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溫州大地,古村落處處美好,

65處最全最美古村落,你可曾去過幾個?

在瑞安,有七處美麗古村落。

1 黃林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清代古村落,現存晚清建築近百間。背山面水,環境清幽,風光古樸,黃林三條嶺,條條通天頂。過去的黃林,與外界幾乎隔絕,像是世外桃源。

2 均路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子500多年曆史,建築高低錯落,層次感強烈;四周群山壁立,與金雞山不遠,風光優美。原來入村通道由一條800多級大小均等的石階築成,故名。村子是《溫州一家人》拍攝地。

3上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古村裡街巷以丁字街道為主,街面用青石鋪成,民宅幾乎是清一色的青石黛瓦,並以石頭圍成獨立的小院。藉著院外翠竹掩映,小院落顯得異常寧靜和諧。

4 東元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元村至今還保留著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造紙作坊“六連碓”,水碓是一種利用水力旋動的造紙作坊,分佈於芳莊鄉東元村三十二溪上,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迄今已有600年曆史。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元“六連碓”主要用來將水竹搗碎成紙絨,是古代造紙術中重要的工序。東元“六連碓”分佈於東元村三十二溪上,碓平均間距約10米,每座水碓平均5米見方,用石砌成,規模較大。依山勢而建的水碓房、撈紙房和淹竹糟,與古民宅融為一體,構成一組組獨特的家庭手工古法紙作坊群。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5 楊角井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古老靜美的村落,居於聖井山山腰處。村落舊時民居散落在美麗山野中,寬敞的河谷大片草地,風情別樣美麗。草原、湖泊與牛羊徜徉,在瑞安的山中也有香格里拉般美景。被驢友譽為瑞安的“香格里拉”。

聖井古道的石階起點,就在村落沿溪澗而上的山畔,有舊時路廊古殿等古蹟。

6 東源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源村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源木活字印刷技藝所在地。東源木活字印刷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源村三面環山,故人們安靜棲息於此甚少與外界打交道。在這平凡的竹籬瓦舍間,生活著一群堅守刻木活字的手藝人。

7 呈店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湖嶺鎮呈店村為浙江省AAA級景區村,近年來,呈店村非常重視村居環境整治和華僑文化培育,利用現有山水資源和僑文化,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開發旅遊項目,現有自行車觀光道、僑家大院、僑史館、文化禮堂等景點。

在樂清,有七處美麗古村落。

1 城北 黃檀硐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黃檀硐有800年曆史,四面環山,除東南西北四處寨門外,別無路徑出入,大量的明清建築得以保存。大小建築依山而建,因勢而造,錯落有致,盡顯人與自然的融合、和諧。

地址:樂成城北21KM

2 淡溪 黃塘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已有人定居,至今遺存著從清到民國時期的八座古民居。佈局精巧,大多采用穿鬥、抬梁混合的樑架結構,又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建築風格,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築。

地址:淡溪鎮北邊

3 仙溪 北閣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開發於晉代以前,距今有兩千餘年歷史,它枕山、環水、面屏。以溪石鋪路,以溪石砌牆。三座三進大宅院是北閣民居的代表作,眾多的大宅院保持明清的建築風格。

地址:仙溪鎮西向1KM

4 仙溪 南閣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卵石鋪成的直街上,矗立著這五座牌樓。高高的大紅匾上,分別上書:“世進士”、“恩光”、“方伯”、“尚書”、“會魁”,顯示明代名臣章綸幾代人功名與地位。清初作過重修,主體仍保留著明代風格。

地址:大荊鎮西向9KM往仙溪鎮

5 柳市 南宅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南宅村,背靠青山,面朝東海,形成於南宋初期,時南氏家族始祖南巘跟隨宋室從河南洛陽南遷臨安後逃難溫州磐石、黃華,迄今已有850歷史歲。南宅八百年文化香火傳承,特別是清末,南氏文風尤盛,子弟均愛好讀書。

今天的南宅因為是著名學者南懷瑾的故里而聞名。南懷瑾的故居離南宅村口十多米,河畔轉角處一座舊房是也。南懷瑾,“一輩子沒有一張文憑,沒有一個好好的學位”,但“懷瑾握瑜”,“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青年南懷瑾曾經在這裡“出入”。

地址:柳市鎮長岐社區

6 白象 高岙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高岙村因高友璣高尚書而聞名遐邇。村內存有石制牌坊,牌坊正樓鑲嵌匾額豎刻鎏金龍紋“聖旨”牌額,平板枋兩面刻“尚書”兩個大字,字跡結體嚴謹、大氣,兩邊落款了從浙江巡撫到樂清縣主薄等一排排地方文武官員的名字。

