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文 | 蘑菇

圖 | 來自網絡,向作者致謝


小女孩牽著氣球,滿臉快樂;她的手,被氣球拉得高高舉起,腳尖踮了起來,好像整個人都快要被拉到空中去。

“多久沒看到她這樣笑過了?”,許飛臉帶微笑地看著女兒,卻掩飾不了心裡有著對女兒難以言表的愧疚……

01.

那是他第一次和女兒一起上培訓班的體驗課,一樓時接待大廳,2,3樓是課室,走上樓梯,穿過長長的走廊,打開教室門的一瞬間,那佈置,那器材,那設備,讓許飛感到:天哪,簡直走進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儘管如此,當講臺上的小姐姐滔滔不絕地介紹項目時,他才發現自己還是把這機構想簡單了:這培訓領域涉及之廣,分類之詳細,甚至讓人聽到一半就會走神。

而在體驗課程中不斷湧現的各種書法、美術、詞彙、函數等,居然還有編程......

即便“身經百戰”的許飛,看到這些後還是忍不住感到一陣久違的眩暈:這裡是地獄嗎?

同樣來體驗的還有很多家長,許飛問起他們“為什麼要參加這些培訓班”時,回答大多是“為了孩子的起跑線”。

“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02.

“孩子的起跑線”是一個神奇的現代產物,在這個詞的背後,隱藏著一種吸金的魔力。無數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種煽動人心的廣告詞滿天飛:“孩子的起跑線成就孩子的未來”、“您正確的選擇,將成就孩子一生的命運”......而且必然會配搭一些修飾詞——“名師”、“名校”、“一對一”等,來顯示出自己的實力和對孩子的重視。身為父母的我們恰好又是最容易受到這類宣所傳引導的群體,當看到這些對自己孩子如此“重視”的機構,能解決自己最焦慮的問題,無不受其蠱惑趨之若鶩。

“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03.

跟大多數家長一樣,許飛自己也不曾有深入瞭解過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哪怕對“起跑線”的含義也是模糊不清,但是,這麼多孩子都參加了,準沒錯吧。

他親手為女兒打開了通往“地獄”的大門——進此門者,當放棄一切希望。

他把能安排的時間都替她安排上了,儘管如此,還總覺得“數量不夠”。

看著才不到6歲的女兒幾乎每天都在高強度的各種學習中度過,其實許飛心裡也有種說不出的痛,尤其是看到那小小的身軀每天都汗流浹背地穿梭於學校與培訓班之間,那場面他甚至不敢和妻子描述,每當想起女兒趴在書桌上就睡著的情景,心裡則更加難受。

每到這種時候,許飛都會盼望著“Lucky day”早點到來。

“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04.

一個只屬於他們父女倆的週日,女兒管這個日子叫“Lucky day”,每到那天,許飛都會帶女兒到郊外的那個公園玩。

他覺得那個公園遠離了繁雜的市區,環境非常不錯,更重要的是——免費開放。女兒則是因為裡面有很多賣氣球的——會飛的那種。許飛知道自己的女兒從小就很喜歡氣球,尤其是會飛的。

“爸爸?”

“嗯?”

“你變成氣球好不好?”當小女孩從爸爸手中接過剛買的氣球時,問到。

許飛愣了一下:“為什麼是氣球?”

“如果你變成氣球,能不能帶著我一起飛到天上,我想飛得很高很高。”

女兒這句話,讓許飛腦海中慢慢回憶起一幅幅只有兩人知道的畫面:“爸爸,為什麼現在(白天)還能看見月亮姐姐?她是不是忘記回去了?”,“爸爸,你看我畫的這個有軌電車”,“爸爸,吃飯的時候不要看手機”......

和女兒一起學習、共處的時光還歷歷在目,但自從參加各種培訓班後,小女孩就一直處於很緊張的狀態,幾乎沒有放鬆和喘息的機會,一切好像都變了。

“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05.

“我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許飛心想,“要讓孩子成長,最好的做法難道不是讓他們滿懷喜悅地學習知識與生活嗎?如果迫使孩子們帶著厭棄的情緒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學不感興趣的東西,每次見到都感到痛苦,是不是就大幅偏離焦點了?如果讓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的話,會不會太危險了?”

提高孩子“起跑線”的過程並不是單純的關於學與做的命題,而是一個讓父母重新正視與孩子的關係並進行調整,與孩子一起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過程。

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學習樂趣想必也會大大增加吧。

“只有自己先飛起來,才能帶著女兒一起飛”,想到這裡,許飛心裡突然有了一種廓然開朗的輕鬆感。

是的,對現狀的覺醒可比“執迷不悟”重要多了。要是一輩子都感知不到問題的根源,那才叫可悲呢。

“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小女孩牽著氣球,滿臉快樂;她的手,被氣球拉得高高舉起,腳尖踮了起來,好像整個人都快要被拉到空中去。

“多久沒看到她這樣笑過了?”,許飛臉帶微笑地看著女兒,心中卻是有著對女兒難以言表的愧疚……

“爸爸你看,我要飛起來了。”

就在她玩得正高興時,一不留神,被石子絆了一下,手一鬆,氣球飛走了。

“氣球飛走了。”小女孩說道,言語中帶著一絲不捨與傷感。

“飛走了?”許飛看了一眼正飛向遠方鮮豔的氣球,走過去牽起小女孩的手說道:“誰說他飄走了?”

“???”

“你不是還在牽著他嗎?”

女兒懵了一下,笑了。

夕陽下的兩人,牽著手,慢慢地在回家的路上走著、聊著,好像突然有著聊不完的話題。

“爸爸?”

“嗯?”

“我能不能不去英語班?”

“找你媽媽說去。”

“真的?媽媽肯定不會交錢給他們,她連買氣球的錢都沒有。”小女孩開心地說。

“......”,多麼單純的孩子。

“爸爸?”

“嗯?”

能不能......"

回家的路很長、很長......落日的餘暉灑在身上,同樣,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親子間的依戀與信任和人與人的緣分一樣,珍貴而不易得;伴隨著與父母、與知識、與想象共處時所飄漫的溫暖氣息,窩在那軟軟的老沙發裡,讀著那一本本陪伴我們走過童年的書,或許,這些,才是孩子真正想要時光吧。

又或許,這些,才是決定“起跑線”的主要因素吧。

“爸爸,你變成氣球好不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