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王山下溝東村,乾淨敞亮槐米香,我的記錄會是你的“鄉戀”嗎?


“最美鄉村”越來越受到關注,從假日湧向鄉村的人潮,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記得住鄉愁”,一度孤寂無聞的偏僻鄉村,在自駕遊的熱潮中,走進人們的視野。清明假日期間,攝影師來到了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溝東村,用鏡頭記錄這個小山村與“鄉戀”有關的故事。

溝東村位於鹽湖區北部,村史久遠、民風淳樸、崇教尚學,戰爭年代還曾經是革命老區。圖為村中心屹立著的保留完好的三塊清代德孝碑。

全村共有8個自然村,160戶人家,散居於稷王山南麓土嶺溝豁之中。圖為溝東村裡一家人。

近年來隨著一個獨特的旱垣林業品種——雙季槐的誕生,溝東村在省內外很有名氣,有人稱這裡“天下槐米第一村”,的確,前些年槐米給村民帶來了很不錯的收益。

雙季槐 , 一年可以收穫兩次槐米,不怕乾旱,不怕瘠薄。圖為經過剪枝的雙季槐林田。

凹裡,住著十來戶人家,眼下在家留守的就這麼幾位,喜好日光浴下單調而愜意的生活,但不是開會。

老鄉說,平時,守在村裡的人不多,除了老人就是大門上的鎖。

房舍雖然老舊,但都拾掇的乾乾淨淨。

一家院舍裡,土崖上長滿了迎春花,老鄉說,開春花開的時候很漂亮,你明年早點來。

住著土窯的一家人,連起的兩座小院,土窯頂上是他家孩子的轎車,隔三差五都會從城裡回來看老人。

通往自然村路上的一處豁口,有點一線天的感覺。

已經廢棄的原生產大隊窯洞倉庫,裡面還有窯中窯。

盛開的山杏樹和廢棄的橋涵,上一世紀大躍進或者大批大幹大變的遺存。

土崖下開鑿的村中隧道。

村子中央的文化廣場,新修的黑色柏油路全長15公里,通向山外的鎮上、市裡。據介紹這段路兼做戶外騎行爬坡賽道,號稱黃土高原第一。 -------------------- 原味記錄鄉土鄉愁,原創作品盜圖必究,敬請關注“老寧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