穿過村巷至山坳處,達千餘平方米的高氏家族墓地。墓地由神道門、華表、碑亭、神樓等單體石構建築以及石像等組成,依山而建,林木掩映,呈現著非同一般的格局和氣勢。墓碑前建有兩個亭子,內各立石碑一座,其中右邊立的是《明故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諡襄簡高公墓誌》,由當時的首輔嚴嵩撰寫。整片墓地設計和規格在樂清境內首屈一指,甚至被譽為溫州地區現存明代大束墓葬中規制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具有較高的藝術和人文價值。

地址:沿104國道至樂清市北白象鎮瀋海高速橋下附近

7 淡溪 梅溪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梅溪村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十朋的故鄉。村子門口立著一塊大石碑,寫著“狀元故里”,還有一個狀元坊的“門牌”。王十朋曾書寫,“家在梅溪水竹間,穿雲蠟屐可曾閒”,道出了此地之美。

村內和周邊有梅溪草堂、王十朋紀念館和王十朋墓。距王十朋紀念館1.5公里左右,佔地2000多平方米。王十朋墓在1989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依山而建,座椅式,坐北朝南,分五壇,壇坎踏步及圍牆由塊石壘成。墓前有石刻馬、虎、羊各一對,寓忠、節、孝之意。


在蒼南,有五處美麗古村落。

1 碗窯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碗窯古村落位於蒼南縣橋墩鎮,村子很小,僅僅只有數十戶人家,地處於青山綠水的之間。

在明末清初時期,陶瓷業蓬勃發展,碗窯村這裡因高嶺土貯量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最為鼎盛時期窯工多達四五百工人。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依山坡而建的碗窯古村落,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當時浙南青花瓷主產地。該村融民居、古陶瓷生產線、古廟古戲臺於一體,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商品經濟萌芽時期以手工業工場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態,堪稱人文景觀一絕。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2 福德灣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因採礬、煉礬而生、而盛的村落。宋末,礬山發現明礬礦,始有住人。村中有不少煉礬遺址,現存清末民初民居60座,均磚木石構造,建築活潑、樸素自然,與地形結合緊密,村落格局保存完整。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因山勢的高低不同,建在不同海撥高度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戶人家,均可享受到充足的陽光,這就是福德灣村最為獨特之處。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3 矴步頭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矴步頭村就位於橋墩鎮的北部山區。老街始建於清咸豐年間,南北走向,一頭連接矴步,一頭通向去往碗窯的道路。矴步頭老街曾一度繁華,在清代後期至民國期間,這裡是浙南山區茶葉與菸葉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於此,臨街店鋪林立,旅舍接踵。光陰流逝,時代變遷,往昔的繁華,已隨著那潺潺的溪水遠去,留下的只有那古樸、斑駁的民房。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走過老街,宛然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三條清水溪繞村莊而行,聚首村頭,終日咕咕嚕嚕,竊竊私語。村口的石矴步,是村落的標誌,也是溪流兩岸交通的主要通道。矴步跨溪而築,長50餘米,寬1米有餘,原有132級踏步,每級步齒用三塊長方體石柱築成一高一低的兩組步齒,可供2-3人同時往來通行。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4 項東古村

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城東南18.7公里的江南平原上,一條河流環抱村落,青山蜿蜒,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素有“瀛橋西堡”之美譽。項東村至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仍然保存著較為完好的“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典型特色。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狀元故里”——項東村。在南宋四年,項東村出了一位武狀元項桂發,著有《皇華集》,其孫項伯文著有《雲林集》。到明洪武十七年項恆中武舉人。永樂二十一年項佑及其從兄弟項律同舉鄉試。此後,明宣德、成化、崇禎年間有貢生項亙、項英、項瑞登。村區原有古建築瀛橋,建於南宋年間,相傳為當地武狀元項桂發所建,故稱之為狀元橋。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5 瑤洞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始建於270餘年前,人丁興旺時有村民800餘。因交通不便,上世紀80年代村民陸續外遷, 1992年該村徹底廢棄後藤蔓植物瘋長,形成如今之綠野仙蹤。“童話世界”模樣。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位於霞關國家一級漁港東首海拔500多米高的山谷中,在村子裡,可以俯瞰霞關漁港、北關島、南關島、台山列島、七星島一帶景象。


在平陽,有六處美麗古村落。

1 青街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落最早記載為唐天寶年間,算起已有1250餘年光景。枕青山、環青溪、面竹屏為之一大特色。走進明清大屋,走馬廊上的美人靠,向你述說著老故事。逛逛古廊橋,一棵歷盡滄桑的香樟樹在橋頭靜靜地守候。

