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發現疑似抗戰“碉堡”工事,桃花深處尋覓當年的硝煙。


盧氏縣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山樑,叫黨家山,自東向西拱衛著盧氏山城。好友說他在黨家山西窪嶺上發現有抗戰工事,有一座碉堡、一個地洞和縱橫交錯的壕溝。根據他的判斷,應該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時期的產物。遠遠望去,山上樹木叢生茂密,山桃花開的正豔,在好友的帶領下,一行三人向山頂爬去,尋覓舊時的硝煙。

山上沒有路,鑽叢林,攀援而上,半山腰上有明顯的人工開挖的壕溝,特別是在東西走向的山脊東頭,出現了一條兩三米深的斷壕阻斷了東側上山的來路。經過歲月和風雨的侵蝕,壕溝長滿了灌木,密不透風,鑽不進去人。

距斷壕不遠處,就是好友首先發現的“碉堡”,“碉堡”用混凝土澆築,分別在東、西、北三個方向留有方形孔。既可以做觀察瞭望口,更是直接射擊孔。自己不懂得軍事工程構造,也說不出個一二三。通過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這三個孔的背後就是縣城,東西北三個方向正是洛寧、靈寶、陝州等來盧的方向。


“碉堡”全部是混凝土構造,長滿了厚厚的苔蘚。已經沒有蓋子,只剩下一個淺淺的地坑,長滿雜草,已經開始發綠。西側的出口處長著一棵一人高的灌木叢,向後是一條壕溝,沿著山樑一直向西延伸。

這是“碉堡”正東方向的一個射擊孔。據黨家山當地一位老人介紹,在抗戰時期,確實有軍隊徵集當地民工向山上背沙和水泥,至於幹什麼用的,老人並不清楚。老人說,當時幹活時,還管吃的,有力氣幹活。

站在“碉堡”的位置向西眺望,夕陽已經騎在山樑上,為西邊的窪地披上了一層彩霞。萬道霞光下面的那一條山溝是白水峪,是盧氏北出杜關,直通陝州和陝西潼關的大道。這個山樑正好可以扼守咽喉。

山樑的東側,呼北高速從半山腰通過,而水峪河的溝底,則是209國道。再遠處,則是洛河盆地的東沿,是洛寧進出盧氏的通道,佔據這個山樑,也就扼守住了東方洛寧方向對盧氏的進攻。

“碉堡”的西側出口直接連著一條壕溝,沿著山脊一直向西延伸,貫穿整個山樑。一直到西側的山頭處,再次出現一個斷壕,掐斷了山樑兩頭上山的通道。以山樑上的壕溝為軸,縱橫交錯著多條壕溝,有的荊棘叢生,有的綠草茵茵,現在看起來淺淺的,在當年,應該是比較深的。

在西側嶺頭的制高點上,好友跳下一處土坎,指著一處雜草湮沒的洞口說,這個就是地洞和暗堡。洞口垮塌被掩埋了,前幾年才被挖開一個小口,現在如果有手電,可以鑽進去看看。裡邊塌方嚴重,已經不能貫通。

這樣的洞口以嶺頭的最高處為中心,西側有一個出口,出口處是一條壕溝,直通山下,就是夕陽落山的地方。

南側有兩個出口,雖呈並排方向,但中間有一個夾角。通向縣城方向,山下坡面陡峭,但也有窄窄的壕溝相通。山腰處有耕地,但上半部過於陡峭,並沒有上山的路。因為沒有手電,就沒有進洞,但從洞口可以看到裡邊全是土,沒有混凝土的痕跡。

夕陽還沒有落山,西南方向的窪地在夕陽下絢麗多彩,一層層梯田的外側,一樹樹桃花點綴著山坡,樹木已經長出了綠葉,給黃土地帶來了無限生機。遠處的行道樹,整齊地排列著,共同守護者安靜祥和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