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疲軟”亞瑪芬體育和存貨週轉變慢 安踏如何破局?

從晉江出來的運動企業,有兩個運動品牌這兩年來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一個是走上紐約時裝週和巴黎時裝週且逐步變潮的李寧,另一個則是2017年市值突破千億港元且發展勢頭迅猛的安踏。

從福建晉江走出的體育品牌——安踏正突破競爭激烈的重圍,衝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全球範圍內成為第三大運動品牌。

日前,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2019中國最有價值的500品牌”排行榜,安踏進入前100,且作為唯一一個服裝品牌進入前百榜單。

或許藉助於中國體育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安踏近幾年來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在依靠資本運作及品牌的表現出色中實現了業績的高漲,也賺足了大眾的眼球。在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外,安踏也面臨著存貨週轉變慢、經營利潤率下降的挑戰。

▋業績高漲下的存貨週轉天數上升

安踏發佈年度財報顯示,2018年營業收入實現2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4%,淨利潤實現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9%。安踏2018年的業績達到了連續5年保持雙位數增長的幅度,且創下了安踏集團有史以來最佳業績數據。

但是查看財報發現,雖然安踏的經營溢利增長42.9%至57億元,但經營溢利率卻出現了下降,從去年的23.9%降到今年的23.7%,即便是0.2%的減幅。據業內人士分析,安踏的經營溢利率下降很大一個原因是安踏的廣告及宣傳開支上升,數據從2017年的10.6%增長到了12.1%。

其實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為助力童裝業務的發展,3月安踏宣佈著名童星張悅軒成為安踏兒童的代言人;5月安踏攜手球員代言人克萊‧湯普森開啟“要瘋”系列的宣傳及安踏公益大使的活動;10月,安踏簽約著名NBA球星戈登‧海沃德為代言人;此外,安踏還贊助了斯巴達勇士賽且亮相各大世界賽事。眾多的廣告與宣傳都增加了安踏的成本支出,致使經營溢利率在一定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也存在著庫存問題,且存貨週轉天數也在上升。據數據顯示,安踏存貨週轉天數從2014年的57天上升到2018年的約80天,且連續五年呈現上升的勢頭。存貨週轉天數的上升可能與安踏近幾年的直營銷售佔比增長有所關係,直營銷售上升會一定程度造成市場拓展緩慢,進而導致存貨增加大大提高了企業的交易成本。

同樣的問題李寧也遭遇過,2009年李寧開啟國際化拓展的戰略,並開始大量開店,但在2011年遭遇反彈效果,店面數量多也促使庫存嚴重積壓,最後李寧只能做出了大量裁員關店來緩解成本輸出,並在2012年國內第一大運動品牌位置被安踏取代。

▋組團併購巨頭亞瑪芬體育的憂慮

安踏收購的國際運動品牌FILA在2018年迎來了爆發且成為集團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也為集團進軍國際化提供了信心和經驗。對此也有眾多的國內品牌紛紛效仿安踏的做法進而通過收購海外品牌來進行國際化的擴張。

貴人鳥2016年代理了美國運動品牌AND1在中國的商標運營權;361度與芬蘭公司One Way Sport成立合營公司,在國內銷售One Way旗下產品;李寧手裡握著三個國際品牌的經營權,分別是意大利運動品牌Lotto(樂途)、法國戶外品牌Aigle(艾高)和美國舞蹈和瑜伽服品牌Danskin。貴人鳥、361度、李寧擁有著國際品牌的銷售經營權,但為企業帶來的效果是甚小細微。同時也別忘了,安踏收購FILA是經過10年的培養與沉澱才有今天的成績。

藉助收購FILA的經驗,安踏在2018年12月宣佈,將聯合中國私募基金方源資本、Lululemon Athletica創始人Chip Wilson及騰訊組成投資者財團,收購亞瑪芬體育所有已發行及發行在外的股份,交易總價為46億歐元。消息一出迎來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並被稱為中國服裝行業目前交易規模最大的海外併購。

今年4月初,安踏發佈公告稱收購亞瑪芬體育程序完成,雙方即將進入支付流程。對於完成亞瑪芬體育的收購,對安踏也許是一個飛躍性的決策,這有利於幫助安踏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助力集團業績有了另一維度的提升。

但也有人對於收購亞瑪芬體育能否助力安踏進入業績的爆發持有懷疑觀點。這在於亞瑪芬體育業績正處於一個“疲軟期”,2018年亞瑪芬體育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26.78億歐元(約202.91億元人民幣),利潤為2.31億歐元(約17.5億元人民幣),全球銷售僅有4%的增長。

有業內人士分析,安踏斥資鉅額收購亞瑪芬體育,在近幾年內對集團的業績不會有較大的提升,也許會拖安踏業績的“後腿”。

雖說安踏收購FILA帶來了足夠的成功經驗,但也不能完全套用在亞瑪芬體育身上,畢竟要“因材施教”。所以安踏未來對於亞瑪芬體育的運營也不一定是非常成功。如果是這樣將影響到安踏的未來發展,對安踏在2025年實現的“小目標”——千億流水造成困境。

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安踏收購亞瑪芬體育後使之陷入發展困境,必將拖累此前丁世忠定下的10年規劃。

其實,無論是存貨週轉天數上升還是併購亞瑪芬體育以實現國際化,都對安踏集團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風險。存貨如果過高就容易形成一個需求與供應不平衡的,從而增加的企業的生產成本,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安踏要如何及時維持存貨週轉天數的平衡是一個急需思考的問題。此外,海外併購能助力企業更快捷、更方便打開國際市場,但存在一個週期長、風險高的局面,且收購的品牌本身發展也會存在一定的約束力,對安踏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挑戰。

在承受著存貨週轉天數上升和經營溢利率下降的壓力下,收購亞瑪芬體育能否助力安踏迅速打開國際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實現快速的飛躍?這更需要市場和時間來給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