古蹟風景有一是睦源橋,處青街村東北角,跨睦源溪而得名。二是於1773年建造的李氏大屋,位於青街古老街市南端。

2 鳴山村

百鳥齊鳴山,塘河第一灣,鳴山村由此而來。鳴山村,始建於東晉年間,地處溫州平陽昆陽鎮郊外,依山帶水,村莊三面繞著當年開鑿的平瑞塘河,北首依山,千百年來,鳴山就像一道堅實的屏障,靜靜地守候著平陽縣城的北大門。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明巡案陳付良到此曾賦詩讚頌:“橫陽五里是鳴山,水到橋頭第一灣。重疊山山藏古寺,蒼槎遠村蔽前間。”

鳴山村有八大古屋,像蔡雲祥、沈翰、陳發明宅等,而且大部分建於清代和民國時期,基本上屬於八處合院式建築。一進居多,也有部分二進,甚至三進院落,佔地規模較大。

村裡目前有4棵大榕樹,一棵在鳴山村鳴一橋邊,一棵在村裡的蓮池畔,這兩棵榕樹樹齡不到百年,還有兩棵在馬九娘娘宮前的河邊,都有150多歲的“高齡”了。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曾任貴州鎮遠知縣、黎平同知的蔡時豫就是鳴山人。此外,南宋永嘉學派大儒陳傅良、元代浙南大詩人陳高、明末布衣詩人何白、清代浙南名宦徐恕,都留下過遊訪鳴山寺的美麗詩篇。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孕育了鳴山村這顆璀璨明珠般的歷史古村落。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小道上,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巷中,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古人生活的年代。

3 水口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水口村隸屬於平陽縣懷溪鎮,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該村位於平陽縣的西北部,與文成、泰順縣交界,距蒼南縣龍港鎮約70公里。村內有三處林場,森林覆蓋率達89.6%

該村自徐氏始祖公元920年跟隨吳越王錢鏐遷來平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落。

4 仙口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清代平陽詩人張綦毋《船屯漁唱》雲:“赤米嘗新六月中,登場最怕雨兼風。縱無百畝礁頭閃,仙口須防掛破篷。”仙口村因山得名,地處萬全平原東南方,舊屬七都,東臨大海,南枕仙口山,現屬萬全鎮宋埠社區。相傳晉代葛洪煉丹的仙壇就在仙口山上。

仙口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古老的村落傍著群山,守望田野;粉牆黛瓦,石臼木椽,如果不是有記載,極少有人能猜出它們的年齡。

村中那條始於明末的老街,走了數百年的小徑,如今要憑著兩旁的老屋才勉強拼湊出它的輪廓。老屋均是木質結構,雕花隔欄古樸精緻,護城河靜靜的從門前淌過,在不遠處仙池畔的無味書屋則為這兒增添了不少書卷味。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仍是沿著這條古道,古色古香的千年禪寺——神山寺就佇立在老屋後面,俯瞰著往來的行人。據介紹,神山寺建於唐,後在清康熙、宣統年間重建過。南宋從政郎林景熙避寇亂寄居仙口時曾到神山寺訪僧,後來還專門寫了一首《神山寺訪僧》詩:“獨客無清伴,高僧住別村,空山卓錫影,斷石系舟痕,風細松生籟,沙虛竹走根,小亭閒坐久,日落嘯孤猿。”

5 順溪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位於順溪鎮,明隆慶間(1567~1571),陳姓始遷祖陳育球至此落戶,至陳嘉詢(1691~1760)時,大興土木,營建大屋,其孫長大後有五人從祖屋分出,重建大屋,其樣式和祖屋相似,唯面積有大小之別。大屋錯落有致,別具特色,諺稱:“青街的竹,順溪的屋。”

順溪古屋為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築,共10座保存基本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多建於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總建築面積達25200平方米。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館”的美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東門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門村,依山傍水,順溪和疇溪環繞村子南北,並在村東頭交匯成大溪流,奔騰不息向東流去。

一條被東門人稱為蛟溪的蜿蜒小溪流,從村中心穿村而過,和這條大溪流緊密相連。正是有了這條宛如游龍的小蛟溪,造就了歷史上東門村,曾經作為平陽縣北港西北地區,貨物貿易,物資筏運,陸路轉運的最重要商埠。鼎盛時期僅東門村,就擁有一百多張竹筏參與水路運輸,不辭勞苦為該地區十萬民眾服務。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如今徜徉在東門古街,彷彿穿越歷史,殘存的商鋪飯店旅館等行業印記依稀可辨,曾經的歷史繁華略見一斑!東門曾是大山深處通往外面世界的陸路交通咽喉,濱水公園的古老一品橋遺蹟,橋面寬敞,想象當時南來北往人流肯定不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裡至今遺留很多古民宅,歷經二百多年風雨的旗杆老屋,青磚黛瓦,鏤空雕窗,至今依然保持完好,院子裡精美的細石圖案,還有旁邊一口深邃不見底的枯井,默默詮釋了東門的古老滄桑。


