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一、認識“的” “地” “得”

(1)“的” “地” “得”分別用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在區分各自的用法時,一般要看它前後搭配的詞語的詞性。

(2)“的”後面跟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

例:聰明的孩子 可愛的小狗 清澈的湖水

(3)“地”後面跟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

例:仔細地看 用力地跑 傷心地哭

(4)“得”前面一般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少數是形容詞,“得”後面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用來表示程度。

例:飛得高 跳得遠 笑得甜 紅得發紫

(5)“的” “地” “得” 都是起連接作用的,此時他們在普通話中都讀輕聲“de”。

二、準確記憶“的”“地”“得”

“的” “地”“得”齊相聚,我們要把用法記。

白勺“的”性格好,名字前面笑哈哈。

土也“地”真神氣,喜歡動詞前邊立。

雙人“得”不得了,表示程度真不輕。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認識擬聲詞

擬生詞又叫象聲詞,摹聲詞,狀聲詞,是用來模擬事物聲音的詞。擬聲詞在書寫的時候一般都要加引號(“ ”)。擬聲詞可分為單音節擬聲詞,、雙音節擬聲詞和多音節擬聲詞。

例:叮 噔噔噔 嘩嘩譁 咔嚓 滴滴噠 稀里嘩啦

四、積累擬聲詞

(1)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細心觀察,觀察不同的動植物、現象、事物所發出的不同聲音,並區分用法相近的擬聲詞。

(2)將不同事物的擬聲詞分類記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喔喔:形容公雞的叫聲

嘎嘎:形容鴨子的叫聲

汪汪:形容狗的叫聲

喵喵:形容貓的叫聲

哞哞:形容牛的叫聲

哼哼:形容豬的叫聲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三年級寫作專題二:準確運用“的”“地”“得”和擬聲詞

五、準確、靈活地運用擬聲詞

不同的擬聲詞所表達的效果不同。在運用擬聲詞時,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每個擬聲詞傳達的意境,並靈活運用。這樣,我們才可以把句子寫得形象生動。

例:一陣“轟隆隆”的雷聲過後,豆大的雨點便“嘩嘩”地落了下來,砸的周圍的房屋“噼裡啪啦”一陣響。

春季裡的小雨時常“滴答滴答”下個不停。

以上兩個例句都是對雨聲的描寫,但是“嘩嘩”表示雨下的很大,很急,而“滴答滴答”表示雨下的很小,雨滴落下的聲音很緩,很有節奏。

例:聽著“潺潺”的流水聲,我的心裡頓時愉悅起來。

在“淙淙”的流水聲中,小楊的琴聲時而高亢,時而舒緩,動聽極了。

兩個例句中,分別用“潺潺”和“淙淙”來描述流水的聲音,但是“潺潺”表現了一種自然的水聲,適合第一句的語境;而“淙淙”則表達了一種節奏美,適合第二句的語境。

例:星期六早晨,睡夢中的我迷迷糊糊地就聽到廚房裡傳來了流水聲。

星期六早晨,睡夢中的我迷迷糊糊地就聽到廚房裡傳來了“嘩嘩譁”的流水聲。

這兩個例句相比較,第二個帶有擬聲詞的例句更能產生形象逼真的效果,彷彿這種流水聲就在耳旁,使讀者如聞其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