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自從進入工業社會後,人類傳統價值觀逐漸失效,古老的宏大敘事結構,如“神話”“信仰”等價值體系顯得不合時宜,與後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人類的精神世界又必須由價值支撐起來,於是,為了彌補精神空虛,人類只能從次級文化中捏造“偶像”。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動漫、電影、小說等次級文化是創造“偶像”的最佳途徑,以DC漫畫改編而成DC宇宙為例:從2013年的《超人:鋼鐵之軀》到2019年的《雷霆沙贊》,登場的超級英雄都被“神”化了,他們心懷天下,一心為人類付出,守護著世界的和平。他們也擁有媲美“神”的超能力,超人可以自由飛行、閃電俠能快速移動、海王能在水中生活……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為何漫畫原作者或是電影編劇要神化這些人物?他們持續捏造“偶像”有什麼企圖?類似題材源源不斷地被搬上大熒幕,為何仍廣受大眾的喜愛?我想恐怕有以下幾個原因。

超級英雄:強者崇拜 

人類發展至今,雖然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地球與宇宙的秘密,但未知的事物仍然不可勝數。面對充滿奧秘的大自然,弱小的人類彷彿站在黑洞面前,目力所及全是未知。這種無力感是如此真實,諸如超級病菌、地震、海嘯、太陽風暴這樣的自然變化,就讓人類難以抵抗。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超人的人類養父曾說過:“人類害怕他們未知的事物”,所以需要把自己託付給能保護、憐憫人類並不受自然規律蹂躪的“神”。這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深處的強者崇拜。

當舊世界的信仰崩潰,身處不安、憂慮、恐懼的後現代情境中,人類更加需要“偶像”來庇護自己,以撫慰躁動的內心。因此才會把超人、神奇女俠或是海王等英雄定位成半人半神的超級力量——他們是強者,是擎天柱,是保護神。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普通人手無寸鐵,但仍可以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例如奉公守法、見義勇為、樂善好施等。然而當全人類尺度的災難來臨之際,自顧不暇的凡人哪有餘力顧及他人的安危?於是需要創造超凡入聖的超級英雄。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只有超級英雄才有與滅世天災、邪惡勢力抗衡的本事,其實每部英雄電影的內核都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是超級英雄的宿命,也是每個觀眾的期待,我們喜歡超級英雄,需要看到他們的身影,其實源於對強者的頂禮膜拜。

超級英雄有人情味

電影公司喜歡超級英雄,是因為製作的便利性。超級英雄電影可以虛構很多內容,可以使劇情發展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必受制於真實世界,漫畫或電影故事可以突破想象力的限制,擴大編劇們的操作空間及戲劇張力。

另外,電影公司捏造的這些英雄人物,儘管在故事中象徵著“神”的角色,被人們推崇、景仰,卻充滿人性,這與任何一個古老的神話體系都不同。在神話中,“神”對人都是無情的,不會嶄露任何人情味,中西方無不如此。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在西方神話中,上天用洪水懲罰人類,唯有忠厚老實、安守本分的諾亞一家人得以倖存;在中國語境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足以說明問題。

與冷酷無情的傳統神話相比,次級文化捏造出的“神”著實可愛,他們不僅具備人性,甚至在看透了人性的複雜後,仍然選擇相信人性中的美好,併為了腌臢不堪的人類戰鬥。神奇女俠十分不滿人類自相殘殺的行為,從而想除掉一戰中發明毒氣的科學家,但最後她選擇放下怨恨並原諒對方,因為她相信透過“愛”才能拯救並感化這個世界,復仇與懲罰並沒有效果。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相較於至高無上的古代神話體系,這些被“神”化英雄們,更容易親近也更瞭解人類,因此次級文化的創造者熱衷於創造超級英雄。

課堂之外的教化功能

為了拔高超級英雄的內涵,編劇往往會在他們身上注入大量的社會思考,英雄故事總有警世的意味。例如超人,他的故鄉“氪星”科技發達,然而氪星人毫無節制的開採星球的各種資源,終於使星球不堪負荷,走向了滅亡。

雖然電影中敘述的是一顆完全虛構的星球,但其實是給地球人一個提醒,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與愛護大自然,肆意破壞環境,總有一天地球會變得和氪星一樣。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海王》也傳達了類似的概念,電影中海底與陸地之所以爆發衝突,其實是人類犯錯在先,人類無節制地往海中傾倒垃圾,使海中生物深受其害,最終亞特蘭蒂斯人透過海嘯、巨浪將垃圾全數歸還人類。導演想透過電影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才會捏造不存在的海底社會。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藉助電影故事中虛構的社會頑疾,不但能揭發現實生活中難以啟齒的種種問題,也讓人們在娛樂中反思,實現了課堂之外的教化功能。

雖然超級英雄電影往往有一些強行“昇華”的情節,但這並不妨礙影片的流暢性和價值,導演是希望經由觀眾欣賞電影的同時,傳達富有教育意義的信息,既賺了錢,又盡了一份對社會的責任,兩全其美。

超級英雄的社會意義

綜上所述,超級英雄是後現代社會的獨特現象,迎合了現代人獨一無二的審美口味。由於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現代人對藝術作品戲劇性的關心逐漸提高,超級英雄給予觀眾適度的感動以及引人深思的成熟故事,他們便不會在短時間內感到厭倦,這是次級文化的生存之道。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現代人渴望完美呈現的故事,而超級英雄電影無論是拍攝的手法、營造的特效、故事的鋪墊還是角色的定位,全都精心設計,獨具匠心,觀眾在享受視覺大餐的同時,也享受了心靈的按摩。即便超級英雄的套路大同小異,類似的情節、題材不斷搬上大熒幕,也仍然備受觀眾喜愛。

對於超級英雄,我們應該抱有一種寬容的態度,這些子虛烏有的現代“神話”對我們的社會而言是一個正能量。賦予超級英雄非凡的能力,讓人們產生崇拜、嚮往之情,一方面滿足了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各種感官的刺激、渴望;另一方面達到了激勵人心、自省上進的效果。

次級文化創造“超級英雄”的使命:強者崇拜、人情味和社會教化

很多觀眾、粉絲其實會在潛移默化中向自己崇拜的英雄人物看齊,所謂“見賢思齊”,檢查以往的所作所為並有所修正,身處逆境時也會增添更多信心。從這方面說,超級英雄就是現代人的信仰,所以只要不違反倫理道德、公序良俗原則,適度的超級英雄對我們的社會來說,是有利無害的。

你對超級英雄文化現象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