在文成,有七處美麗古村落。

1 梧溪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梧溪以溪為名,始建於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歷史。溪流過境,“梧溪橋”凌空橫架,猶如彩虹,把東西兩莊連成一體。現存富相國祠,文昌閣等多處名勝古蹟。同時,該村也是一個畲族文化村。

2 武陽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劉伯溫故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植被豐富,被譽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劉基故居為五開間,劉基上五代均住此,現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後修建房舍碑誌、石臼等用物。劉基生於此,卒於此。

3 下石莊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下石莊坐落於百丈漈鎮西南側石鐘山下。域境自隋至清分屬青田縣柔遠鄉八內都和永嘉縣、安固縣、瑞安縣嘉嶼鄉、嘉義鄉五十一都、五十二都。民國37年(1948),劃歸文成縣管轄。自古以來,下石莊就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村子位於高山平地,村落背山面田臨水,民居沿山麓稀疏散落而建,錯落有致,田園風味十分濃郁。村莊最大的特色是古建築保存完整,並與山、水融為一體,充滿著古香古色的空間感。尤其特別的是,村中多宗祠,原村中共有五個祠堂,現保存完整的祠堂仍有四個,分別是:趙氏宗祠的子雷公祠、維坦公祠、維滿公祠、朝溪公祠,且宗祠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4 東方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方村地處飛雲江支流平和溪中段,村名原為方源、方坑,後與東坑下合併,各取兩村首字組名為東方村。該村歷史悠久,擁有眾多文物古蹟,有建於明隆慶年間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方坑太陰宮”、清同治年間的“翁氏宗祠”和清光緒年間的“貢士府第”等。

東方村風景秀麗,遠望層巒起伏,山勢巍峨。近看樓臺亭閣,相映成趣。村莊依山傍水風光旑旎,風情別緻,是個極富魅力的好去處。東方村歷史上有名的景觀有:泗亭松風、東峽玉泉、疊石木樨,石井噴花、白漈瀑布等十二奇景。在這裡可賞雲海佛光,看流泉飛瀑,是一個“有山皆入畫,無水不成詩”的風景勝地。

5 朱川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朱川村位於珊溪鎮西南側,文泰公路穿村而過。朱川原名朱坑頭,因地處一條小溪坑的源頭,明嘉靖年間朱姓人自稽垟遷此開基,故名朱坑,地名朱坑頭。1912年當地辦村校時,因嫌地名中“坑”字不雅遂改用同義“川”字,定校名為朱川小學,並移用作村名。

朱川境內群峰羅列,絕壑幽泉。由於此地山巒疊翠、環境清幽,明嘉靖元年(1522),朱姓族人由稽垟遷移至此,距今已有496年曆史。近500年來,朱姓族人在此繁衍生息,留下眾多文物古蹟。朱川歷經百年滄桑後,現村子仍保留著古樹群、古建築及傳統手工藝等。

6 龍川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落位於文成縣縣城西翼,面臨四面峰,背靠眠牛崗,因村內有一條龍溪穿村而過,村前村後的山脈延伸似雙龍盤旋,故得“龍川”。龍川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村內人文史蹟豐富。據載,龍川域境自隋至清屬永嘉縣、安固縣和瑞安縣嘉嶼鄉五十二都。趙氏為龍川大族,其先祖系宋太祖趙匡胤12世孫趙允夫,於南宋理宗嘉熙戊戌年間(1238年)自東甌遷居龍川。700多年來,龍川文風蔚成,人才輩出。

龍川老街創建於明清時期,街道橫跨龍川上、中、下三村,全長共有450餘米,寬約2-3米。街道兩側大多為江南傳統商居兩用木構樓房,老街中富商達官的古民居也不在少數,單從村民們隨口叫的“旗杆邸”、“石門臺”、“文元屋”、“三官邸”便可知道這些老屋身家不凡。

7 讓川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一個畲族文化濃郁的古村,位於文成縣西坑畲族鎮,距離西坑畲族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離縣城16公里。其中畲族人口占四分之一。

