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副主席龔立群一行到我市調研

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一行到我市调研

市委書記趙海燕陪同省政協副主席龔立群一行深入陝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園進行調研。 蘇慧 攝

6月24日,省政協副主席龔立群一行到我市實地調研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和陝州地坑院。

省政協學習和文史委員會主任毛德富,副主任吳寶誌、楊雪琴,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市領導趙海燕、趙予輝、王振清、李俊江、高永瑞,市政協秘書長楊青黑等陪同調研。

崤函古道位於陝州區硤石鄉車壕村西南約2000米,距三門峽市36公里,為古代中原通往關中的咽喉,是東至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道。目前經考古探明的道路遺存全長1317米,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唯一一處歷史悠久、真實完整、極其珍貴的道路遺址。龔立群一行觀看了《車輪下的文明》宣傳片和檔案室、陳列室的文物及圖片,深入瞭解“車轔轔、馬蕭蕭”的古道歷史狀況,察看了道路、飲水池、馬蹄印、鑿痕等遺蹟,聽取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情況介紹。龔立群對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崤函古道開通早、線路長、使用久,目前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三門峽市首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希望三門峽市和陝州區進一步加強古道保護, 加強古道周邊原始、自然環境風貌維護。龔立群強調,三門峽文化厚重,文物眾多,在文化產業發展和文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今後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為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陝州地坑院作為古老的民居建築之一,其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龔立群一行來到陝州地坑院,先後參觀了陝州歷史院、營造技藝院、民居院、婚俗展示院和五行院,觀看了捶草印花、澄泥硯製作、陝州剪紙等民俗文化表演展示,還了解了馬嵬驛(陝州)百味巷運行情況。龔立群對陝州地坑院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地坑院具有豫西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極具文化底蘊和開發價值。今後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進一步開發挖掘、提升完善,大力發展旅遊及其相關產業,把地坑院、礦溫泉等旅遊品牌做大做強,服務三門峽城市轉型發展。

龔立群一行還了解了三門峽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他充分肯定三門峽發展取得的成績,希望三門峽市按照既定發展思路,加快發展步伐,抓好工作落實,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深入實施轉型發展戰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調研中,市委書記趙海燕彙報了三門峽的有關工作。她指出,三門峽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處處有勝景,遍地是商機。目前,全市上下按照省委書記謝伏瞻的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轉型發展,以捨我其誰的勇氣建設省際中心城市,以敢於擔當的責任感推動脫貧攻堅,以馳而不息的精神推動作風轉變”,正在全面實施“54321”轉型發展戰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接續產業和新興產業,打造休閒文化城市,建設省際中心城市,提升三門峽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