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鬆

作為發行的第一枚紀念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紀念鈔,可以說是新中國紀念鈔的“開山之作”。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建國鈔正面

紀念鈔正面主景圖案是開國大典,定格了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瞬間,展現的是億萬人民歡慶新中國成立的熱烈場景。

正面主景雕刻師花瑞鬆通過疏與密、緊與松的線條排列,近、中、遠的層次分佈,將開國大典宏大的場面、寬闊的廣場、無數面旗幟、層層疊疊的人群安排地開密有序、簡繁得當,使得一個恢宏的歷史時刻躍然在人民幣上。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建國鈔正面-毛主席像

花瑞松在雕刻毛澤東人像時,以強調人物的動態、質感和神情為核心,通過交織的點線佈局,清晰的明暗層次關係,成為一幅不可多得的人像雕刻佳作。

建國鈔除了它承載的特殊歷史背景外,它在印鈔工藝中的提升和突破也讓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動態全息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開窗式全息微文字安全線

紀念鈔上,我國首次採用開窗式全息微文字安全線,開窗部分可以看到縮微文字“50”組成的全息圖案。鈔票正面左側有動態全息圖案,將票面左右傾斜,可以看到多個“50”的動感變化和天安門輪廓的大小變化。這些在國際上都是最前沿的印鈔技術。

作為建國鈔的主景雕刻師,同時也是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雕刻師的花瑞松老師,其背後的故事也更值得我們去了解。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花瑞松,生於1942年10月,畢業於上海美專,上海印鈔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1962年進入上海印鈔廠,師從翟英,從事鈔券凹版雕刻四十餘年。

20世紀70年代末,花瑞松雕刻了第四套人民幣一元券背面主景圖案——長城。到90年代中期,花瑞松又承擔了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券背面主景人民大會堂的凹版雕刻。接著雕刻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枚紀念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紀念鈔正面開國大典的主景,並參加了多枚港幣和外國鈔券的主景雕刻工作。此後,他還雕刻了多套國庫券、債券和雕刻凹版畫藝術作品。

2002年退休後,受聘於上大美院、上海工藝美術學院、海粟美術設計學院等院校,從事美術教學工作10餘年。在上海滬西工人文化宮業餘美術教育連續有52年之久,有著深厚的美術基礎。

花瑞松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

代表性作品

1、第四套人民幣一元券背面主景圖案——“長城八達嶺”的凹版雕刻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 第四套人民幣一元券背面

花瑞松認為,雕刻長城一要“取勢”;二要“古樸”。

所謂“取勢”,就是要凸顯長城巍峨險峻、氣象萬千的氣勢。將一個氣勢宏偉的大場面濃縮於方寸之間並不容易,這需要極強的把控能力。長城烽火臺採用長線、深點、重刀,清晰的輪廓線凸顯長城的造型感。中間由深及淺、漸變過渡,形成多層級的視覺效果。遠處則是淺點加虛線的山巒襯托,形成宏大的空間效應。由此,點、線組成的長城,就像一條遒勁有力的巨龍盤旋在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之間。

所謂“古樸”,就是運用特殊的刀法,充分表現長城磚塊沉重、古樸的質感。花瑞松用橫線、點線、交叉線的排列組合,以及深淺不一的雕琢交織,將數百年風雨侵蝕的感覺呈現在世人面前。

2、第五套人民幣百元券背面主景——“人民大會堂”的凹版雕刻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 第五套人民幣百元券背面

莊嚴雄偉、壯麗典雅、中西合璧的人民大會堂作為首都十大建築之一,是全國人民參政議政的地方。票面中,它以高懸中央的國徽為中心,兩邊絕對對稱,僅以前景路燈稍作變化。

雕刻師花瑞松刻畫看似一樣的廊柱,其實每一根都有不同的變化,這使得建築莊重而不失靈動。他以極細膩的刀法,對於大會堂門格裝飾、上方的浮雕圖進行清晰表現,使得這幅作品端莊大氣,充滿了藝術性。

3、“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紀念鈔正面主景——“開國大典”的凹版雕刻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開國大典紀念鈔,主景是傳統的全手工雕刻,其點線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性,更有手工使用刀具的隨意性。而“大典”的雕刻又是一個刀刻、針排、藥水腐蝕等綜合技藝表現全面的作品,是人物和風景雕刻的組合品。我在雕刻處理上是一切為突出主題服務,為的是刻好這個歷史的瞬間。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一、在主景雕刻中,突出主席形象和動態,表現手法是用雕刻刀鏤刻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主席形象是人民大眾非常熟悉的,所以我在雕刻中非常認真,嚴格根據主席的形象特徵雕琢,不能隨意。毛主席在畫面中是大的半身像,所以臉部佈線面小,而要表現主席五官特徵的部位更細小,排線定位就容不得半絲誤差。刻刀一歪,就得定成敗。在這細小甚至是細微部分的排線雕刻中,還要有層次,要用最少的線點塑造飽滿、嚴肅、可親的主席形象,要雕刻的“像”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所以我雕刻主席頭部是特別用心的。我的情況是中途接受任務,日夜趕刻,精心雕琢,憑藉常年積累的雕刻基本功和深厚的美術造型基礎,在“開國大典”的主景雕刻中,做到了主席形象塑造上的形神兼備。

