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冒出26000多家“困難”企業,包括森馬...

溫州冒出26000多家“困難”企業,包括森馬...

村子裡(讀者群)每天都有很多新鮮事,今天的熱點是討論困難企業的社保費返還。

起因是一個村民發了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的一個公告,以及公示的企業名單。

關於溫州市區困難企業社保費返還名單的公示

為貫徹《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8〕50號)文件精神,經溫州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市區2018年度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且裁員率不高於5%的相關困難企業,予以返還企業及其職工2018年度實際繳納社保費的25%。其中,相關困難企業不包括國有企業(含國有全資、控股、控制企業)、嚴重失信企業和菸草加工業、石油化工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採礦業、水泥業、造紙業、貨幣金融服務業、其他金融業、保險業、資本市場服務業企業,以及2019年2月底前零參保的企業(含在稅務信息系統為“註銷”、“非正常”、“清算”企業)。現將符合條件企業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時間:自2019年3月22日至2019年3月26日止,公示期共5天。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與參保地就業管理部門反映。聯繫電話:xxxxxxxx

(回覆關鍵詞“社保”,查看 溫州市區困難企業社保費返還的完整版名單)

這份公示名單一共高達26293家,涉及面頗廣。

這個政策的背景是自上而下的。去年以來我國經濟環境壓力加大,國務院到浙江省為了促進就業而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幫扶措施。

不過這份名單引起一些非議,在於名單內出現了很多知名企業。

本土龍頭企業,如森馬、康奈、長江電子、金帝鞋業、海螺集團...

上市公司,康寧醫院、福達合金、偉明環保...

房地產企業,如萬科、新湖、置信、京都城、大自然...

此外名單上還有安利、如新這樣的跨國直銷企業,以及養樂多、順豐這些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本土不少的投資公司、律師事務所。

總之,有不少看起來效益都不錯的一些企業,不符合老百姓眼中的“困難企業”形象。

是不是這份名單有很大的水分?是不是浪費了溫州的財政資源?

我問了名單上幾個企業的負責人,他們說自己也沒主動申報,應該是有關部門根據後臺數據直接篩選的吧。

我特地去查看了浙江省相關政策的內容,關於社會保險補貼的條款與溫州有些不同。

浙江: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 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 ;

溫州:裁員率不高於5%的相關困難企業,予以返還企業及其職工2018年度實際繳納社保費的25%。

由於失業保險佔比很小,所以相比較之下,溫州的扶持力度更大,公示企業一共要返還的社保費用高達11億多,這對於溫州的公共支出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比起花6個億搞甌江燈光秀的社會評價好太多了。

問題出在定性描述上,溫州強調了“困難企業“,國務院、浙江省在“加大穩崗支持力度”的相關條款裡,不是這種口徑。

綜合來看,我覺得從中央到浙江,政策的落腳點是促進就業,即使企業盈利不錯,只要在穩定就業上做出了貢獻,就可以返還,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獎勵。

溫州從操作上看,雖然看似無差別的執行了這種”獎勵“,卻冠以”困難企業“之名,給自己挖了坑,引起了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非議。

兩年前,我的創業公司因為納稅銷售額太小,還被溫州的稅務部門叫過去填表,接受輔導。現在政策風向也許真的變了。

這次政策我無福享受,可能因為我的員工原本就可憐的五六個員工,走掉一個就超5%的裁員率了。

不過,我總體上還是支持這種貧富企業無差別的普惠性稅費減免。設置各種條條框框,反而為利益尋租提供了空間,尤其在溫州這樣的人情社會。


牛家村是“在溫州有房有車”與“溫州金融大叔”聯手打造的新媒體讀者社群品牌;村民們將共建溫州有錢有文化的事業生活服務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