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作者丨田文

這篇長文,並非質疑和針對任何組織機構。我們只是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就體育用草而論——以化工和材料行業的思維,在中國足球“破草事件”的當下,表達我們對於天然草、人造草品類應用的某些觀點。

我們深知,一味甩鍋和追究,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唯有提出方法論和建設性意見,才是媒體人的目標和使命。

大道至簡,或許回到品類的起源,才能抓住事物發展的本質邏輯:比如人造草的發明,從長期看,本就是為了迭代掉天然草。

引子

這是混合草在國內頂級足球賽事的應用歷史上,第一次被公開推下神壇。

不過,在展開我們的觀點和論據之前,還是要從覆盤這個事件開始,或許從浮光掠影中,我們能找到一些“小變量”。

3月1日,主場對陣北京國安的比賽,不僅是武漢卓爾這個賽季的首秀。同時完成首秀的,還有來自荷蘭Greenfields公司的混合草坪——在武漢卓爾俱樂部主賽場武漢五環體育中心,當時呈現了相對高水準的專業足球賽事場地。

武漢五環體育中心是專門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新建的體育場館,作為這個賽季武漢卓爾的主場來使用,也意在提前為10月軍運會的足球比賽積累設施保障、競賽組織方面等方面的經驗。

就在中超聯賽首秀之前,《長江日報》記者曾實地考察了這片場地,這次“探營”以“攻堅決戰迎軍運”為專版,並於2月28日刊發在了《長江日報》第6版上,在三篇系列文章中,《為軍運會足球賽積累經驗》一文,從武漢五環體育中心的球場、燈光、草皮、結構、交通等幾方面均給予了全面的探營式報道,其中,對當時的草皮情況是這樣描述的:

【草皮】

世界一流,能夠保證四季常綠

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體育場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走進體育場,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坪映入眼簾。對足球賽而言,比賽草坪是最重要的硬件之一。而這裡7800平方米的草皮全部花重金從荷蘭引進。

胡雷嵩介紹,3月中超開幕時正處於草類生長的冷季,而軍運會足球賽事在10月處於暖季。為了保證草坪四季常綠,採用了世界最新技術,即天然草加人工草的混合草,其中天然草採用冷暖季交替型草,能夠保證不同季節及溫度下草的生命力,應對四季比賽需求;同時摻入7%至10%人工草,可增加草坪整體的韌性和耐久性,為高強度比賽提供有力保障。這幾日,武漢卓爾隊一直在此適應場地,教練和隊員對草皮的質量都非常滿意。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2月末,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拍攝的武漢五環體育中心足球場照片

根據長江日報記者的現場考察和新聞報道,可以看出,這片場地的軟硬件設施應該是良好的。

而那時,應該誰也不會想到,一個月後,這片場地會因為“草皮條件達不到中超聯賽的要求,比賽被延期舉行”,而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根據李鐵微博公開的照片可以看到,短短一個月時間,綠茵場地已經變成“菜地”。

4月5日,武漢卓爾職業足球俱樂部發布比賽延期公告,稱由於場地在間歇期進行了冷暖草交替轉換,加上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比賽場地草坪質量較差,報經中國足協研究決定,為避免對比賽精彩性及聯賽品牌造成不良影響,故決定延遲至5月8日19:35舉行。

隨後,武漢卓爾隊主教練李鐵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將輿論帶至沸點。

接著,河南建業俱樂部就比賽因草皮質量問題被推遲一事向中國足協提出抗議,並依聯賽規程提出了“判罰武漢卓爾隊0:3負”的要求。

4月10日晚間,中國足協新聞辦發佈題為《中國足協通報賽事延期相關情況後續將展開草坪整改專項督查》的官方微博,在文中,中國足協對此次賽事延期給球迷朋友們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並對武漢賽區提出批評,表示將督促其對比賽場地抓緊整改,確保比賽質量。同時,中國足協還強調,後續,中超聯賽將聯合各賽區,開展對各賽區草坪質量專項督查,繼續狠抓賽事質量管理,確保球迷觀賽服務措施落到實處,為廣大球迷提供更滿意的觀賽體驗。

隨著中國足協的回應,這場輿論風波雖被暫時劃上句號。但在覆盤之餘,我們不難發現:這是混合草在國內頂級足球賽事的應用中,第一次被公開推下神壇。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李鐵教練對草皮質量提出質疑