讓川村人文歷史悠久,有多座鄉土古建築遺存,節孝牌坊、浙南山區特色院、老式舊門臺、石橋古樟等歷史古蹟被保護得很得體,經改造後,新老建築渾然一體。


在泰順,有八處美麗古村落。

1 圓州古村落

清代,江西黃氏先祖為避免南昌豐城擾亂,且聞浙甌山水名勝,遂入泰擇而遷。另吳氏先祖亦避亂之因,輾轉後由縣城羅陽遷入。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子曾經繁榮一時,百年來由盛而衰,現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佈局中後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為護砂,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玉帶水”曲流環抱,形成了一個前方略顯開敞而又相對卦閉的環境。圓州古村的最大特點是民居內彩繪處處可見,色彩鮮豔,非常精緻,大門門楣上還有精雕細刻的陰陽圖案,總體品味很高。

‖地址 泰順縣司前鎮臺邊村,距縣城20KM

‖周邊 白鶴山莊、紅巖雙瀑、仙居古廊橋、三灘嶺紅楓古道


2 徐岙底古村落

徐岙居民不姓徐,姓吳。宋宣和年,方臘作亂,徐震(泰順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犧牲,扶柩返鄉途中,經此地顯靈,天降甘露,名“徐岙”以紀念。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落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而且形態上古樸自然村內街巷縱橫,路面鋪以鵝卵石,民居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街道兩旁,頗具韻味。村內可參觀:文元院、舉人府、吳氏宗祠等古建築。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顯得寂靜而荒涼,到處都瀰漫著一派頹廢的氣息。當年的繁華已經凋零,令人惆悵不已。

‖地址 泰順縣筱村鎮,距縣城38KM

‖周邊 文興橋(古廊橋)、東洋橋(古廊橋)


3 塔頭底古村落

清康熙年間,季氏兄弟遊經此地,“觀其山川秀麗,竹苞松茂”,遂移居此地。經過季家幾代人的努力,在這盆地上,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村落。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具有濃厚的明代民居的建築風格。泥牆黑瓦,磚木巧構的塔頭底古建築群雖談不上巍峨堂皇,精美絕倫,但也是錯落有致,極具匠心。隨腳踏進一個又一個大院,令人不由自主追尋著大屋往昔的輝煌。所有的大院都是大門敞開的,甚至房門也都沒上鎖,鄉村淳樸是為遠古遺風。

‖地址 泰順縣雅陽鎮,東向1KM處

‖周邊 雅陽氡泉、百福巖古村落


4 百福巖古村落

康熙年周氏遷入,聚族而居,成為該村最大姓氏,另有其它十餘姓氏。古時村後有一石奇異似 “白腐”,故名“白腐巖”,後改“百福巖”。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落山環水繞,建築或依山或傍水,整體環境甚是優美。從民居的建築環境來分,民居沿山勢興建,自然環境美不勝收,沿卵石鋪墁的林中小道上行,路旁有山泉潺潺,林中有鳥雀啁啾,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現存民居中品位最高的當數石門樓,佈局講究,建造精緻,據考證,具有濃厚的川西和閩北建築風格。

‖地址 泰順縣雅陽鎮,西南向4KM處

‖周邊 雅陽氡泉、塔頭底古村落


5 庫村古村落

有記載的開村歷史已有1200多年。包氏和吳氏是該村最有影響的,唐代包全由會稽山遷居於此、諫議大夫吳畦亦隱居於此。開泰順耕讀文化之先河,一千多年來子孫昌盛,光唐宋年間就有82人賜為進士。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古村佈局沿襲唐宋特色,其別具一格的鵝卵石地面和山牆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村中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律是用鵝卵石鋪設,路的兩側也是一律的卵石牆。有的卵石牆因為常年雨淋,表面呈色黑色,但大部分還能保持原色,不過歷經幾百年的風霜雪月,略有剝落,更顯些許滄桑。

‖地址 泰順縣新鋪鄉,距縣城50KM

‖周邊 徐岙底古村落、東洋橋、文興橋


6 前坪古村

以張十一故居最為有名。張氏始祖於康熙元年遷居於此,傳五世後人丁異常興旺。五世張鴻娶妻三房,育15子女,最出名的楠青排行第十一,故名。三進五廳,屋44間,柱子360餘根。依中軸線而建,前後左右有門樓五座,門內各有小院,門外又能共享一個大院,結構既考究又實用。門窗、樑柱、牆壁均有精緻雕鏤,讀來都是一種文化。院內又有水井五口,清冽甘甜,供各房飲用,可謂一應俱全。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地址 泰順縣泗溪鎮前坪村,距縣城40KM

