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所在常高校新增專業8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最熱門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備案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新增目錄外專業點名單。其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831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41個。

8個專業,一半涉及智能科學和大數據

據瞭解,同意設置的備案專業涉及2所在常高校——常州大學和江蘇理工學院,兩校分別增設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舞蹈表演、數字媒體藝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和智能製造工程6個專業和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2個專業。

8個專業中,5個涉及智能科學和大數據。這也與近年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有關,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希望為這些領域發展培養更多人才。

而根據名單統計結果顯示,全國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也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196所,此外還有機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學與技術96所、智能製造工程50所。同時,數字媒體藝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也異常火爆。

“我國大數據相關行業人才急劇缺乏,2018年江蘇大數據人才缺口約達10萬人。”常州大學大數據學院徐明華表示,而常州作為“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試驗建設點,位於鐘樓經濟開發區的中興能源雲計算華東基地和百度大數據產業園、位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騰訊雲基地等一批大型實體項目,以及常州市產業經濟數據中心、旅遊產業專題分析系統等一批大數據分析與服務平臺的相繼規劃和實施,都需要大量相關人才和技術的支撐。因此,常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籌建。“我們通過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培養大量技術人才;成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聚集新型高端緊缺人才、開展研究、服務產業;建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培訓中心提升政府企業人員智能應用軟能力等,來培養科技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徐明華說。

江蘇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工程預計今年開始招生,計劃招生1個班。“隨著傳統制造業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的快速提高,促使企業不得不考慮用更多的機器人來代替人工,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亟需能從事機器人原理與技術的人才。”

該院機械工程學院機電系副主任、機器人工程專業負責人丁力告訴記者,學院這一新專業將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體系的基礎上,突出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服務領域的應用,同時結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辦學特色,培養能從事機器人工程領域內的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統設計,以及機器人系統應用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應用維護及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三部門聯發13個新職業信息

記者瞭解到,日前,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等三部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13個新職業信息。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13個新職業分別為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工業機器人系統維護員。

首批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江蘇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副院長範洪輝表示,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廣泛運用,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大幅增長。“類似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專業技術類新職業應運而生。這些新職業屬高新技術產業,以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為支撐。”範洪輝表示,這就要求專業培養學生時,除了能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還要能掌握大數據工程項目的規劃、應用和科學管理決策方法,讓學生能具有大數據工程項目設計、研發和實施能力,成為高級複合、應用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