李鐵教練質疑的這片草皮,來自荷蘭Greenfields公司,是混合草皮,所謂混合草,從成分來看,其中天然草依然作為主體,佔比93%,人造草輔助葉片佔比7%。

據相關媒體報道,這款草皮是目前全球唯一實現可移動的混合草坪,2017年曾成功應用於新加坡國家體育場主場,並在兩年時間內實現了16次(8個來回)的移動轉場,完美承載了新加坡的職業足球、職業橄欖球、田徑比賽等體育賽事。此外,還保證了演唱會等其他商業活動的場地使用,大幅提升了體育場的運營使用效率。

追溯:天然草坪與人造草坪各自的“痛點”

混合草坪是近幾年興起的草坪,在此之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是人造草坪和天然草坪。不過,天然草坪與人造草坪各自均具有較明顯的優劣勢。

從建造、維護等角度說,天然草坪的建造內容更為複雜,包括坪床清理、灌排水系統設計與安裝、土壤改良、坪床平整、播種、幼坪管理等,雖然建造費用低但對養護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養護費用亦很高,且場地表面形狀易變,受季節性較強,不同質量要求主要依靠建造水平及草種選擇來實現。

相對而言,人造草坪建造工序固定簡單、技術容易掌握,建設步驟主要包括基礎層處理與建造及人造草坪層的鋪設,雖然建造費用高,但是養護費用低,受季節性影響較小,且表面形狀持久、均一,更為平整。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1】

從上述角度來看,人造草坪的優勢比天然草坪似乎更大些,但從使用角度來說,天然草比人造草坪更具優勢。

體育用草行業的專業人士和國內幾大生產體育用草廠商研發部門的技術大牛,曾經在不同時期在不同的媒體報端,分別從場地彈力、摩擦力、對球員關節損傷的影響、戰術打法等角度,對人造草坪和天然草坪進行過測評,在這裡我們做一個整體梳理和彙總:

1. 兩種場地彈力對足球運動的影響

由於天然草坪足球場的天然草植物纖維彈力有限,因而足球在天然草坪上的彈力總體較小,高空球或者是反彈球落地後彈起的高度都不是很高,便於運動員接、停球和控制球。

然而,人造草坪足球場地的人造草多是塑料纖維造就,因而決定了其具有很好的彈性,高空或者半空飛來的足球落到上面反彈上來的力量也會很大。

這就意味著如果在比賽中高空球或者是反彈球力量太多的話也不便於運動員接、停球和控制球。要求運動員必須從新調整自己的停球位置,判斷好足球的反彈高度和路線,對運動員固有的技戰術產生了影響。

2. 兩種場地摩擦力對足球運動的影響

天然草坪足球場的植物草纖維對於足球的摩擦力不大,因而決定了足球在天然草坪上滾動的速度較快,滾動的距離較遠。

然而人造草坪足球場地的化學纖維草對足球的摩擦力較大,皮球落到人工草皮上要澀一些,且滾動速度較慢,滾動距離相對較近。

滾動距離可反映草坪表面的光滑程度,測定方法一般是將標準賽球置於一個高1m、斜邊與水平面成45°角的三角形測架上,使球沿滑槽下滑,測定球接觸草坪到球停止滾動後的距離,這一距離越長,表示草坪上表面越光滑,反之則草坪越粗糙。

滾動距離在3~12m時最佳,滾動距離為2~14m時為可接受範圍。

由測試得出,天然草坪場地的滾動距離在4~15m;人造草坪場地滾動距離在1~10m,從測量的結果可以看出,人造草坪的場地明顯比天然草坪的場地的摩擦力要大,而且人造草皮大的摩擦力也迫使運動員在同樣時間、同樣強度的運動下消耗更多能量,過早出現疲勞,嚴重影響了運動員技戰術的發揮。

3. 兩種場地足球場對球員的關節損傷的影響

我們看比賽直播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天然草皮在激烈對抗下整塊草皮掀飛的畫面,可別認為這是草皮不結實,草皮根部甚至連帶土壤的起飛,實質上對各個關節部位都起到了保護作用。

而在人工草皮上,頂多頂飛一些膠粒,所以各關節和韌帶會在這些激烈動作中承受了更大的應力,自然容易造成拉傷和損傷。上面也說到,人造草皮上的球速更快,回彈更高,這在無形中加快了比賽節奏,而快節奏的對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傷的幾率,同時,很多來球給球員的反應時間較短,也可能造成一些下意識的非常規動作,導致受傷。

