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格局 提高國際競爭力是關鍵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摘要:服務貿易的產業基礎是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對我國服務貿易優勢的發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總體而言,夯實政策基礎和“一帶一路”的重要機遇將“賦能”我國服務貿易蓬勃發展。

本報記者 韓鵬栓報道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近日,北京市副市長殷勇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服務貿易的逆差還比較大,去年是將近1.9萬億人民幣,大概佔了貨物貿易順差的70%多,也就是說,70%的貨物貿易順差被服務貿易的逆差吃掉了。因此提高服務業的競爭能力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服務業是我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服務業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符合廣大人民消費升級的趨勢;有助於提高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我國面對服務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潛在衝擊之下,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是未雨綢繆,進一步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大力發展服務業 發揮服務貿易優勢

據瞭解,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根據國際經驗,經濟發展重心從工業轉向服務業是普遍規律與必然趨勢。總體上看,大力發展服務業意義重大。

“首先,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同工業相比,服務業的能源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汙染更少,附加值更高,有利於增強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現代服務業可以與製造業進行融合,加速向製造業生產前期研發、設計、中期管理、融資和後期物流、銷售、售後服務、信息反饋等全過程滲透,進而改造和提升製造業,促進其轉型升級。

其次,符合廣大人民消費升級的趨勢。付一夫分析指出,通常情況下,居民消費變遷是由生存溫飽型消費向享受發展型消費升級的,直接表現就是消費支出結構中實物消費佔比越來越小,而醫療、教育、交通、娛樂等服務消費佔比越來越高。大力發展服務業,順應了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有助於建立健全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

付一夫還表示,大力發展服務業也有助於提高服務貿易本身的發展水平。一方面,由服務業壯大帶來的勞動生產率提升,可以從供給側顯著改善國人的需求結構,進而減輕經濟增長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服務業,能增強我國服務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有力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快速壯大,並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協調發展,同時有利於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位置進軍。

事實上,服務貿易的產業基礎是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對我國服務貿易優勢的發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總體而言,夯實政策基礎和“一帶一路”的重要機遇將“賦能”我國服務貿易蓬勃發展。

付一夫分析稱,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入為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打開了廣闊空間。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擴大服務業開放,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等。而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等舉措均取得了顯著成績,這些對我國服務貿易來說都是重大利好。

“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有助於服務貿易的壯大。”付一夫表示,一方面,在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背景下,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符合當下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國內服務業已經成為絕對的主導產業,這也將進一步夯實了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為服務貿易發展帶來新機遇。”付一夫補充道,雖然歐美等發達國家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夥伴,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增長迅速。同時,“一帶一路”也為我國服務貿易伙伴多元化和國內發展區域多元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付一夫認為,服務貿易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為服務貿易發展持續賦能。近年來,以建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為代表,我國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和政策文件,涉及金融、財政、稅收、便利化等諸多方面,這也為服務貿易的發展保駕護航。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解決“當務之急” 是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我國面對服務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潛在衝擊下,解決問題的當務之急是要未雨綢繆。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9941億元,支出10750億元,逆差809億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8874億元,支出8299億元,順差575億元;服務貿易收入1067億元,支出2451億元,逆差1384億元。

按美元計值,2019年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476億美元,支出1596億美元,逆差12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317億美元,支出1232億美元,順差85億美元;服務貿易收入158億美元,支出364億美元,逆差206億美元。

究其原因,付一夫分析指出,自2009年起,我國服務貿易始終呈現逆差態勢,而且近幾年逆差持續擴大,規模超過2千億美元。從結構上看,主要集中在旅遊和運輸兩大領域。這與我國服務業發展質量欠佳、服務商品出口競爭力不足、服務貿易促進體系不夠完善以及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上升等因素有關。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此外,服務貿易涉及到極為廣泛複雜的國際貿易知識和技術,這便客觀上需要大量理論基礎深、素質水平高的專業人才。而我國服務貿易領域人才的相對匱乏同樣是制約因素之一。

各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實質上是各國服務業之間的競爭,服務業的發展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決定作用。未來,提升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尤為重要。

付一夫表示,具體看來,首先,應加快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發展,促進高技術水平產品研發,加快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擴大服務貿易中技術產品出口,縮小服務貿易逆差,以此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記者梳理發現,日前,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也釋放中國新一輪開放的多重信號,據瞭解,下一步會有更多領域加大對外資的開放程度,其中服務業有望打頭陣。

德勤公司全球主席柯睿尚表示,從全世界出口貿易額的角度講,最大的還是服務業。中國在這方面的機會是巨大的。

殷勇也表示,我國服務業佔GDP比重和世界平均水平以及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都還有一定差距,隨著經濟不斷髮展,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必然要提高。服務業擴大開放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對於具體的服務業開放領域,殷勇說,醫療、保險、餐飲、旅遊等基本服務市場需求巨大,金融業、電信、計算機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也需要開放的環境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付一夫分析指出,促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引入國外競爭機制,促進市場環境和國內市場要素配置現狀的改善;同時合理引導服務業外資流向高附加值新興產業,全面提升我國服務業發展質量。

“此外,要鼓勵外包企業大力承接服務貿易離岸外包,從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支持,同時完善服務外包相關法律和制度,建立服務外包信息平臺,以此尋找突破點來提高服務貿易出口質量,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和服務貿易規模擴大。”付一夫補充道。

相關專家也公開表示,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也是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人才流失是制約我國服務貿易良好發展的“絆腳石”,應當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加強高端人才的培養,積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我國服務貿易注入新的活力。

總之,服務業是我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也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國的服務業走出去,中國服務業的發展也具有了國際化的標杆,我國服務業企業也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訂閱:cien_offical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关键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