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毫無疑問,在國內做綜藝節目太難了,而做綜N代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每一季新節目,不管制作者願不願意,都要想盡辦法去做改版升級,這對於綜N代的製作來說,簡直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冷眼君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國內每年的綜藝數量過多,如果不變,注意力就會被其它新的品類搶去,畢竟觀眾總是喜歡嘗試新鮮的內容;第二、前一季非常成功,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即便保持上一季的水準,不少觀眾還是會認為新一季的製作者不用心,認為沒有變化。

所以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競技類的綜N代都在規則的“刺激感”上尋求突破,越來越殘酷、越來越直接,成為了大家不約而同的改版大方向。也就難怪有人說,現在的觀眾,口味是越來越重。

那我們來看看不同題材的綜N代們,都是如何在規則上尋求“刺激感”的,這些所謂的“刺激感”設計,究竟是不是這些節目的續命關鍵。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紛紛追求“刺激感”的競技類綜N代們

規則、賽制,往往是一檔競技類綜藝是否吸引人的關鍵。因為好的規則設計,在真人秀裡是能夠充分展現出人物的性格,以及情節的衝突感的。

一、《歡樂喜劇人5》

說實話,最新一季《歡樂喜劇人》的改變還是很大的,也有些令人意外。要知道,這是一檔競演秀的節目,每一組喜劇人通過自己的作品贏得票數,從而決定是否能夠晉級。前四季的賽制其實都沒有特別大的變化,首發和補位的大邏輯,觀眾早就在《我是歌手》裡熟悉了。

但是這一季,首發的喜劇人就多達17組,包括新人組和返場組。前三期完成了17晉10的比賽。具體的規則是,新人組和返場組進行PK,失敗者則直接淘汰。其中,新人組首先競演,結束後接受返場組的挑戰,但是如果沒有人應戰,新人組直接晉級,如果應戰,票數低者直接淘汰。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比第四季《我是歌手》的首期8進7還要更殘酷

近年來,喜劇類綜藝井噴,使得喜劇人的質量越發降低,並且好作品始終跟不上喜劇類綜藝的需求,走到第五季的《歡樂喜劇人》依舊面臨著喜劇人和好劇本同樣匱乏的尷尬。

而回到第五季的這一次賽制升級,應該說是一次非常大力度的模式調整。據瞭解,除了十強海選賽和十強車輪戰之外,後續還會有戰隊PK賽、魔王突圍賽和爭冠排位賽。不難發現,《歡樂喜劇人》正在嘗試更加刺激和複雜的賽制,以期望能夠通過這些規則上的改變,讓節目更加精彩,刺激到喜劇人的創作,最終也能給觀眾留下好的作品。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返場的張雲雷,成了誰都不願意觸碰的大魔王

大思路固然沒有問題,但是回到這個題材,冷眼君認為無論賽制多麼複雜和花哨,其實最終能夠給觀眾留下印象的還是每一個作品本身,因為這個題材實在太特殊了。所以在改變賽制,增加刺激感的同時,如果還能讓作品的質量持續穩定,也是這個綜N代的續命關鍵了。

二、《奇葩說5》

《奇葩說》作為開創網綜紀元的節目,其核心內容是毫不動搖的辯論,這一支撐點是不會改變的。然而奮力抵抗著“綜藝熱度不過三季”魔咒的《奇葩說》,在每一季都在進行著積極的改變,來對抗著綜N代的創新難題。

在冷眼君看來,《奇葩說》前四季的變量圍繞著“選手”和“辯題”兩個元素在打轉

。在“選手”這個變量中,“新奇葩”的平均水準一直很難達到“老奇葩”們的程度。根據愛奇藝熱度曲線顯示,“新奇葩”們展示的part往往是曲線低迷的區域。而在“辯題”這個元素裡,一週雙播的《奇葩說》難以再推出絕對新穎的題目,許多類似的題目都在“新瓶裝舊酒”,許多題目都會讓你突然想起這個舞臺上的一道歷年真題。