但是,我們所接觸到的天然草皮的平整度很難與人造草皮相媲美,由於地面坑窪也很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另一方面,在天然草坪踢球會讓球員產生做高難度動作的衝動,例如滑鏟、倒勾等,其實也會增加受傷的概率。

4. 兩種場地對全隊戰術打法的影響

由於人造草坪足球場地的彈力和摩擦力都比天然草坪足球場地的大,本來先設定好的戰術,由於場地的原因,不得不再臨時重新佈置新的戰術。但是這樣的戰術打法沒有經過長期的配合,因而決定了足球全隊的戰術打法受到影響,尤其是喜歡長傳衝吊戰術的球隊來說,人造草坪足球場地過大的彈性會造成足球運行軌跡的變化,進而嚴重的影響了戰術配合的成功率。

對一些體能較差的球隊來講,人造草坪足球場地有著對足球和運動員的足球鞋較大的摩擦力,因而運動員在同樣時間同樣強度的運動情況下會消耗更多能量,過早出現疲勞,原定的戰術配合就會成效不大。

對於習慣於打短傳配合的技術型球隊來說,人造草皮對球較大的摩擦力會影響到球的滾動速度和滾動距離,進而影響運動員控制比賽的節奏。 【2】

可以看到,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天然草坪更具優勢。

不過國際足聯卻很早就預判到,相較於維護成本較大的天然草,人造草坪球場更利於推動足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同時,隨著高分子材料技術的不斷高速發展——優秀的人造草坪,在性能上已經可以無限接近於天然草坪。

由此,國際足聯提出了人造草坪足球場的評估標準:人造草坪品質理念(FIFA quality concept for artificial turf),並從2001年開始,推動人造草坪場地“FIFA推薦認證”。

之後的2004年2月28日,國際足聯在第118次全會上做出允許職業比賽使用人造草皮的決議。

2005年,國際足聯正式頒佈了人造草坪的認證標準,並在2015年提高了認證要求,更新了認證標準。

FIFA推薦標誌,只頒發給那些通過一系列嚴格的實驗室及場地測試的人造草坪足球場,而不僅是單塊草皮,因此,製造商首先必須通過實驗室測試,包含產品鑑定、耐久性、耐候性、球員(或者球)與草皮表面的相互作用性能測試。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去年8月,國際足聯網站公佈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全球共有27家企業獲得FIFA認證,其中7家人造草皮優選供應商(中國江蘇共創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在內),20家合格供應商(中國廣州傲勝人造草有限公司、北京火炬生地人造草坪有限公司、青島青禾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在內)。

目前,FIFA人造草坪品質概念,分為FIFA推薦2星和FIFA推薦1星兩類級別,其中2星的場地,可以舉辦FIFA決賽階段的任何比賽和歐足聯(UEFA)的高級別賽事;1星的場地;則主要是用來舉辦FIFA初級比賽和其他類型的活動。

從人造草的發明和誕生,以及國際足聯對人造草品質的測評體系來看——代表著人造草在足球場地上使用的性能已經被官方認同,且應用場景可以和天然草媲美。

國際足聯有天然草的認證嗎?

答案是:沒有。

因為影響天然草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測評因素太多、太複雜,比如不同的地緣性、多種氣候溫差、草種的適應性,等等,可控性太差,沒法設定一個標準化體系來測評。

然而即便如此,多年來,大型頂級賽事仍一直沿用天然草坪,職業運動員們也大都只習慣於在天然草賽場上馳騁。

而如果能使天然草與人造草優勢互補,一切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在這樣的背景下,混合系統草坪誕生。

榮耀與困頓:混合系統草坪的“焦慮”與“不安”

混合系統草坪,顧名思義,就是將天然草坪和人造草坪相結合,取長補短開發出的一種混合系統草坪,分為植入型草坪和草毯型草坪。

植入型混合系統草坪,是將20cm長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人造草絲通過電腦控制的機器植入場地表面,其中18cm人造草絲扎入地下,2cm人造草絲露出地面,植入密度為2×2cm。植入操作可在播種前、成坪後或草皮塊上進行。植入型混合系統草坪又被稱為永久型混合系統草坪,該種混合系統草坪完工後無法進行移動、拆卸、更換,也無法提前在草坪基地進行培育、草坪換卷。由於使用大型植入機器,施工週期長、修復成本高。人造草絲密度低,一般在1000-2000左右,對整個場地加固效果有限,且無法承擔綠化或運動作用。

