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飯不可吃太撐,弓不可拉太緊。同樣,話不可說得太滿。

輕諾必寡信。”輕易許下的諾言必然缺乏信用。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凡事說起來很容易,往往做起來不輕鬆。做出承諾很簡單,往往一句話就可以;履行承諾卻很難,是體現個人能力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在給別人做出承諾時,一定要先考慮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不要因一時衝動承諾了,結果卻做不到,由此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擾。

話說七分滿,是一種謙虛的人生哲學。一個人做出承諾的態度,正反映著他的自信。絕對的承諾並不等於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反而懂得謙卑,不會把話說得太滿。

話不說滿,可以攻,可以守,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責人宜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古人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瞭解一個人也不要把話說盡,對朋友也是有的應該說,有的不應該說;責備別人不要太苛刻,言語尖刻會讓別人敬而遠之。

我們說話要懂得給別人留面子,同樣也是給自己留面子。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能無意間的一句話,就會傷害了別人,而自己卻全然不知。

對同樣的一件事、同一個人、同樣的做法,用不同的話、不同的語氣說出來就有不同的效果。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每個人都反感聽尖刻嚴厲的話,當批評別人的時候不妨先說他的種種優點,然後再說任何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指出他的缺點,這樣比直接說出他的缺點更容易讓他接受。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保守批評,能給人留下改過自新的機會;含蓄表揚,能給人留下繼續進取的動力;善意謊言,能給人留下奮起的勇氣;適當自嘲,能給人留下回旋的空間;恰當恭維,可以讓對方留下滿足感。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世事難料: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人的一生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世事多變,人世間的事正如杜甫詩云:“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所謂“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世事難料,什麼事都會發生變化,人情世故複雜微妙,如果把事情做絕了,就等於堵了自己的後路,一旦事情發生了變化,就沒有迴旋的餘地。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與人相處要留有餘地,凡事不可做絕,這樣以後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相見都不會尷尬,不會難堪。

遇情不能偏激,有理不要過頭。在無關大雅的小事上,退一步海闊天空,給人退路,也給自己留餘地;而把人逼到無路,受害的最終是自己。

爭強好勝,使雙方都下不了臺,通常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對於明智的人來說,即使自己再有理,也絕不逞一時之強,使別人沒有退路。

饒人只須一條路,傷人只須一堵牆。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得饒人處且饒人。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難得糊塗: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清代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有度量的人,待人接物都會給對方留一點餘地。

居高位的曾國藩身邊,趨炎附勢之徒自然不少,其中不乏熱衷於仕途,卻又故作清高的所謂“大儒”。但是曾國藩依然將他們接納下來,給予禮遇。

一日,一個年輕人李鴻裔來見曾國藩,看到書案上有一個大儒寫的一篇文章《不動心說》。

文中有這麼兩句:“將吾置於二八佳人之側,問吾動好色之心乎?曰:不動。又置吾於紅藍大頂之旁,問吾動高爵厚祿之心乎?曰不動。”

大意是將我放在美女身邊,我不動好色之心;將我放在高官的頂戴花翎旁邊,我不動官祿之心。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李鴻裔非常鄙視這個言不由衷的大儒,信筆在文章的後面寫道:“二八佳人側,紅藍大頂旁,爾心都不動,只想見中堂。”(意思是:你說對美女高官都不動心,卻一心想見曾大人。)

曾國藩看了李鴻裔的題字後,訓斥道:“雖然這些人欺世盜名,但是他們能獲得豐厚的待遇,靠的正是這些虛名。你一定要揭露他們,使他們失去了衣食的來源,那麼他們就會對你極端仇恨,你這不是自取禍端嗎?”

茫茫人海,相遇是緣,相識是份,相知是一種緣份。我們應該不讓別人為難,不讓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鬆,讓自己活得自在。尊重別人,給別人留面子,其實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看破不說破,看透不點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