‖周邊 北澗橋、溪東橋


7 橋西古村

以胡氏大院最為著名。胡氏祖居慶元,明天順年間胡道嚴徙居於此。傳至嘉慶年,家業日盛,遂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住屋。前後歷時40餘年,經過前後三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規模。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以三和院為平面佈局,規模龐大、做工精緻,江南少有,具有很高的文物綜合價值。土木結構,用黃泥壘石塊構成的牆體,在歷經歲月的沖洗中顯得更加古老斑駁;房子的主體因年代久遠,門窗及棟樑等處盡顯陳舊和灰暗,多處是傷痕累累,加之院落規模比較大,人走進大院屋子裡,有股陰森寂寥的感覺。

‖地址 泰順縣雪溪鄉橋西村,距縣城36KM

‖周邊 仕水碇步


8 上交垟村

清嘉慶年間,兵荒馬亂,祖籍福建泉州的曾氏家族遷居於,修建高大結實,有糧有水的貯料與防禦型土樓自保。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土樓只有一扇大門能進出,左右方和後方挖有護城河,既有隔離作用,又可為防火所備用。圍牆高大,下層用塊石砌成,上部用泥土夯牆,厚約43釐米。平時充當堆放穀物和農具的倉庫,一旦有入侵者,他們就集中入土樓藏身。共兩層,兩個坡頂,平面呈“口”字形佈置,中間設有天井。

‖地址 泰順縣羅陽鎮城東5KM處上交垟村

‖周邊 仙居古廊橋、紅巖雙瀑


在永嘉,有十二處美麗古村落。

1 芙蓉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芙蓉村是楠溪江古村落中最負盛名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七星八斗”建築思想的集中體現。很多老宅已經坍塌,展現著一種“破舊的美麗”。村子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牆,長2000餘米,高2米,整個村莊猶如一座小城堡。走在小路上,可以看見院落裡的花靜靜地開放著,彷彿一個古老未醒的夢纏繞在房前屋後。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仙清公路西側

2 巖頭古村 / 麗水街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巖頭村位於楠溪江中游西畔,介於蒼坡和芙蓉之間,距永嘉縣城38公里。因地處芙蓉三巖之首,故名巖頭。該村始建於初唐。村落東緣的蓄水堤上,建有一條商業街——麗水街,號稱“耕讀長廊”,全長300多米,有90多間店面,是一條木製結構的古樸典雅長廊,有屋簷披蓋,以利於行人遮陽避雨。長廊是一條用鵝卵石鋪就的過道,走在麗水街,彷彿踏在古代文明的肩膀上,迴盪著文明的脆響。天將黑不黑的時候,一長串的紅燈籠懸掛蜿蜒,非常漂亮。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巖頭村

3 蒼坡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蒼坡村處處散發著漁樵耕讀文化清醇韻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規劃佈局,按陰陽五行規劃,以“文房四寶”作為佈局的指導方向,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環狀的鼓盤巷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方開八條路,經村寨的八道門通向村外。遊逛一圈硯臺、筆、筆架、墨、紙都將一一呈現在你的眼前,很有意思。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仙清公路西側

4 埭頭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埭頭村位於永嘉縣大若巖鎮,為陳姓聚居之地。該村始建於明朝憲宗成化年間(1465—1487年),始遷祖陳守初從附近的珠岸村遷居來此,茲後子嗣繁衍,綿延不絕,歷時19世,迄今已逾540餘年。埭頭古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古村以陳氏大宗到臥龍崗為中心區,分佈著陳氏宗祠、積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後祠、屈廬等古建築。尤以華祝祠(亦稱魯班祠)與松風水月最為著名。在這裡可看到士習民風、耕讀傳家的深邃文化底蘊。埭頭古村與崖下庫、小若巖景點近在咫尺,人稱“燕窠”之地。這裡山環水繞,田地肥美,環境清幽,風光旖旎。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大若巖鎮

5 嶼北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嶼北村位於永嘉縣巖坦鎮,因古村南面有一樹木蔥蘢的嶼山而獲名,系汪氏聚居之地。其周圍有金山、昔山、嶼山、陽山、和尚山等五座山酷似瓣瓣蓮花簇擁著被稱之為蓮花芯的整個村寨。村居佈局中採用周敦頤《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出汙染而不染”的思想來規劃,整個村的地貌及建築佈局猶如荷花綻放。村內幾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稱,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絕無僅有。同時,該村也是浙江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

6 茶園坑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茶園坑村位於永嘉縣巖坦鎮,建村已有600多年,村莊建築古色古香,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現有村民70餘戶。古村依山而建,呈梯級上升,再加上村莊兩邊是隆起的小山崗,所以從溪對面向村莊望去,仿如一把古代皇帝坐的“金交椅”。隱匿在崇山峻嶺之中的巖坦鎮茶園坑村是一塊天然福地。小小一個村子,包含了“天然空調洞”、深潭瀑布、原始森林等多處奇妙景觀。顧名思義,原來村子裡遍地都是茶樹,曾出現全村製茶的盛況。如今,茶事不再,卻又因自然的恩賜,興起了養蜂。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