這也是為何精明的馬東,會在宣佈《奇葩說》還做第五季的同時,也宣稱公司討論了很久是否還要繼續做第五季。“新奇葩”質量的下降和選題的匱乏為“內憂”,觀察類綜藝、垂直類綜藝等大放異彩的新綜藝的擠壓為“外患”,在內憂外患之下,《奇葩說》未來的路的確十分模糊

然而《奇葩說》第五季,卻是真真地做出了實質性改變,也得到了相應的熱度和流量。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半決賽之時,邱晨直言第五季《奇葩說》的熱度比上一季好了一倍

冷眼君認為,將這一季《奇葩說》成功破題的,還是賽制的變動。在《奇葩說》的海選之時,新老奇葩在同一位階上一對一PK,輸者直接離開;而進入了正常的賽制之中,團隊對抗的緊張感和開槓環節的刺激感,都給了人們想要看下去的慾望。而前面說到的《歡樂喜劇人5》其實就是這個邏輯。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開槓環節的高壓氣場衝突,會使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觀看

在賽制上的所有變動,都圍繞著一個詞——“刺激感”。是稍有不慎即走下舞臺的刺激,也是不管多麼煽情的獨白過後,都要唇槍舌劍地“開槓”的刺激。

三、《拜託了冰箱4》

不知不覺,《拜託了冰箱》也已經做到了第4季。

《拜託了冰箱》的核心亮點,除了“開明星的冰箱”這個最大的框架之外,便是主MC王嘉爾和魔鬼後期剪輯。在《拜託了冰箱》第一季開播之時,剛進入中國娛樂圈的王嘉爾,的確是何老師口中“撿到寶了”的寶藏男孩。普通話很差而綜藝節奏很好,許多讀錯唸錯的口播猛戳觀眾笑點,並且也是因為這種自然的呆萌感而作為新人也毫不違和。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第一季裡,何炅“何首汙”總在逗單純的王嘉爾

三年過去,王嘉爾的普通話越來越好,文化隔閡也在逐漸減少,因此那份語言和文化不通的單純在日益漸退。並且王嘉爾近年來也接了不少綜藝,娛樂圈的前輩已經逐漸對王嘉爾熟絡,所以作為單純的新人,而對許多事不瞭解不清楚的懵懂呆萌,也在逐漸遠離王嘉爾的人設。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在《拜託了冰箱》第4季中,王嘉爾就幾乎能夠聽懂全部“開車”環節

當王嘉爾的單純耿直不再能給節目提供自然的笑點,想要繼續借助魔鬼後期剪輯來增加熱度也是難上加難。《拜託了冰箱》的後期,一直和《明星大偵探》的後期都備受好評。從《拜託了冰箱》第一季以來,開腦洞、快剪輯、B站風格的後期製作,就讓彈幕中一直飄著“要給後期生猴子”的評論。而四季下來的同樣剪輯風格,觀眾難免審美疲勞;這份快剪的新鮮感,也早已被近年來的許多快剪輯綜藝所稀釋。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彈幕日常:“給後期加雞腿”、“後期是混B站的吧”

當這兩個元素都不再能給《拜託了冰箱》以新的增色,《拜託了冰箱》節目組把目光轉向了其中的比拼環節——廚藝對抗

在第1季到第3季中,在聊完明星的冰箱之後,六位廚師會根據明星的冰箱內容進行提案,明星選擇兩位廚師來烹飪,最終選擇一位廚師給予星星獎章。整個做菜過程基本流動著溫馨和享受,比拼結果的緊張感也基本上不存在於這個環節。

而到了這一季,《拜託了冰箱》在廚藝比拼環節上的改變可謂巨大。不再採取單個廚師之間的對抗,而直接採取團隊對抗的方式;明星和王嘉爾分別下場帶隊,多多少少給節目增加一點激烈感。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明星下場帶隊PK,分別帶領3位廚師進行比拼