草毯型混合系統草坪是將人造草毯鋪設在根系層上,填充砂和其他聚合物質後將人造草絲梳理直立再進行播種,天然草根系穿過草毯底部並保持系統穩定。可在場地現場施工並播種,也可在草坪基地提前種植好後移入場地。根據使用的人造草毯類型的不同又分為編織型混合系統草坪和簇絨型混合系統草坪。目前,鳥巢使用的就是編織型混合系統草坪,這也是國內第一片使用編織型混合系統的草坪。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去年11月9日,國家體育場天然人造科繽混合草坪系統新聞發佈會在鳥巢舉行

混合系統草坪因既具有人造草坪耐踐踏、耐磨損的優勢,又具備天然草坪專業性和安全性能滿足運動場地使用要求,所以很快成為大型賽事的寵兒。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在混合系統草坪上進行,這在世界盃歷史上尚屬首次。這次亮相,也成為混合系統草坪發展的一大里程碑事件。

承辦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的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鋪設的是來自英國坎布里亞的SISPitches公司的混合草坪——SISGRASS,其中含有95%的天然草,輔以人造草。據瞭解,SISGRASS對外稱具有5大優勢:

一是先進的GPS定位,能精準地安裝到球場;

二是鋪設時間更短,但使用壽命是常規草皮的3倍;

三是這款草皮含有獨特的、柔然的聚乙烯纖維,能最大程度化讓球員感到舒適;

四是即便是承辦非體育賽事(如大型演唱會等)之後,草皮遭到踐踏,也會更快地復原;

五是與天然草皮相比,此款草皮沒那麼嬌貴,無需額外維護。

混合草坪系統在近幾年有多受歡迎,或許從SISGRASS的應用上就可見一斑,據瞭解,英超赫爾城的主場、英冠球隊德比郡、切爾西的科巴姆訓練基地、英格蘭國家隊集訓的聖喬治公園等球隊,用的都是SISGRASS的混合草皮。

此外,非出自SISGRASS之手的著名球場,如西班牙的伯納烏球場、英國溫布利球場等,也均開始使用混合草坪技術。

人造草坪,請你來給“菜地足球場”徹底說再見!

◢西班牙伯納烏球場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和震撼。良好的草皮條件是高質量足球比賽的基礎,不僅可以提高踢球的質量,甚至還會直接影響電視轉播和觀眾體驗。

一時間,似乎這種結合了天然草與人造草所有優點於一身的混合系統草坪,已經成為綠茵場的“正解”。

使用壽命長、無需額外維護、遭到踐踏會更快復原、讓球員感到舒適……混合系統草坪似乎已經被奉上神壇。

但現實中,混合系統草坪真的有那麼“神”嗎?

一個例子可以佐證:在2018世界盃決賽前期,FIFA官員曾到訪聖彼得堡體育場,發現體育場為半封閉球場,頂上有一塊透明玻璃可補充光照,但是依然不如開放式球場接受光照條件充足,所以聖彼得球場在養護管理中使用了補光設備以為草坪提供充足的光照條件。

可以看到,即便是混合系統草坪也依舊很嬌貴,不需要特別維護是不可能的。光、溫、水、養分、氧氣、雜草、病蟲害管治、踐踏維護等因素,對於養護好混合草坪來說,依舊是非常重要的,如同精心呵護天然草一樣,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不能出錯。

而如果因為是混合系統草坪就對養護有所懈怠,結果也是慘痛的——比如,武漢卓爾主場武漢五環體育中心的那片足球場地。

據武漢五環體育中心草坪供應商荷蘭Greenfields公司在今年對外發布的媒體通稿裡表示,其所帶來的這款歐洲專業級可移動混合草坪的應用,能給中國足球各級聯賽、大型綜合性體育場的運營、專業訓練提供一種全新的高性價比場地解決方案,可以在同等養護條件下,提高同等級別天然草場地3倍的使用時間,同時大幅提升天然草坪的平整度和耐踐踏性能,這對改善目前中國足球比賽場地條件,徹底消除“菜地”足球場是理想的方案。

但實際結果已經呈現在眼前:不止3倍使用時間沒有達成,1個月的時間裡,草地就已經成了“菜地”。

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對於南北差異、溫差等因素給草帶來的性能變化預計不夠,此外,養護不專業的可能性最大——這種草種上之後的一年,屬於精心養護期。出現“菜地球場”,養護不到位的可能性最大。

同時,還有人質疑:倘若追根溯源,荷蘭Greenfields公司提供的混合草系統是新鮮的系統嗎?

