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山水南港

南港镇位于上高县南部,与分宜县洞村、高岚乡接壤,交通便利,省级上分公路贯穿全镜,袁南连接线与上分公路在南港镇交汇。全镇总面积117.3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一个直属村,116个村民小组,132个自然村,拥有人口16888人。

南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有海拔1004米的蒙山,为"上高屋脊";有全县最大的水域面积达3000多亩的南港水库;有彩炼史达132年的宋、元两朝蒙山古银矿采冶遗址;有建于唐朝的知名寺院"圣济寺"遗址;有建于元朝享誉江南的"正德书院"遗址;有建于明朝的"三朝待御"和"曹氏宗祠";有建于清朝的"文峰塔"、"金锁桥"等等,伴随着这些名胜古迹和秀山秀水的美丽传说,形成了南港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前进文峰塔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文峰塔 — 坐落于南港前进村,建于清末,塔高14米,是一座三级六边单檐,三砂白砖混合结构的风水塔,塔体保存完好,是当地族人望子女成龙成凤的象征。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梅沙廊桥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梅沙廊桥 — 始建于明朝末年,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此桥廊长39米,高3.8米,支柱栅栏相围,两边有条凳,供行人休息。该桥是宜春市珍惜廊桥,为市级保护文物。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三朝侍郎牌坊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三朝侍御牌坊 — 座落于员山村,是为纪念明朝巡按御史曹汝兰而立,始建于上高县署前,清道光年间重建于曹汝兰家乡员山村,该牌坊为楼门样式,斗拱结构,彩绘朱漆。上有“恩荣”竖匾,下悬“三朝侍御”横匾,古朴典雅,是宜春少有的牌坊,属市级保护文物。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水库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水库 — 上高县最大的水库,于1959年人工修建而成,当时从水库内迁移了许多村庄才建成了一个今天这样的水田泽园。南港水库集雨面积24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8590立方米,库内有岛,纵横4公里,是旅游开发的佳地。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镇蒙山古银矿遗址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镇蒙山古银矿遗址 — 自大宋庆元6年(公元1200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规模巨大,历史悠久,遗迹丰富,有重大的史料价值,人文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南港蒙山古银矿遗址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太子祠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太子祠(图片为近年重建太子祠)— 位于前进村,祠周围古柏参天,有六、七百年历史,“太子祠”与蒙山古银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祠中曾有“金面太子”塑像,与蒙山民间传说太子用“金子头”葬之吻合。前进村先民因感受太子恩德,立祠纪念。据说每年春节,前进村从“太子祠”中抬出“金面太子”环村巡游5公里,然后置于“众厅”供奉,由村民鸣鼓至元宵之夜。