二、大面積深色衣服的處理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衣服是用橫斜線為主,間隔略寬的均勻平整線條,和衣服結構稍有變化的線條雕刻;在衣服的背光部,下刀深挖,加重出色和表現衣服的質感;同時在部分的衣紋結構:如口袋及一些轉折,按層次需要,逐層虛化,不強調突顯,而是要隱顯在統一的較大面積的暗部裡,加重畫面的穩重感;亮部衣紋和袖管的轉折,都作概括的交代,凸顯手臂的動態感,使眼神、手、和演講稿,呈現在視覺上的一致性,這樣衣服的大塊深色既有衣服結構,又襯托“主席手持講稿”演講“開國”的主題,突顯“人民大救星”的光輝形象。

三、人民群眾熱烈歡慶的場面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人群熱烈歡慶的場景的表現,不同於以往花草樹木的背景,而是要在鈔券面上雕刻出歡慶的人民群眾(根據記載,開國大典有30萬群眾上街)。在無數面紅旗的舞動中,前後層疊的變化中,使有限場景變為無限的視覺想象空間,才能表現出廣大群眾歡騰的歷史場景。

我是把人民群眾分成為三部分,進行前後遠近的層次進行雕琢。第一層,在城樓下,我雕刻的紅旗是形狀各異,但依舊能分辨出黨旗、五星紅旗和共和國成立的標語及人民群眾昂首仰視,傾聽天安門城樓上主席演講的畫面,每個頭形細辨,還能分各異。第二層是刻畫遠處列隊的人民群眾,我只刻畫了人形的外輪廓,並進行有序排列。在隊伍的下方,加重雕刻了相對較重的點線,使群眾更有整體感,在紅旗的舞動下更顯生動。第三層線條雕刻的較隨意,除把紅旗做了不同大小、不同深淺、不同飄揚形態和前後有序的處理外,還將下面的人民群眾雕刻的歡騰雀躍,和紅旗一起融合成“人浪”,並做了漸遠延伸的視覺想象。這樣廣場更寬廣,氣氛更熱烈,表達了人民群眾翻身解放的心聲。

群眾場面的表現手法是以針刻排線、分層腐蝕為主。有些局部我使用了近似腐蝕的渲染處理,使這大場面的前後左右,都有不一樣的變化,生動活潑,更有藝術感染力。

四、直立的、長直線樹立的話筒

中國第一枚紀念鈔背後的雕刻大師——花瑞松

在建國鈔開國大典主景中央,這是向全中國、全世界傳達“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心聲使用的傳播工具,非常重要!針對它幾根粗重的金屬桿線條,我特別做了雙線拉墨的技術處理,以避免印刷時脫墨斷線。保證“開國大典”這個有歷史意義的紀念鈔的最後的完美效果。這樣,“開國大典”的恢弘曆史場面就定格在人民幣上了。

“開國大典”紀念鈔是一張藝術加技術完美體現的作品,它“開國”題材的歷史性也是永恆的。在防偽技術上,油墨、紙張的印刷科技人員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加上傳統的,精湛的全手工鈔券刻版雕琢,這是一個如此理想的紀念鈔開山之作。把“開國大典”這一莊嚴時刻銘刻在全中國人民的心中,歷代相傳。

花瑞松雕刻作品年表

人民幣

1983-1986年:第四套人民幣一元券背面,長城八達嶺主景雕刻;

1987-2000年:第五套人民幣100元背面“人民大會堂”主景雕刻;

1999-2000年:紀念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正面“開國大典”的主景雕刻。

國庫券

1982年 國庫券 100元 “上海鋼鐵廠一號鍊鐵爐”主景雕刻;

1984年 國庫券 100元 “成昆鐵路”主景雕刻;

1986年 國庫券 100元 “上海寶山鋼鐵廠”主景雕刻;

1987年 國庫券 50元 “採煤開掘機”主景雕刻;

1993年 國庫券 1000元 “上海南浦大橋”主景雕刻;

1994年 國庫券 500元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主景雕刻;

1995年 國庫券 1000元 西藏“布達拉宮”主景雕刻;

1996年 國庫券 5000元 “攀枝花鋼鐵廠”主景雕刻;

1997年 國庫券 5000元 “北京西站”主景雕刻;

1985年 債券 “福建投資公司債券”5000元,泉州雙塔主景雕刻。

港幣

1994年 中國銀行發行第一套港幣,20元“維多利亞港”主景雕刻。

援外紙幣

1974-1975年 柬埔寨0.1里爾的背景,繪製“婦女揚穀”的膠印原版;

1992年 “阿爾巴尼亞”幣1000列克“山腰間的要塞”主景雕刻,和裝飾花紋的雕刻 ;

1966年 越南幣,1盾的正面部分裝飾花紋。

其它

1974年 人民的總理(22*23.5釐米)大型的人物雕刻像;

1975年 毛主席休閒坐像(14.5*19.5釐米)大型的人物雕刻像;

1982年 雕刻年曆之一“貓頭鷹”(韓美林年曆);

1993年 (龍門石窟)首日封“盧舍那坐像”大佛頭像的雕刻。

(1)年份不詳 為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雕刻香港印鈔廠風景;

(2)年份不詳 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大廈雕刻(2002年2003年徐永才接手刻);

1982年 上海印鈔廠雕刻“孔雀”(與楊渭淼,趙啟明合刻);

1980年 雕刻周總理患病期間的沙發坐姿像;

(3)年份不詳 貓(與楊渭淼,二人合刻)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