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鎮江市地處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

北緯31°37′~32°19′、東經118°58′~119°58′。東西最大直線距離95.5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76.9公里。東南接常州市,西鄰南京市,北與揚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

鎮江市歷史沿革建置列表

時期朝代名稱時間治所轄縣

先秦時期夏商百越不詳不詳無

周吳國宜邑、朱方邑越國谷陽邑前473年-前223年不詳無

秦漢時期秦會稽郡丹徒縣前210年-前201年丹徒鎮無

西漢會稽郡丹徒縣前201年-前121年丹徒鎮無

東漢吳郡丹徒縣51年-129年129年-220年丹徒鎮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吳毗陵典農校尉武進縣234年-282年丹徒鎮無

西晉毗陵郡丹徒縣晉陵郡丹徒縣282年-311年丹徒鎮無

東晉晉陵郡丹徒縣晉陵郡郯縣/朐縣/利城縣318年-345年356年-431年京口鎮,丹徒鎮無

宋南東海郡丹徒縣/郯縣/朐縣/利城縣431年-479年丹徒鎮/不詳無

齊南東海郡丹徒縣/郯縣/利城縣479年-502年丹徒鎮/不詳無

梁南蘭陵郡丹徒縣/郯縣/利城縣502年-558年丹徒鎮/不詳無

陳南東海郡丹徒縣/郯縣/利城縣558年-589年丹徒鎮/不詳無

隋唐時期隋蔣州延陵縣潤州江都郡延陵縣589年-595年607年-620年京口鎮延陵縣,永年縣,曲阿縣

唐江南道潤州江南道丹陽郡江南東道潤州620年-742年758年-902年丹徒縣丹徒縣等

五代十國時期吳潤州902年-937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延陵縣

南唐潤州937年-975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延陵縣

兩宋時期北宋兩浙路潤州兩浙西路鎮江府975年-1113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延陵縣

南宋兩浙西路鎮江府1127年-1276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蒙元時期元江浙行省鎮江路江浙行省江淮府江浙行省鎮江府1276年-1356年1356年-1368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朱明時期明中書省鎮江府南直隸鎮江府1368年-1644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南明南直隸鎮江府1644年-1645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滿清時期清江南省鎮江府江蘇省鎮江府1645年-1667年1667年-1911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溧陽縣,太平廳

太平天國江南省鎮江郡1853年丹徒縣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溧陽縣

近代中華民國江蘇省丹徒縣江蘇省鎮江市1912年-1928年1928年-1949年不詳無

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南行署鎮江市江蘇省鎮江地區鎮江市江蘇省鎮江市1949年-1953年1953年-1983年1983年-今城區,京口區丹徒縣等

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為江蘇省省會。

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蘇寧廣場

1949年4月拆分鎮江縣為鎮江市和丹徒縣,屬蘇南行署鎮江專署。

1953年,鎮江市改屬江蘇省鎮江專區,同時常州專區被撤銷,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等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

1956年,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後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徵、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後復劃回揚州專區。鎮江專區轄10縣。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併入鎮江市。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轄2市9縣。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

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夕陽下的鎮江

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

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鎮江地區轄1市10縣。

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

1986年9月,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

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

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鎮江城建(4)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

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

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4]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氣候

根據1971年-2000年氣候資料統計,市區年平均氣溫15.6℃,降水量1088.2毫米,其中梅雨量263.3毫米,日照時數2000.9小時,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0.1℃。

土地資源

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鎮江市政府

全市低山丘陵以黃棕壤為主,崗地以黃土為主,平原以潛育型水稻土為主。全市土地面積中丘陵山地佔51.1%,圩區佔19.7%,平原佔15.5%,水面佔13.7%。

2003年末,耕地157300公頃,其中,市區41770公頃,丹陽市54970公頃,句容市49220公頃,揚中市11340公頃。[7]

水資源

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鎮江城建(3)

全市河流60餘條,總長700餘公里,以人工運河為多。水系分北部沿江地區、東部太湖湖西地區和西部秦淮河地區。長江流經境內長103.7公里。

京杭大運河境內全長42.6公里,在諫壁與長江交匯。全市人工水庫、塘壩總庫容量5億多立方米。其中,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107座,庫容量3.74億立方米。[7]

礦藏資源

江蘇省“鎮江市”概述

南山

礦藏主要集中在寧鎮山脈。礦種有鐵、銅、鋅、鉬、鉛、銀、金等金屬礦藏和石灰石、膨潤土、白雲石、大理石、磷、耐火粘土、石膏、石墨等非金屬礦藏。其中石灰石礦石質優良,儲量30多億噸;膨潤土礦1.5億噸,儲量居全國第三。寶華山發現省內第一處大型紅柱石礦。此外,尚有煤、泥炭和地熱資源等。[7]

生物資源

植物方面,落葉闊葉樹有麻櫟、枹樹、黃連木、山槐、楓楊等;常綠闊葉樹有青風櫟、苦楮、石楠等。藥用植物有700多種。引進的樹種有黑松、杉木、泡桐等。寶華山自然保護區有木蘭科中最珍稀的寶華玉蘭。

動物方面,魚類資源豐富,青、草、鰱、鯉等淡水養殖魚類和鮑、鯰、鱔等非人工養殖魚類均有大量出產。境內長江魚類有90多種,其中刀、鰣、鰻、魚回、河豚是名貴品種;白鰭豚、中華鱘等是中國珍稀動物。全市有鳥類100多種,其他野生動物20多種。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7.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萬人,增長0.2%;年末戶籍人口272.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2萬人,增長0.1%。在戶籍人口中,男性134.81萬人,減少0.04萬人;女性137.26萬人,增加0.36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8.93‰,比上年下降0.05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15‰,比上年下降0.6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8‰,提高0.56個千分點。

2016年末常住人口318.13萬人,比上年增加0.4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0.79萬人,城鎮化率69.2%。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7.98‰,死亡率6.97‰,自然增長率為1.01‰。在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3.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271.98萬人,比上年增加0.31萬人,其中男性134.53萬人,增加0.07萬人;女性137.45萬人,增加0.24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