其實,熟知體育用草歷史的業內人知道,這個混合草系統,並不是目前最先進的系統,而是上個世紀90年代就在用的產品,只是沒有被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它仍脫不了那“鵝黃色的底子”——混合系統草坪依舊是天然草的基因,換湯不換藥,屬於天然草的侷限還是擺脫不了;而Mix、hybrid等傳播噱頭,貌似會使人們自然想到“集兩家之長於一身”,但現實往往是:限於中間狀態,處於不上不下的困頓。

這樣的批評是否太過刺耳?我們並非針對某個公司或某款產品——我們是針對混合草這個品類的足球場應用,在中國的氣候及自然條件下所產生的高養護成本。

那麼,你又會問,國內有更先進的混合草系統嗎?

有。在哪呢?

據筆者瞭解,中超大連一方隊的主場,不久就將鋪上號稱“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混合草系統”。屆時,體產百家還會跟進報道這款最先進的混合草。但願它不會成為下一個“菜地球場”。

長達50年的自我迭代:人造草依然在“革命征途”中

讓我們大膽地嘗試一次“假設論”,設想下:未來全世界的足球場,全部都是人造草坪。

實際上,為了獲得人們認可,人造草坪已經自我迭代了50多年,並經歷了四大發展階段。我們再來簡單回顧下。

時間回溯到1966年4月,當時最大的室內體育場——休斯頓的太空巨蛋體育場與往常一樣,靜靜地等待著棒球聯賽的開賽。與以往不同的是,開賽前,Chemstrand公司在棒球場鋪設了世界上第一塊人造草坪——“Astroturf”(阿斯特羅草)。

自此,人造草坪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隨著太空巨蛋球館對於人造草坪的成功運用,人造草坪一時間風靡北美的各大體育賽事。

第一階段的人造草,是以“阿斯特羅草”為代表的產品。它主要以尼龍6(聚酰胺6,PA6)經過拉絲,編織在基布上,沒有添加任何填充物,尼龍這款材料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當時作為纖維產品的新貴,其最突出的優點是耐磨性高於其他所有纖維,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當拉伸至3-6%時,彈性回覆率可達100%;能經受上萬次折撓而不斷裂,同時,在纖維強度方面,尼龍比棉花高1-2倍,比羊毛高4-5倍,摩擦係數低,這些無疑非常貼合運動草坪的使用性能,但是問題又來了,尼龍6同時作為工程塑料,是可以代替鋼、銅、鐵等金屬材料的存在,所以使用尼龍6製成的人造草坪,其特點就是硬,特別硬,人在這種“鋼絲”草皮上運動很容易灼傷皮膚,同時由於尼龍6的耐光性並不是很理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戶外使用,而且因為沒有添加任何填充物,整個人造草坪的彈性非常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稱第一階段人造草坪產品為“地毯產品”也不為過,不僅如此,使用尼龍6製成的人造草坪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此後幾年,人們發現可以使用聚丙烯(PP)來代替尼龍6來生產人造草絲,人造草坪迎來了第二階段的發展。PP材料的力學性能,在眾多高分子材料中算是比較優秀的,強度高、彈性優良,成本相較於尼龍6來說也大大降低了,人們也在人造草坪中添加了石英砂來增加其草坪彈性,嚴格來說這算是人造草產品的一個過渡期,第二階段的人造草坪雖然在成本,草絲軟硬程度以及草坪回彈性能等性能都有一定程度地改善,但草絲硬、彈性不足、耐候差和易灼傷皮膚的缺陷依然明顯。

