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女神"老師:42歲才教書,9點下班是常態,還培養出個越南籍博士

發櫻桃、發蘋果、發獼猴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之前因為向同學們免費發放學校研發的水果屢登熱搜。而除了這些水果,西農還有一種特殊的“涼粉”數量眾多,但此“涼粉”非彼涼粉,而是類似於明星粉絲的稱呼,但“涼粉”們追的人不是娛樂明星,而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梁東麗。

陝西

“搞教學,我不是科班出身”

2005年,在學校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了21年之後,42歲的梁東麗第一次走上講臺當教師。在幾次國際國內會議上,她擔任翻譯,口齒伶俐、思路清晰,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關注,一位瑞典專家評價她很適合當教師。“我的博士生導師李生秀教授也極力推薦我去當教師。”就這樣,梁東麗成了一名教學科研型教師。

沒有教學經驗,怎樣才能當一名好教師?梁東麗說:“搞教學,我不是科班出身。但這些學生和我的孩子一般大,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看,盡職盡責就一定會有好效果。”她給本科生上的課程主要是“環境監測”“環境化學”的理論課與實驗課,每一門課她都用心備課,她說每年的學生都不一樣,教學需要有針對性的設計。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這兩門課程先後成為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2015年,梁東麗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

“環境化學”由中文授課變成英漢雙語授課和全英文授課後,她專門編寫了一本雙語講義,講義以國內現有教材為框架,融入了《水化學》《水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化學》《環境化學關鍵概念》等10多部國外教材中的相關信息,厚達269頁,而全英課的講義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輔助閱讀材料。為了讓學生獲得教材之外更多的知識,梁東麗說自己願意自找“麻煩”。

梁東麗反對一次考試定終身,她把能體現學習過程的上課筆記、回答問題等都記入成績。一門課程下來測驗就有6次,而這些平時成績佔到總成績的70%。有同事說,做梁東麗的學生很累,但學生一般不缺她的課。她的學生評教從來不差,站講臺第一年,她的評教結果就是全院第一名

陝西

“做有情感、有溫度的人”

“每天晚上9點前,學院大樓5層亮燈的準是梁老師的辦公室”,同事說,這是梁東麗日常工作的常態,嚴格要求的背後是超常的付出。每年,梁東麗都建有課程QQ群,將學生們聚攏在互聯網上,解答學生問題,推薦好資料,共享課件。為了方便學生用手機閱讀,她還將課程網站上的Flash課件轉換成PDF版。

在教給學生科學知識的同時,她更注意言傳身教育人“要讓孩子們做有情感、有溫度的人,這是我對孩子們的責任”在本科生的實驗課中,她發現個別學生為了結果好看故意更改或編造數據,於是就從這個事情入手教育學生,試驗可以改進,要學會忠實於自己的數據,保持誠信,“如果從學生開始就作假,我們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梁東麗對學生要求嚴格在資環學院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深受我的大學老師李酉開教授的影響。”李酉開教授是著名農化分析專家,70歲了還給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生帶農化分析實驗課,做實驗時要求學生不準說話,不能坐凳子,桌子上不能灑水,操作稍有不當他就喊“誰誰誰,你的操作有問題”。

帶上實驗課後,梁東麗也注重學生做實驗的方式和態度,有時候也會“罵人”,對於學生的不當操作,除了現場嚴格糾錯外,還用手機拍下來集中播放講解。然而,她的嚴格並沒有引來學生的“討厭”。她的學生評教從來不差,任課第一年,她的評教就是全學院第一名。逢年過節,梁東麗收到的賀卡、鮮花也是學院最多的。

“越南涼粉”和“梁媽媽”

陝西

丁光全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2015級環境科學專業的越南籍博士研究生,梁東麗正是他的導師。最初進入實驗室,丁光全希望儘快開展實驗工作,但梁東麗讓他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文獻、打牢基礎。半年時間,丁光全看了50多篇文獻,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很快就發表了第一篇SCI綜述論文。

2017年年末,丁光全在實驗室突然腹痛難忍,實驗室同學立刻將他送到醫院,醫生確診為闌尾炎,需儘快手術。梁東麗教授知道情況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和醫生溝通病情,瞭解治療方案,並安排學生日夜輪班守護。丁光全住院期間,梁東麗教授基本上每天下午下班後都會從辦公室步行40多分鐘來醫院看他,陪他聊到晚上9點多。“我記得很清楚,那幾天楊凌下了很大的雪,路不好走,很滑。”丁光全回憶當時的情景,充滿了感激。

今年7月丁光全就要畢業回國了,他很捨不得在中國的梁媽媽,但是也深知助力越南母校發展責無旁貸、義不容辭。但他說,“無論天南海北,無論身在何方,梁媽媽永遠都會牽掛在我的心上。”

每一年,都有新的“涼粉”加入這個群體,梁東麗和“涼粉”的故事未完待續……

歡迎廣大學子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文章素材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科學網、陝西省教育廳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