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教育教學知識(小學)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白板說”, 認為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這種觀點屬於( ).

A.外鑠論

B.內發論

C.多因素論

D.相互作用論

[答案] A

解析:外鑠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猶如一塊白板,它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人塗抹,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這種觀點即為一種典型的外鑠論。

2.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含義是指( ).

A.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B.人的身心全面發展

C.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

D.人的獨立個性全面發展

[答案] A

解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含義是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小龍明知亂扔紙屑是不文明行為, 但又總是管不住自己.教師應注重培養其(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答案] C

解析:道德意志是個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內外困難,實現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題幹中小龍明知亂扔紙屑是不文明行為, 但又總是管不住自己,屬於道德意志薄弱,教師應注重培養其道德意志。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佈的時間是( )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國教育法規之一。1986年4月12日六屆全國人 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於2006年9月1日實施。

5、學校在課外活動中舉辦安全教育報告會,這一活動形式屬於( )

A.小組活動

B.學科活動

C.閱讀活動

D.群眾性活動

答案:D

解析:眾性課外活動是組織多數或全體學生參加的一種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主要包括:報告和講座;各種集會;各種比賽;參觀、訪問、調查、旅行;社會公益活動等。

6、在教育調查研究中,有效問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於( )

A.20%

B.40%

C.60%

D.80%

答案:C

解析:有效問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於60%。

7、兒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2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答案:B

解析:維生素B2是各種黃酶(含有核黃素的氧化還原酶)輔基的組成成分,如果缺乏維生素B2,寶寶易患口角炎、皮炎、角膜炎、食慾減退、腹瀉等症。

8、紅色往往使人感到溫暖,藍色往往使人感到清涼,這種心理現象屬於( )

A.聯覺

B.感覺對比

C.感覺適應

D.感覺後像

答案:A

解析:各種感覺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聯覺"現象。。題幹中由顏色產生感覺,符合聯覺的定義。

9、在下列各種學習動機中,屬於內在動機的是( )

A.班級排名

B.老師表揚

C.家長鼓勵

D.學習興趣

答案:D

解析:內在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內在動機提供了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沒有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D選項正確。

10.學生學習了自然數以後,再學習複數,這種學習屬於()。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類屬學習

D.組合學習

[答案]A

解析:上位學習:也稱總括學習,是指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幾個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題,即原有的觀念是從屬觀念,而新學習的觀念是總括性觀念。在這些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較高的概念或命題時,便產生上位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繫的過程。

組合學習又稱並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係又非總括關係時產生的。

複數包含了實數和虛數,自然也包括自然數,所以是總括學習,排除BCD,正確選項為A。

11.為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將某個英語單詞變成小故事,這是運用了()。

A.複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認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通過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意義並促進記憶的一種策略。教師將某個英語單詞變成小故事,讓學生更好的記憶,正是運用了該策略。

12.在心理輔導中,小學生有時會把輔導老師當成自己的父母,以獲得情感的滿足。這種心理現象屬於()。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激情

[答案]B

解析:移情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會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過程。小學生有時會把輔導老師當成自己的父母,正是移情的表現。

13.按照美國學者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理論,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課程計劃屬於()。

A.理想的課程

B.正式的課程

C.領悟的課程

D.運作的課程

[答案]B

解析:古德萊德對課程概念體系進行了劃分得出了不同類型的課程: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悟的課程、運作的課程與經驗的課程。他認為正式的課程在內容上並沒有作多少修改,只是獲得了官方的批准、認可與推廣實施而已,故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課程計劃屬於正式的課程。

14.《學記》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蘊涵的教學原則是()。

A.直觀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答案]C

解析:“君子之教,喻也”意思為:高明的教師善於用啟發的方法教育學生,其具體內容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15.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張老師將“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擬定為教學目標之一,該目標屬於( )。

A.知識與技能目標

B.過程與方法目標

C.思想與方法目標

D.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答案] A

解析;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屬於學科基本知識。

16.在小學科學教材中,先呈現動植物的基本知識,接著是與動植物有關的生態系統知識,再是與人類相關的生態系統知識,這種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屬於( )。