7 暨家寨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暨家寨位於永嘉縣巖坦鎮,靠近楠溪江源頭,毗鄰仙居,是隸屬於深龍村的一個自然村,舊時也稱社山,因村民均為暨姓族人,故又名暨家寨。暨氏先祖於明末清初時因避戰亂由仙居遷居於此,迄今已有近400年曆史。暨家寨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整個村子建在山頂小盆地上,下臨絕壁,只有一條山路出入,地勢十分險要。 山高林密,瀑多谷深,由於交通不便,十分閉塞,改革開放30多年,暨家寨依然擺脫不了貧困,在寨中共有8座建於清朝的木結構房子,保存著完整的古村落風格,保存歷史悠久的婚、喪、嫁、娶等傳統民俗文化。正因為與自然生態高度和諧的山地林區建築,成就了中國景觀村落的美名,編織著遲來的幸福日子。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

8 巖龍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巖龍村(又名巖寮)位於永嘉縣巖坦鎮,地處楠溪江源頭,是一座有

7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村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資源豐富。巖龍村始建於南宋淳佑年間,迄今已有700多年了,為季氏聚居繁衍之地。村內較好地保留了原始面貌,古民居、古街巷、古祠堂、古橋、古墓、古樹,處處皆古。這些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雖無豪門大族,但也自有小村小戶的靈動之氣。由於風吹雨淋,年久失修,有一些房子已經開始坍圮。其中最有特色的古建築,當數村中的季氏宗祠。同時,該村還是浙江歷史文化名村。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

9 林坑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掩映在山林環抱中的林坑村,是少有的沒被破壞的山地民居,那些黑瓦覆蓋的百年老屋,掩映在鬱鬱蔥蔥的綠意之中,如詩如畫。它沒有亭臺樓閣,也沒有深宅大院,更沒有文物古蹟,純是一群自然、灑脫不拘的農家院舍。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林坑逗留一晚,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個遠離塵世之地的靜謐與秀美。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黃南鄉林坑村

10 嶺上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這座有著400餘年歷史的村莊,背山面溪,四周山色青翠欲滴,房屋建築依山拾級而建。建築屋面是黑色的片瓦,立面主要為木材或竹材圍合而成。當夜幕降臨地時候,村落的燈籠整齊劃一地全部點亮,有點《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感覺,儘管這裡遠離繁華和嘈雜,但也有它獨特的夜色之美。此外,外脆裡嫩、油而不膩的烤全羊是當地極具風味的嶺上人家特色菜。聲名遠揚的嶺上11家農家樂每到週末幾乎全部爆滿,停在公路邊的汽車長達幾公里!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鶴盛鄉嶺上村

11 蓬溪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落始建於南宋,當時,出了一位狀元李時靖,現古宅北側仍留有狀元街。東西南三面環山,北臨鶴盛溪,隔溪有低丘為屏障,溪水繞障而行,形成東西兩個門戶,有世外桃源之境。村口有一古廟,其中有一副對聯寫著:山水詩家文史古今尊鼻祖,永嘉太守履痕深淺印搖籃。據說不少蓬溪人是山水詩人謝靈運的後裔。

古村地址:溫州市永嘉縣東皋鄉南向1.9KM

12 箬嫋古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箬嫋,又名箬鳥,據傳古時此處竹箬多,小鳥多,故名箬嫋。由於物產豐富,箬嫋村周邊的山上到處都是箬葉(即棕葉),而該村採摘粽葉竟有300多年的歷史。

村落始建於元末明初,古石缸無意間“記載”了村史。 箬嫋村由一條清澈的溪流貫穿整個村落,村內的房屋大多依溪呈帶狀分佈開來。據85歲的謝恆升老人家回憶,箬嫋村有近400年的歷史,約建於元末明初。村內的深山裡留有明代寺廟的痕跡,正好驗證了村民這一說法。在高坑山深處,被戰爭摧毀的寺廟早已不見蹤影,但其留下的石缸卻清晰地刻有明朝萬曆35年丁末記本山主持隱南置的字樣,而如今這石缸成了牲口們喝水的用具。


在洞頭,有六處美麗古村落

NO 1 東沙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媽祖福地·美麗東沙

海港、漁村、古屋,媽祖宮、古榕樹……

優越的地理條件、濃厚的文化氣息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下步東沙村將全方位打造休閒港區,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NO 2 東岙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品味七夕·海韻東岙

東岙村圍繞“宜居宜業”高度融合的發展理念,以旅遊產業為支撐,發展餐飲、民宿、沙灘娛樂、帆船等項目,進一步挖掘“七夕文化”內涵,打造中國“七夕文化”第一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村民們晾曬的魚鯗魚乾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東岙民俗館

一排排的石屋、粼粼波光處點點帆影,在東岙漁村你觸摸到百年漁村的脈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來自福建的習俗文化、深淺不一的石頭建成的老屋。

還有空氣中時而飄來的魚腥味、隨處可見曬鰻鯗、魚乾的繁忙景象,都將時光停留!

