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藏故事(三)——馮驥:在離藍天很近的地方磨練意志

2017年12月,受組織委派,我被分配到道孚縣海拔最高玉科片區七美鄉掛職鄉黨委副書記,這是一個深度貧困鄉,我在這裡分管扶貧工作,受領任務後,我二話沒說,扛起行囊,告別親人,踏上甘孜藏區這塊神聖的土地,參與深度貧困鄉脫貧攻堅。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體會真切,不悔當初。

參與脫貧攻堅,是新時代青年共產黨人接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使命之一。援藏使我的視野開闊、心靈淨化。在這裡你不僅被雄偉的高山、聖潔的雪峰、湛藍的天空、碧綠的湖水、遼闊的草原所陶醉,也會被藏區群眾的質樸、坦誠、樂觀所感染。經過援藏的洗禮,我感知到更多的真誠、善良、理解和包容,少了些浮躁,內心增添許多平靜。

我的援藏故事(三)——馮驥:在離藍天很近的地方磨練意志

一年多的援藏工作和生活,陌生和神秘感已轉變為熟悉與親切。我感受到無數藏區幹部身上特有的氣質,那就是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不浮躁。作為援藏幹部,我在艱苦的生活、繁雜的工作中不斷學習,鍛鍊著能力、開闊著視野、昇華著思想,逐漸錘鍊出堅忍、執著的性格和膽識。

深度貧困鄉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這裡道路艱險、環境惡劣,森林火災、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頻發;這裡地廣人稀、物資匱乏、設施落後,經濟和社會發展非常困難。我所在的深度貧困鄉距離縣城約65公里,單邊車程需2至3小時,懸崖峭壁和崎嶇的山路常常伴隨巨石砸落。每當驅車入戶,必須強迫跳動的心平靜下來,堅信不會出現意外。“每逢佳節倍思親”,繁忙工作後,看到周圍綿綿群山,寂寞與思念就會縈繞左右。一次和四歲多女兒通話,她說:“媽媽下樓不小心踩滑,摔傷了腳”。我很擔心,問她:“媽媽現在怎麼樣了,有沒有好些。”她說:“媽媽吃了藥不痛了,我現在可以照顧媽媽了。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我都想你了。”當時一種虧欠感油然而生,眼淚模糊了雙眼。

我的援藏故事(三)——馮驥:在離藍天很近的地方磨練意志

△馮驥(左一)帶領鄉幹部、村民清理河道垃圾

條件固然艱苦,是什麼支撐我們始終擁有克服困難、意志不減的幹勁?那就是黨性和理想。援藏期間,在高寒缺氧、荒涼貧瘠的鄉村,黨性和理想使我們樂觀堅強面對一切困難。氣候的不適應、飲食的不習慣、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戰都沒有使我們退縮半步。相反,一年多年的援藏經歷,磨練了我的意志,鍛鍊了我在艱苦複雜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高原見證真情,奉獻詮釋大愛。任何一件工作,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收穫快樂。剛到掛職單位,鄉里就為我獻上潔白的哈達,準備了嶄新的生活用品。同事們忙著為我鋪床疊被、接風洗塵。工作日大家吃住在鄉上,我很快就與同事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記得有一次我鄉開展環境大整治,黨員幹部全體動員,沿著道路兩旁清理生活垃圾。一會兒,天氣突變下起暴雨,衣服被淋溼。一名鄉幹部向我走過來,第一句就問:“阿哥,你冷嗎?要不給你找件衣服穿上。”一句簡單問候的話語,讓我頓感無比溫暖。

我的援藏故事(三)——馮驥:在離藍天很近的地方磨練意志

△馮驥(右一)走訪聯繫貧困戶

在克服藏區高原各種不適應的同時,我迅速投入具體工作中。圍繞鄉黨委、政府各項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我主動摸情況、熟悉鄉情村貌,同鄉村幹部一起走村入戶收集貧困戶信息和意見建議。通過深度走訪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瞭解他們的家庭和生活情況、致貧原因、扶貧需求等。積極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認真聽取幫扶對象生活和生產上存在的困難,給予相應幫助。鼓勵困難群眾樹立脫貧信心,為早日脫貧打下堅實基礎。每當我走到貧困戶家中,看到他們洋溢的笑容,我真正體會到工作帶給我的快樂。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央針對貧困人口制定了產業、就業、教育、醫療、易地搬遷、生態保護、兜底保障多個專項扶貧措施。我在原派出單位是一名紀檢幹部,來到藏區工作時刻不忘紀檢人的使命和責任,做到走的正、行的端、坐的直,自重慎微,自省慎思,自警慎權,自勵慎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經濟上的“清白人”,作風上的“正派人”,真正把扶貧工作做好做實。

援藏是一種緣分,更是一份責任;是一次歷練,更是一生的財富。援藏開闊了我的視野,磨鍊了我的意志,淨化了我的心靈,必將受益終身,我的人生因援藏而精彩!

審核/徐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