20世紀70年代左右,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被研發成功,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相比,LLDPE具有更好的抗衝擊強度、耐抗穿刺性、拉伸強度和耐環境應力開裂性,又有良好的柔軟性和拉伸性,以LLDPE為原材料的人造草草絲纖維,是屬於人造草發展史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草絲柔軟程度相較於尼龍6和PP有了質的飛躍,各項運動性能相較於在添加適量的紫外線吸收劑、色母等材料後紡織成絲,覆織到聚丙烯纖維加強層的底背上,製成漂亮美觀的人造草皮。草坪鋪裝後填充物一般分為兩層,填充物底層為酸洗過的石英砂,石英砂經酸洗後,去除了石子的尖銳角,且沒有任何雜質;上層為橡膠粒子。橡膠粒子最好為原生橡膠所產粒子,這樣鋪裝後的人造草坪質地柔軟,緩衝性能良好,對運動員的傷害較小,

至此階段,人造草坪在性能上已經非常接近天然草坪。

第四階段的人造草產品,在已完全滿足運動場地基本使用的情況下,人們對人造草的研究朝著高標準、高要求、功能化、環保可回收等方向發展。這個階段除了單一的網狀以及單絲產品產品外,還出現了直曲混合等產品,材料有PE與PP混合,PE與尼龍混合,在這些產品以鋪設單絲草為主,追求卓越運動性能,配合捲曲絲使用,輔以更理想的外觀,以貼近安全、休閒等運動需求。還有一些人造草產品放棄了丁苯乳膠底背,採用聚烯烴類熱熔膠產品作為人造草產品的背襯,整個人造草產品都是聚烯烴系列材料構成,真正達到了人造草坪產品的100%可回收。【3】

發展到今天的體育用人造草品類,技術和應用上都已經非常成熟,上文也已經提到,FIFA已經對優質人造草的使用予以了認證和認可。但對於高級別的大型比賽這一使用場景來說,作為產品使用者的運動員們,卻依舊始終對人造草“愛不起來”。

2015年於加拿大進行的女足世界盃,就是一屆完全在人造草坪上進行的賽事,雖然整屆賽事被認為非常成功,但人造草卻並沒有因此成為討喜的存在。甚至一些球員還向人權法庭進行申訴,她們認為國際足聯和加拿大足協完全使用人造草這一決定存在性別歧視。儘管這一起訴最終被撤銷,但可以看到,關於人造草的爭議始終存在。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伴隨人造草而來的質疑,主要在於其依然有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如:人造草皮柔軟性不夠、接觸摩擦時對皮膚的保護性不強、午間降溫性能有限(目前這項技術還不夠成熟,只能降溫1-2°)等問題,以及運動員本身對使用人造草坪的心理障礙等。

不過無論怎樣,大勢正推動著我們——向人造草點頭。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在國內,人造草產品從2001年只被少數專業俱樂部所接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也加入到人造草產品的使用行列,人造草產品已經步入了一個發展速度空前的新階段。

1972年,維納布爾斯與作家戈登·威廉姆斯合著了一本名為《他們曾在草地上踢球》的小說,書中預言了天然草坪時代的終結。

或許天然草坪永遠都不會完全從足壇消失,但這永遠無法成為勸說從業者們放棄研發出天然草坪替代品的阻礙。

畢竟,隨著人造草不斷地自我迭代,已經宣誓著對行業革命的決心。天然草被人造草全面迭代——是個長趨勢。

縱觀材料的世界,一項新技術從誕生到應用,往往要花上數十年之久。這導致很多化工領域和材料應用領域的技術更新異常緩慢,比如混凝土,其配方和材料技術的進步幾乎是停滯的;再如塗料行業、地面材料等等許多細分領域,都面臨著技術止步不前的窘境,這無疑阻礙了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

或許對於人造草行業而言,再發生第五次材料或技術層面的革命,就足以完成對於天然草的徹底迭代?那時,中國“菜地足球場”的歷史,或許就將徹底翻篇。

而這第五次人造草科技革命,極有可能就發生在中國的工廠裡,應用場景也極有可能從中國推廣到全球市場。而這,又何嘗不是多少化工人和人造草行業人的工作理想?


本文有三處參考文獻:

[1]陳夢瑤,宋桂龍. 熱血足球杯,看球是熱鬧,看綠茵對決才是正事[J].綠化與生活,2018,(6):34-37

[2]二少爺足球場人造草皮和天然草皮有那些區別?為什麼不盡量把人草造的接近真草?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68608/answer/149192083

[3]都市快報、當眾體育,學校操場是用天然草坪好還是人造草坪好?https://mp.weixin.qq.com/s/gBT9JVh1222wc1UxDRaqX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