A.直線式

B.螺旋式

C.並列式

D.循環式

[答案] B

解析:教材的編寫方式包括直線式和螺旋式。直線式就是把一門課程的內容組織成一條在邏輯上前後聯繫的直線,前後內容基本不重複。螺旋式教材編寫方式的特點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前後的教學內容有貫穿,並有利於學生強化知識體系。

17.某小學擬編寫一本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編寫這一教材的主要依據應為( )。

A.教學目標

B.教學內容

C.課程標準

D.課程計劃

[答案] C

解析: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各門學科的教學提出的統一要求和具體規格,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8.學完《雷鋒叔叔,你在哪裡》一課後,為了更好地達成“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的教學目標,老師佈置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種教學方法屬於().

A.練習法

B.實驗法

C.讀書指導法

D.實習作業法

[答案]C

解析: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其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題目中老師佈置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屬於運用讀書指導法進行教學。

19.為了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對做錯的題目暫不打“x",做對後再打“V“,這種評價屬於()。

A.延遲評價

B.絶對評價

C.相對評價

D.個體內差異評價

[答案]A

解析:所謂延遲評價,就是利用學生的期待心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時的評價,而是把評價的時間適當的向後拖延,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和自由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讓學生在完成思考過程、獲得頓悟之後給以恰如其分的評價或小結的評價方式。題目中教師的做法就屬於延遲評價。

20.當前我國小學階段課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A.分科課程為主

B.活動課程為主

C.綜合課程為主

D.校本課程為主

[答案]C

解析:新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主要通過開發和設置綜合課程的方式體現出來,提出“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

【參考答案】

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響: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教養方式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

22.簡述家校合作的途徑

【參考答案】

德育途徑:

(1)思想品徳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課外、校外活動

(3)勞動

(4)少先隊活動

(5)班會、校會、週會、晨會

(6)班主任工作

23.簡述《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關於教師專業能力的構成。

【參考答案】

(1)教育教學設計

(2)組織與實施

(3)激勵與評價

(4)溝通與合作

(5)反思與發展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現不好,學習成績直線下滑,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況,

班主任顧老師到小明家家訪。在同小明父親交流情況時,顧老師引用了一句古語:“養不教父之過。”小明的父親聽後很不高興地說:“顧老師,您這話欠妥,孩子是我生養的,我不送他到學校接受教育,剝奪他受教育的權利,那是我的過錯,現在,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你們教不好,這應是老師的過錯,怎麼能說是我們做家長的過錯呢?”結果,雙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問題: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教師與家長衝突的看法。

試述教師家訪的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

(1)材料中發生家校衝突的原因主要是未達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一些老師發現孩子的問題後只知找家長告狀,把責任往家長身上推,做法欠妥,讓家長對老師的要求產生牴觸情緒。

其次,很多家長片面的認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顧好就可以了,教育問題應該由學校全權負責,缺少與學校的配合觀念。造成了家校之間的衝突。

所以在家校相處的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應承擔相應的職責,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2)家訪注意事項:

1)提前與家長溝通做好相關準備,

2)明確家訪的目的性。

3)在家訪過程中注重實效性,與家長溝通中做到尊重、平等。

4)最終形成教育的合力。

25.王老師出示問題:毎棵樹苗16元,張叔叔要買4棵,經過協商,買3棵送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學生很快就有了以下兩種解法:

(1)16x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x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師習慣性的問了一句:“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小杰遲疑地舉起了手:“老師,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說不出為什麼,”這種解法王老師也沒預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嗎?面對這一情況,王老師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組織同學進行探討。

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這個16元也表示買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說“買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毎堁樹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師也露出了笑容。

問題:

(1)結合材料,評析王老師解決小杰困惑的教學行為。(10分)

(2)簡述教學過程中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的基本要求。(10分)

【參考笞案】(1)材料中,王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職業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王老師的教學過程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材料中王老師設計組織學生回答,善於啟發學生思維,材料中王老師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果後還引導提出,還有其他解法嗎?這些都體現了王老師把學生當作能動的主體。