NO 3 花崗漁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改建成為洞頭的民宿村。已經開業的有Mr Yao's house和花田花地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沉浸在古村古石厝裡

花崗村在溫州市區進入洞頭城區的必經之路上,南接洞頭大橋,北連彩虹橋,依山傍水。一側是無盡的大陸,一側是無垠的大海,花崗漁村孤懸其中。

幾百年前,幾家閩南人從海上登島,漫山遍野燃燒的杜鵑花正開滿山崗,花崗村因此有了名字。

NO 4 白迭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田園牧歌,清風鳥鳴,那種閒散、悠然的氣氛讓人忍不住在在寸頭老樹下昏昏睡去,從此歲月靜好,遺忘了塵世.....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古樹石牆老房子,藍天淺灘白風車

坐落百島洞頭的白迭村是本期唯一離島上的漁村。

三面環山一面環海,整個漁村房屋建築主要以石頭結構為主。

古樹石牆老房子,藍天淺灘白風車,顯得古樸典雅,充滿漁村特色。

NO 5 洞頭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七彩洞頭·漁巷漫港

海水湛藍,藍天如洗。秋天的海邊寧靜安詳,一幢幢五顏六色的房子坐落在海邊。

多彩油漆粉刷的外牆讓熱情、愉悅、清新。

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在海邊明媚的陽光下豔麗無比。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不管是牆頭屋簷,還是民舍石階。各種“腦洞大開”的塗鴉之作隨處可見。不需要任何拍攝技巧。隨手一拍,朋友圈的網絡紅人就是你 biu~~biu~~

NO 6 寮頂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聞香尋夢·回味寮頂

寮頂村充分挖掘特有“回”元素,借力“該區少數民族聯誼會”,致力打造洞頭區各少數民族溝通交流平臺、民族文化展示平臺,建成具有“白色回族、綠色生態、紅色軍旅”特色的少數民族特色村落


在龍灣甌海鹿城區,有五處美麗古村落

1 驛頭村,臨江鎮西向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宋代溫州驛道分西北、東北、南向三路,西北路經驛頭村抵青田通中原,那時起,溫州最大的驛站便位於此,這也是村名的來源。該村目前修繕了名人故居、聖旨亭及多處明清時期的古民居。

2 石垟古村,藤橋鎮龍娘山半山腰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位於鹿城最高峰龍娘山(海拔858米)的半山腰,石木混建的老房子依山而築,全村掩蔽在竹林和樹林中,恍如世外桃源,古村大部分建築保存完好。由於交通不便,村裡大部分村民均遷居到山下。

3 唐宅古村,澤雅鎮西向11KM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為躲避戰亂,遷居澤雅山區,這裡水多竹茂,於是重操舊業開始了南屏紙的製造。村子群山環繞,植被蔥鬱,溪流清澈,民風古樸。

4 水碓坑村,澤雅鎮南向9KM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村北面有小溪從村前經過,依山傍水,村民主要集中在小溪南面依山而築,沿山勢逐級升高,佈局錯落有致。全部為潘姓家族,自康熙年間遷入此地,已有200多年曆史。

5 黃坑古村,澤雅鎮南向11KM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現存民居大都建造於清代康熙至嘉慶年間,基本上坐西南朝東北,建築類型多樣,建築式樣樸素,民居建築與自然環境相融默契,是典型的山地型古民居村落。 民居依山就勢,造型別致,佈局有序,保存完整。

6 寧村,東部海濱街道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古稱寧村所城,於甌江入海口,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抗倭期初建。彼時,海防軍長駐於此,安家落戶,娶妻生子,姓氏繁多,4000人口竟有百餘姓氏,故有:“中華姓氏第一村”之稱。城牆等大量古蹟毀於大躍進、文革,古韻存之甚少,保存最好的首推湯和廟。

7 新城村永昌堡

大溫州竟有65處最美古村落,一文收藏看遍甌越傳統風情

明代抗倭堡寨,背山面海,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相當深厚。城上有城堞九百零八個,城垛(空心敵臺)十二座,四周護城河環繞。其設施之完整,為江南古堡所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