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晒自己的家?

朋友圈這麼美好

為什麼設計師卻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最近看過一段文字特別耐人尋味

朋友圈應該是生活最美好的片段記錄

出去旅行 要髮圈

吃個大餐 要髮圈

朋友聚會 要髮圈

心情不好 要髮圈

心情很好 要髮圈

有了孩子 天天髮圈

.........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

怎麼到曬家,卻沒人曬了?

尤其是改造空間,美化家的設計師

竟然集體選擇沉默了


可能按照大眾的想法

設計師應該是隨時都可以曬家居的

既能凸顯品味

又能在朋友圈拉盡仇恨

對於這點,你怎麼看?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仔細分析設計師群體的特徵的時候

一股悲涼湧上心頭

除了心塞

就只有心寒了

立馬想起兩個字:涼涼


設計師分為三種


【NO1】

剛畢業的 沒房

(租房都吃力,還有房子?)

這個群體直接略過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NO2】

工作3~5年有一定積蓄了

一線城市時間翻倍 自己算哈

終於買了一套房

房子基本也就簡裝

跟普通人一樣

買房子後幾乎傾其所有了

還有啥錢裝修

軟裝更是無力折騰

尤其有了孩子之後

也就是“幼兒園風格”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當然最重要一點

這部分設計師基本不在家住

不是在公司加班

就是在工地搬磚

真正到家都是深夜

沾床就睡

哪有時間自拍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NO3

工作8年~10年

這個群體基本屬於設計師的黃金年齡

孩子基本都上了幼兒園小學

沒有孩子的牽絆

事業也穩步上升

同時可能也已經有了第二套房

有房設計能力又好

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

為什麼還不曬家居美照呢?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一半已經不回家了

公司就是家!

另一半轉行材料商和包工頭

基本放棄設計這個行當


以上沒有絕對

也許有個例

但是有一條鐵律是共通的

設計師行當賺不了大錢

會賺錢的基本做不好設計

沒錢

也就沒有房

沒有了家居美照

對比你的身邊同事

想想是不是這回事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一個小話題

似乎帶出來一個大事件

最後回到設計師是不是該“曬曬家居”這件事?

我覺得是應該的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最後還是倡導一下

你的愛家

有空也折騰一下

因為

他直接折射了你當下的生活狀態

再小的家,生活也不將就,

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

你覺得呢?

因此苦逼的設計師們,

面對生活,請對自己好一點!!

下面附一些設計師年的總結

朱自清版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了,眼看出圖日子越來越臨近,而手頭工作之多,密密的交叉著,卻無從說起,於是想法糾結亂麻了一片……???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牆上的日曆只剩薄薄的一疊了,輕輕地再撕去一張,想必明天是交不了圖了……

甄嬛版

今日提到出圖將至,小主倍感乏力,恐是昨夜加班畫圖,擾了心神,都是最近催圖聲眾多煩悶了些。加上早起後,聽聞要改方案,想到出圖近在眉睫,昨夜挑燈夜戰付諸東流,愈加心煩。方案師若能深化完平立剖,小主只出大樣,那必是極好的!

魯迅版

進了辦公室,桌子堆了兩張審圖意見單:一張是設計總監意見,一張是甲方會審意見。冬至已經頗寒,脊背上卻一層又一層冒冷汗。新規範是註定要調整了,許多地方都得修改。責任似乎並不在我,譬如使慣了刀的,這回要我耍棍,能行麼?

一百塊都不給我版

當初騙我改方案,改了方案又不要;把我玩了把我騙了,最後還要來罵我。好惡心啊這種人,一百塊都不給我!!

為什麼設計師從來不曬自己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