其次,王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教育機智,材料中當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時,老師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另外也體現了王老師的生成能力。

最後,王老師體現了把學生當作獨立人格的人,發展中的人,材料中,當小杰有想法但是無法表達清楚時,老師並沒有遏制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而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學習,最終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小杰的疑惑的心情疏解了。

總之,王老師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岀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教學情況非常正常,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此題從引導、幫助、啟發學生、激勵鼓勵學生這些維度闡述也可得分)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髮展的過程,只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生成性資源以其具有的主體性、互動性、真實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等特點逐漸被人們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成的,是能進一步推動知識意義有效生成的“動力資源”,教師應及時捕捉、及時採擷,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資源·因此,教師應該樹立動態生成教學資源的理念。

第一、營造氛圍,生成資源

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一種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體驗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親情與關愛,得到的是激勵、鼓舞、感化和指導,使學生內心的想法盡情地表達。在這種情境下,學生產生和釋放的“能量”將是超常和無法預測的,精彩的課堂生成資源才可能隨時生成。

第二、抓住契機,開發資源

對於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我們要迅速思考作出判斷,如果是正確的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我們要堅決利用,反之我們要堅決摒除。

第三、善於傾聽,再生資源

新課程要求我們為師者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同時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發言,思考他們為什麼這樣提問、為什麼這樣回答?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資源再生資源。

第四、學會取捨,提煉資源

教師要提高開發利用生成性資源的教學智慧,從生成的角度來看生成性資源層出不窮,無處不在,然而並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資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準確洞察學生心靈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稍縱即逝的變化;還要善於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信息,見機而作,適時調整,煉就一身慧眼識金的提煉功夫,巧用有效資源,使學生能在活而不亂趣而不俗、新而不謬的空間裡暢所欲言,從而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總之,生成性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時時處處存在,我們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珍惜真正的、有價值的資源,使教學活動真正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同時我們教師一定要增強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藝術,使我們的課堂煥發出無窮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並按要求作答

驚弓之鳥

更羸(ying)是古時候魏(wei)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著魏王到郊外去打獵,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更贏說:“請讓我試一下。”

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ian),只聽得嘣(beng)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打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麼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裡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就掉了下來。”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文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導小學中年段學生學習,試以定教學目標(12分)

(3)更蠃看到大雁後作出了怎樣的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針對

該問題設計教學活動。(18分)

【參考答案】

(1)寫作特點: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空中飛的一隻大雁後,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小至更贏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係的句段組合來謀篇佈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懂得“能手” “直“ “大吃一驚“ “孤單失群” “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能聯繫上下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重點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從更嬴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

(3)語文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很注重積累,只要大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養成積累的好習慣,終有一天會厚積薄發。當然,一個聰明的人不僅需要勤於積累,還得學會認真觀察,善於思考。那麼,今天上課前我們先進行“搶答遊戲”,看看誰平時不僅積累得多還善於觀察、思考?第一關:看圖說成語,請看第二關(出示圖片):如果給你一張弓,不用箭,你能射下天空中正在飛翔的大雁嗎?

今天,就讓我們跨越時空的隧道,來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看看魏國的更贏是如何射落天空中正在飛翔的大雁呢?引出課題:《驚弓之鳥》

新授

1、感悟“更羸是一個射箭能手”

師:那麼請同學們說一說更嬴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自由說(更羸是個射箭能手…

師:課文是怎麼說的?生交流

2、自由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生交流。

3、讀懂更贏的話,體會更贏觀察、分析之間的聯繫

師: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拼命地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又從半空中直往下掉,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奇怪的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生交流。

師:誰來讀讀這段話。

師:這段話一共有幾句?你能從中讀懂什麼?生自由朗讀這段話。

師:反饋:讀第一句,你知道了什麼?(這是更贏一看到的,聽到的

大雁飛得慢,叫得很悲慘,更嬴看到這些,他想到什麼呢?生交流。

更贏看到大雁飛得慢,想到(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

更羸聽到大雁邊飛邊悲慘地叫著,想到(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師引讀:(它飛得慢,因為……它叫得悲慘,因為……,

你看,這幾句話中原因都在後面,結果在前面

正因為受過箭傷未愈,孤單失群,所以大雁聽到弦響,就(非常害怕)

因為心裡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因為拼命往高處飛,所以(就要使勁)因為一使勁,傷口就(裂開了);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它就掉了下來),教師相機板書

你們看,以上接讀的過程,就是更贏的推理,誰能用“因為....所以....

