樣一位“好老師”,如果你獲勝了,那麼覆盤可以讓你養成“勝利的習慣”;如果你失敗了,那麼覆盤可以讓你做好“勝利的準備”。

當我再次和以前輸給他們的棋手對弈時,我的表現和第一次交戰的時候很不一樣。我有經驗了,一次、兩次相遇後,就會變得熟悉起來,適應起來,結果對方就變成了我能戰勝的對手。對這種情況,我取得了絕對的勝率。

我雖然沒有天才般的才能,但是我有持久力。我不斷將失敗的對弈重新覆盤,找出失敗的原因,類似於這樣的努力我自認為比任何人付出得都多。持久力和努力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能不懈地努力,就再也沒有必要害怕那些天生具有某些才能的人了。

(正文P135)

下圍棋的人都會通過親身體驗充分認識一個真理,那就是:自滿過後是敗招。驕慢而不自知是自滿的開始,不自知的同時又故作謙遜,這是自滿的過程表現,繼而更進一步錯將故作謙遜當作十分謙虛,一步一步,如同圍棋的序盤佈局、中盤攻防,最終走向失敗。這是我近三十年終日與圍棋相伴朝夕,歷經無數次的實戰才最終領悟的道理,並且也是對我最具警示性的道理。

(正文P184)

明知道有危險也要不顧一切衝上去並不能算是有勇氣。能夠剋制住自己的衝動,拒絕外界的誘惑,默默地走自己的道路,這種選擇才是勇氣的表現。這時決勝點在於喪失忍耐力。

(正文P232)

在接觸圍棋之前,我一直是一個十分平凡,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些遲鈍的孩子。但是那時的我卻有一樣東西引起周圍人的注意,讓他們覺得我比較特別。你一定也知道“魔方”這種益智玩具,而在當時魔方正是風靡一時。這種把打亂的六面體按照顏色重新排列的遊戲是有一定公式的,如果知道公式的話,成年人大概用四五分鐘就能夠拼好。但是如果不知道公式的話,大部分人就只能一直拼下去永遠完成不了。而我在第一次接觸魔方的時候用了大約兩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這讓周圍的人都大吃一驚。

玩魔方的時候,必須在拼第一面時就考慮下一面來調整一整圈方塊的位置。並且在一面已經完成轉而拼下一面的時候一定不能打破已經做好的部分。魔方這個遊戲,必須按照正確的Algorithm(程序)採取合理步驟。

仔細想一下的話,圍棋也是需要檢驗每一步棋並且要事先看到後面的幾步,已經解決的那部分不能夠再次推翻。從這點上看,圍棋與魔方是有著很大共同點的。構成圍棋棋藝最重要也是最具綜合性的能力是“解讀招數”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則是以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等為基礎的。正是靠這些能力把所有可能的招數變化在頭腦中演示出來。

在圍棋中有數不勝數的變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招數會不時地出現,某一次的運算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盤上局勢的逆轉。所以下圍棋的人不能夠僅僅考慮眼前的這一步,他需要想得更遠才行。處於全盛期的職業棋手往往考慮的不是之後的三四步,而是百步之上。

另外,和魔方相類似的是,二者最高明的玩法都是把所有可能暴露的弱點都事先彌補掩蓋。如果雙方勢均力敵,那麼就必須盡最大可能來掩護自己虛弱的部位;如果連勢力均衡都沒有達到,甚至遠遠落後於對方的話,那麼就要逆向思維,以對方的弱點為中心來安排戰略。

如果急於從眼前的困境當中擺脫出來,而對自己虛弱之處沒有及時加固,只是大體掩蓋一下或者乾脆拋到腦後的話,它必定會在之後變成威脅自己的更大的打擊。圍棋盤上所有的棋子都是彼此相關聯的。可以這樣說,棋盤上單獨存在的東西毫無疑義。所以,如果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就採取閉著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彌補對策,一開始也許會解決問題,但到後來往往會發現這就是那影響全局的敗著。這也正是我一直強調棋盤上需要有“操心性”的原因。

我所下的圍棋中有很多是以半目勝結局的,這種結局正是源於我那發揮到極致的“操心性”。

內弟子時期,我只要察覺對局中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會被對方逆轉,那麼我就會放棄可以大比分贏下對方的棋路,轉而耐心等待。一次老師問我說:“為什麼不走那一步?”我如是回答:“按我的走法,下一百盤保證贏一百盤,而且都是以半目取勝。”

“操心”這個詞按照漢字本身的意思來解釋的話就是“操作控制內心”。如果把畏懼解釋為對危機的認識的話,操心性則是那種認識之後的一種戒備狀態的心境。表面上看似乎是意思差不多,但是畏懼和操心性的意思卻相去甚遠。

英國的大文豪莎士比亞留給我們這樣一句話:“勇氣中很大一部分是謹慎小心。”克服恐懼的勇氣正是來源於小心謹慎,也就是我所說的“操心性”。如果沒有“操心性”就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勝負師。

同時在棋盤外“操心性”也非常重要。比如一個人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談。因為不假思索的話語有的時候會成為射向他人的利箭,而這箭最終還是會轉頭射向自己。人們總是想表達自己,但是如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隨便亂說話,那麼小則失去機會,大則失去信譽。這也是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猶豫不決擔憂用書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故事是否妥當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