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前不久,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這項籌備6年,建設9年,足足歷時15年的浩大工程,創了多個世界第一。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港珠澳大橋是全國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以及眾多建設單位通力合作的傑作。建設中遇到的很多核心關鍵技術一個個被客服、被突破。在這些優秀的科研人員中,不乏有年輕的博士,還有眾多年過六旬甚至年過九旬的”兩院“院士。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位央視為之點贊,為築夢中國奉獻一生的同濟”90後“院士——孫鈞。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港珠澳大橋集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於一身,大橋建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大橋上留下的“同濟元素”讓人激動不已。同濟的建築工程可以和清華的相提並論,甚至部分專業比清華的還要好,毫不誇張的說,有超級工程的地方就有同濟人的參與。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今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教授孫鈞站在港珠澳大橋東島非通航孔橋的橋面上,眺望大嶼山與伶仃洋,他說“來了這麼多次,這次心情最輕鬆。”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已經93歲高齡的他多次趕赴港珠澳大橋指揮部“望聞問切”,客服了港珠澳大橋的不少難題。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隧道深埋在外海海底,它的長度和埋置深度都達到世界最長、最深的規模。由於這項“超級工程”涉及很多全新的技術,其蘊含的巨大工程難度都是過去不曾遇到過的。已至耄耋之年的孫鈞,頻繁地往來於上海和珠海,奔走於工地和會議室,前前後後參加各類技術風險評估會、諮詢會達數十次。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孫鈞院士曾參與過多個國家超級工程,例如青藏公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洋山深水港、長江隧橋等超級工程。孫鈞老先生在同濟大學決定創辦隧道與地下專業的時候,孫鈞擔任首屆教研室主任,從此孫鈞老先生將畢生精力傾注在了學術方面。如今,耄耋之年的孫鈞依然時常出差調研,他經常說到:”我一直密切關注國家大事,一旦祖國有需要的時候,我一定義不容辭“。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參加三峽工程建設(右二為孫鈞,1993年

正是由於像孫鈞這樣的老先生不辭辛苦,努力攻堅技術難題,今天的港珠澳大橋才得以如期通車。在這裡我們都應該對孫鈞這樣的老先生點贊。也祝願孫鈞老先生身體健康,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

解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的這位“90後”,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點左上角關注,或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位老先生。小編會持續輸送優質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