其他的改變也十分明顯。廚師不再分食做出的菜餚,而在一旁站立,等待明星的宣判;甚至還增加了賽後採訪,將某些細微的衝突點放大,增強對抗與衝突。

四、歌舞類節目

淘汰制的殘酷,一直以來都是歌舞類選秀節目的重要看點。不管是《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這種做了十多年的IP,還是《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一生所愛、大地飛歌》等諸多異彩紛呈的歌舞類選秀節目,導師抉擇、現場觀眾投票、人氣支持在變著花樣淘汰選手,其競技的緊張感一直貫穿在整個比賽中。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可是,當觀眾開始習以為常這種大同小異的淘汰模式之時,也就是這種選秀類節目開始出現疲態的開始。不管是《快男》《快女》系列,還是頻頻更換導師的《好聲音》系列,關注度和收視率在持續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製作者們開始嘗試朝兩個方向尋找刺激感。

方向一:《我是歌手》、《全能星戰》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再也沒做過第二季的《全能星戰》

還是先要簡單介紹一下《全能星戰》。全能星戰和《我是歌手》系列大同小異,以孫楠、陶喆、龔琳娜為代表的歌壇前輩們參賽,節目每期選擇一個音樂風格(如戲曲、搖滾等),在這個音樂風格框架之下進行改編,而根據投票支持每期淘汰一名歌手。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歌手》2019

不管是《我是歌手》還是《全能星戰》,除了“尋找被埋沒的聲音”這個任務之外,其收視的保障為:既然淘汰新人不刺激,那麼我們就來淘汰(早年間)功成名就的前輩。於是看著五六十歲的歌壇老將,依舊保有巨大的選歌和淘汰壓力,的確會給觀眾更大的緊張感;而逆戰、挑戰、補位、踢館等“慘無人道”的環節設計,更是挑戰著在線歌手的體力和心理極限,也不斷衝擊著觀眾的緊張神經。

方向二:《偶像練習生》、《創造101》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淘汰新人的節目就不能傳遞出刺激感嗎?當然不是。

作為2018年的綜藝爆款《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除了藝人亮眼的顏值和才藝之外,整個節目也帶有刺激感的傾向

首先,個人會對自己進行能力主觀評級,緊接著就是第一次的競演而來的導師評級,光速的“打臉”和太快的翻轉雖然會使新人很沒面子,但是的的確確滿足著觀眾對於“刺激感”的需求。第二,降低節目中導師的“專業意見”的地位。在往常的音樂類選秀節目中。最飽受詬病的就是“專業意見不專業”,粉絲千萬票的努力卻不如導師莫名其妙的一票。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所以在這兩個節目中,節目組儘可能降低甚至消除了導師對於結果的干擾,讓粉絲能夠完全用自己的力量(金錢)來決定自己偶像的命運,也就會給粉絲一種因為反饋感而帶來的刺激感,讓節目的商業運作形成良性循環。


尋求規則的“刺激感”,真的是競技類綜N代的續命關鍵嗎?


“刺激感”的確會給競技類綜藝以新生

不可否認,“刺激感”的確有存在的合理性

。一方面,“刺激感”伴生的另一面為“新鮮感”,隨著觀眾對於某些模式的熟絡,當模式本身再也不能給予觀眾以新奇之時,加大節目的刺激感自然成了創新的首選。看前輩跌下神壇、看新人熱血廝殺而找尋看點,自然都成了十分合理的事情。

另一方面,這種節目依舊有著時刻準備參加的藝人。近年來,在節目和藝人都飽和的市場中,藝人飽和度更為誇張。在節目組為相對優勢地位的買方市場中,逐漸失去主動權的藝人群體不但酬勞在下跌,在節目中不可丟臉的“尊嚴”也在逐漸割讓。為了關注度,藝人已經越發退讓自己的紅線,使得殘酷而刺激的賽制依然有源源不斷的藝人來為其背書。

然而,這種由刺激感伴生而來的熱度,卻不是長久之計。人們會逐漸熟悉新的刺激感,並且把這種改變一點點看作理所應當。就像前面提到的《歡樂喜劇人》,賽制的改變永遠是輔助,作品的水準高低才是這個節目的核心。同樣的,選秀類的節目也是,不管是100位還是101位,不管是如何分班淘汰,選手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

所以,我們在尋求綜N代的刺激感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節目的核心看點,不然僅靠花哨的賽制規則,永遠無法支撐起一檔好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