关于太子的传说

“太子与桑女”的故事。这一故事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元朝某代皇太子与皇后不和,被贬到蒙山银矿提举司。他看破红尘,不愿过宫廷勾心斗角的生活。皇太子与蒙山脚下的桑梓园村民女“桑女”相恋成婚。皇后生辰庆典之时,不回皇宫贺寿。皇上下了三道圣旨催行:“皇太子身不回头回”。皇太子被逼头撞蒙山多宝锋峭壁而亡。差官割其头回皇宫复命。太子厚葬之时,蒙山银矿提举司曾用金子做了一个“太子头”,安置其尸。恐被盗墓,便用一百付棺材出门葬之。其二:传说皇太子被皇后陷害,贬于蒙山银矿督炼白银。后与蒙山桑梓园村民女“桑女”相恋成婚。此举有违祖制。皇后借此又在皇帝庙前拨弄是非。皇帝几道圣旨要皇太子回宫,要求太子解除与民女“桑女”的婚姻。皇太子不干,则要求封“桑女”为“太子妃”,皇帝大怒,又下圣旨:“太子人不见人头见”。皇太子因此非常苦恼。这时,钦差又接到密旨:要伺机将“桑女”秘密处死,钦差见旨左右为难。浴室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桑女”绑架藏于密处。“桑女”失踪后,皇太子失魂落魄。钦差逼“桑女”写信给太子,说“桑女”自己已死殉情。皇太子信以为真,痛不欲生,头撞蒙山多宝锋峭壁而亡。皇太子死后,“桑女”弄清真相后,也在多宝锋撞壁而死。钦差于是偷割太子头颅回皇宫复命。蒙山银矿提举司只好墉金子做了一个“太子头”,把太子和“桑女”同葬于蒙山。于是多宝锋从此更名叫做太子壁。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圣济寺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圣济寺 — 始建于唐初,唐五祖惠能和尚的高徒道明禅师开山,曾建有佛殿、藏经殿、前资堂等建筑数十栋,占地1.5万平米,终年香火鼎盛,元至正年间(1314-1368)毁于战火,明洪武九年(1376)年重建,后又毁于战火,清顺治年间,思懒融和尚爱蒙山岩壑之胜,留居于此。与“圣济寺”僧侣悬路修学。捐款重建佛殿、禅堂、开讲说法,参禅者每年数百人。后历经康、雍、乾三朝,栋宇几倾,垣墉半圯,不堪栖息。嘉庆十五年(1810),募资重修寺宇。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游览了“蒙山古银矿遗址”和“圣济寺”后,曾在“圣济寺”内亲笔书写了一副对联,其联是:“佛自南域来如大冶烘炉是铁皆堪铸;僧往东蒙趋似孤雁野雁何天不可飞”。清朝嘉庆皇帝参观“圣济寺”后,钦赐了“唐朝佛国”墨宝。近日,“圣济寺”仍保存石额“唐朝佛国”、石碑、石塔、石鼓,“圣济寺”依托蒙山古银矿的开采,人气倍增,佛传盛行。虽几经兵火焚毁,但经久不衰。“圣济寺”是江南佛教“五宗七派”的发源地,而“圣济寺”又是佛教重要流派,早佛教领域享有很高的地位。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白云峰漂流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白云峰 — 上高的最高峰,海拔1040米,被誉为“上高屋脊”,白云峰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凳上白云峰,可以看到上高、新余、分宜、高安、宜丰五个县市,所以有“一山看五县”之说,白云峰还是高峰花园,每到春天,百花齐放,落英缤纷,蔚为壮观。是驴友们爬山观光的好去处。

● ● ●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南港经济

上高县南港镇,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美丽的家乡!

近年来,南港镇党委、政府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投入增加、后劲增强"的工作目标,按照"引资 兴工、激活民营、壮大龙头、扬优成势"的总体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做优做强传统特色种植业。建立了1.5万亩全国面积最大的乡镇"赣苎三号"优质苎麻产业生产基地,年产原麻达2500多吨,建立了1.3万亩全市面积最大的优质"三辣"种植基地,年产"三辣"10000多吨,全镇建立了麻纺、"三辣"食品加工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包销农民所种的苎麻、"三辣"等农产品,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大力招商引资,搞活私营经济,镇域经济蓬勃发展。全镇按照“经济重点抓工业,工业重点抓投入,投入重点抓引资”的主攻工业的思想,把发展工业、培植税源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通过多种途径招商引资,发展私营企业。依托丰富的石矿资源,全力吸引客商老板来投资办厂,在成功引进了上高蒙特英矿纤有限公司落户于南港的基础上,该镇在2006年度又成功地引进了江西省蕾迪斯服装有限公司落户于上高县科技工业园。个体户也得到大发展,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228户,解决了农村3000多剩余劳力就业。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村镇面貌,创立文化特色。全镇始终坚持"
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村镇基础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全镇新建房屋11840平方米,100%的村委会通了水泥公路,80%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育工作历年均列全县前五名,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科技全面普及推广,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南港农民藏书票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南港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1998、1999、2000年南港镇分别获得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第一名、第三名、第一名;1999年、2001年两次获得了全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8-2000年获得了全市"十佳"乡镇党委称号和全市"三个代表"学教先进单位称号。农民摄影作品和藏书票作品多次获得了全国铜牌奖和江西省金牌奖。南港已成为"中国农民藏书票艺术之乡"和中国"苎麻之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