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strong>

人生天地間,幸福是心之所往,心之所繫,

幸福若能綻放,哪還有痛苦,愁雲慘淡萬里凝呢?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1> 亂花漸欲迷人眼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富裕,物質越來越豐富,可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了呢。

答案是: 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方法是短暫且浮躁的。

少時,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我們的快樂往往來源於對物質和金錢的獲得,

為了家裡添置了電器而歡欣雀躍,

也會因為獲得夢寐以求的自行車而興奮不己,

或者是吃到一頓垂涎已久的飯菜而開心良久,

那種快樂的滿足感留在了大多數中年人的人生相冊裡。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物質資源的豐富,使得我們想要得到某種物質不再是件難事,

甚至可以說觸手可及,讓我們的慾望即刻滿足。

於是我們不停的買、買、買,

買別墅,換寶馬,各種名牌包包買到要剁手,

對物質的追求我們一直以來抱著一種心態,那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們的生活似乎完全被物質和各種慾望綁架了。

但是,輕易獲得的物質、輕易滿足的慾望,並不能延長人們的幸福感,

反而讓人們更焦慮,更沒有安全感。

於是煩惱如煙籠寒水月籠沙。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2> 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近幾年調研機構發佈的世界各國“幸福指數排行榜”中顯示,排在前位的是北歐。

北歐人擯棄了物質至上主義價值觀,崇尚物質簡樸、精神豐盈的簡單生活方式。

林語堂曾經說:“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幸福其實很簡單,富足代表不了幸福.

我們都有瘋狂消費的經歷,無法控制自己,無法控制慾望,

買了一件又一件不需要的東西,我們幸福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我們囤積的已經不只是物品,而是一種給自己帶來負擔和精神壓力的物慾。

有句話說的好:“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長大後,簡單是件很幸福的事。”

我們是時候該思考一下生活,給生活做做減法了。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這種做減法的生活方式叫斷舍離。斷舍離這一概念起源於日本,

而早在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墨子提倡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尚儉節用".

真正會生活的人是懂得為生活做減法的人。

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

降低物慾,只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才是我們該學會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丟掉多餘的物品、無效的社交,注重於精神和體驗帶來的幸福感。

就會有令人清爽、輕鬆,不被束縛、輕裝上陣的生活之道。

賞雲捲雲舒,看花開花落,幸福過餘生。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3>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願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飛屋環遊記》

一直以來,我們的關注度放在了擁有上,什麼都想要,總覺得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

幸福並非擁有一切,而是活在當下。

羅伯特·波西格在《父子的世界》中說他和一群老僧人爬喜馬拉雅山,雖然他最年輕,但和僧人比起來,他爬的最累。因為他的注意力只在山頂,而僧人們在享受他們的路途。

我們的人生目標也許是登上山頂的頂峰,

我們要學會的是,在登上頂峰的路途之中,隨時都能享受到沿途的風光和快樂,

幸福永遠在此刻,在路上。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從春秋到冬夏,從熹微到暮色,

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擁抱,一次感動.......

每一次的小確幸都能讓我們體驗到快樂,

幸福不是一種長久的狀態,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瞬間。

窮人希望有錢,富人希望有閒,農民希望豐收,病人渴望康復……

這些都不能叫做幸福,它叫慾望或希望,

幸福不是得到,不是功名利祿,幸福是一種體會和感覺。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幸福是無數個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快樂和愉悅帶給人的滿足感。

幸福無處不在,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發現。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幸福就在山河遠闊,人間煙火處!

少一點物質佔有,多一些精神體驗,你就能夠擁抱自己的幸福。

願幸福像星星,照亮你的未來前程,

願幸福像花兒,芬芳蔓延往後餘生!

幸福似春雨 潤物細無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