的句式將更贏的推理過程說一說。(一層一層地對著板書說,再請一生連起來說

課件出示 師:(對著板書)這段話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聽到。第二句由看到聽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聽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讓我們再來讀讀。

4、通過魏王前後的不同語氣,再次體會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5、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6、師:再讀全文,思考:你從這個故事中有什麼啟發?生暢談。

三、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驚弓之鳥》是一個成語故事,成語故事不但短小精彩,而且往往能給我們很多啟示,像我們熟悉的《守株待兔》、《畫龍點睛》等等這些都是成語故事,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拿來閱讀,相信你會受益匪淺。那麼再佈置一個回家之後的任務:放學回家請你仔細觀察家人的說話、走路、神態等,由此推斷一下他們今天的心情可能是怎樣的,寫下來。

27暫無

28暫無

29請認真閱讀下述材料,並按要求作答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教育教學知識(小學)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10分)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唱本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歌曲設計節奏教學環節並說明理由。(20分)

【參考答案】教學設計音樂:

(1)歌曲特點:《數鴨子》是一首有五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曲,C大調,4/4拍,歌曲以數鴨子的形式勸誡少年兒童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歌詞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完整地聆聽歌曲錄音,用聽唱的方式學會歌曲。能完整、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數鴨子》。

過程與方法:分小組邊唱邊表演,能夠自編動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思維,感受數鴨子兒歌的童趣。

音樂教學過程:

導入

聽賞《鴨子拌嘴》,師講這個故事。

師:在鴨子回家的路上遇見了一群小友,他們在做什麼呢?對了,他們正在數鴨子,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跟他們一起去數鴨子呀?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數鴨子》

(揭示課題,進入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

1、出示歌曲《數鴨子》,聆聽歌曲,歌曲當中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朋友,請小朋友們找出來,(休止符)

2、講解休止符:0四分休止符0八分休止符把0比作交通中的紅燈(遇到了就要停),出示節奏及練習打節奏:

xxxxx|xxxxx0|xxxxxxx|xxxxx0|

3、把休止符放入歌曲中,聽唱歌曲

4、再次聆聽歌曲,看看老師在做什麼?(手指操)你們想不想學?再次聆聽歌曲,一起做手指操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手指的時候也能熟悉歌曲《數鴨子》)

5、分工合作學習:生生合作(一組做手指操、一組對口形,反之第二遍。)

(設計意圖:對手指操進行復習,聽唱歌曲《數鴨子》,體會合作的樂,為小結作鋪墊,)。

三、表現歌曲

師:這首歌曲有幾段?哪一段描寫了鴨子的叫聲?(有兩段歌詞第一段唱了鴨子的叫聲,)

生唱歌曲的第一段,要他們仔細聽聽,師唱的跟學生的有什麼區別?(師唱的歌曲中,把鴨子改編成另一種動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在哪個地方改編歌詞,怎樣改編創作,為歌詞編創作鋪墊)

1、讓學生自己創編的歌詞及舞蹈並演唱。

2、完整唱歌曲,創造場景表演,師:我們一起再把《數鴨子》,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等下還需要小朋友上來表演這首歌曲,(兩個學生架起橋樑,學生飾演角色:老爺爺,小鴨,小朋友)生自編動作表演,並生評。

(設計意圖:為自己所學的歌曲表演場景,讓學生體驗再次合作的快樂。)

四、小結

師:小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引導生說到分工、合作。)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只要我們一起團結合作,就不怕困難。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並按要求作答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教育教學知識(小學)

題目要求:暫缺

參考答案:

重點:跨越式過竿體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起跳和兩腿依次擺動過繩的動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和身體的靈敬性、協調性,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跳高練習,養成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等優良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