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祕的營銷手段?

誰不想擁有一個快樂童年?衣食無憂,父母陪伴。但這對於李雲峰來說,是種奢求。

1980年,李雲峰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辛女溪村,全家5口人靠父母種的4畝水田生活,貧困伴隨了李雲峰的整個童年。

為了改變命運,17歲那年,李雲峰就外出打工。從一個打工仔做起,到一步步在長沙擁有了自己的裝修公司。2015年,35歲的李雲峰已經積攢了一千萬元財富,他的公司每年還能賺兩三百萬元。可就在這時候,李雲峰做出一個決定,他要把裝修生意交給表哥打理,自己回到貧困的家鄉。

這麼多年,一個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李雲峰怎麼說不要就不要了?而他又為什麼執意要回家呢?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1. 在外面成功了,還是會一直想著家裡面

李雲峰的老家瀘溪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3年春節,李雲峰迴鄉探親,他發現離家多年,家鄉的面貌並沒有太大改變,村民生活仍不富裕。

不少鄉親靠種地一年到頭只能賺一兩千元錢,很多人到了三十多歲仍娶不上媳婦。依然貧困的家鄉深深刺痛了李雲峰的心,他決定回鄉創業,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瀘溪縣的自然環境好,適合做生態農業。經過一番考察,2015年底,李雲峰帶著600多萬元回到家鄉,並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和水稻,又流轉1200畝山地,養殖土雞。

雞在山地活動,採食青草和昆蟲,容易造成土地板結。為了保障生態環境和養殖衛生,李雲峰採用輪養的方式,用柵欄和網布把養雞場分區,循環使用。

李雲峰的養殖品種是烏骨雞。這種雞雖然外表顏色與普通的麻雞看起來很像,但是屠宰後可以看出,烏骨雞的皮和骨頭都是烏黑色的。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以生產散養烏骨雞為主,再配合經濟作物的種植,就是李雲峰選擇的商業模式。他還計劃著前期把產品賣到湘西、長沙等湖南省內市場,未來再逐步向廣東、上海等沿海市場發展。

2. 總想帶動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發展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李雲峰的設想穩步進行。然而, 2016年3月,養雞場剛開張不到一個月,李雲峰就遇到困難,他聘請的養雞場場長帶著僅有的4名飼養員突然辭職了。

李雲峰迴鄉創業,就是要帶鄉親們共同致富,所有員工都是從當地聘請的。這養雞場剛建成,場長怎麼就不幹了呢?

事出有因。李雲峰要求養雞場場長寫生產報表,記錄養雞場每天的飼料投餵、防疫、產蛋以及損耗等情況。就是因為這件事,引起了場長的不滿。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這位場長養雞多年,從來沒寫過生產報表,他認為李雲峰的管理方式平白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但在李雲峰眼裡,讓員工寫生產報表,不僅能夠了解成本,還規範管理,是一項基礎工作。

李雲峰希望能把自己在大城市學到的一些東西,放到這個落後的小山村裡。同這裡的人一起學習、一起發展,但沒想到大家都不理解他,李雲峰感到有些沮喪。而更要命的是,當時養雞場裡已經引進了2萬多隻雞苗,場長帶著飼養員辭職意味養雞場的生產陷入停滯,之前的投入很可能打水漂。無奈之下,李雲峰只能花高價請附近的村民臨時過來幫忙。

2016年4月,李雲峰又在當地聘請了新的場長和飼養員。可新場長上任沒多久,李雲峰就發現了一件怪事。

每天巡山時,總會有一些雞離奇死亡,而且大部分屍骨不全,一年下來能損耗掉兩、三千多隻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李雲峰的養雞場,位於瀘溪縣的山林中,樹林茂密,自然環境比較原始,當雞在山地裡活動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野生動物。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李雲峰發現傷害雞的罪魁禍首是老鷹。

在養雞場裡養狗、放鞭炮,甚至在山上搭建一個瞭望臺派人看守…這些辦法李雲峰都試過,但不是效果不明顯,就是根本不可行。鷹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抓捕或傷害。李雲峰必須得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鵝好鬥,領地意識很強,遇到危險就會大叫,從而起到警示作用。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農民養鵝防黃鼠狼、防老鷹的先例。李雲峰也想試一試。他花了3倍的價錢,買到比較兇的公鵝,並放在自己的養雞場裡。果然,這一次雞的損耗降低了50%以上。

3. 困難總會一個個解決

但鷹帶來的損失並不是李雲峰遇到的最大災難。

2017年7月,一場暴雨引發了瀘溪縣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李雲峰的養雞場、種植基地全部位於重災區內。

一場洪水,沖走了李雲峰已經準備出欄的1萬多隻雞,淹沒了500畝蔬菜和水稻,還摧毀了100畝大棚,損失接近200萬元。李雲峰徹底絕望了,他幾乎整夜整夜地失眠。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回到長沙繼續做自己的裝修生意,還是在這裡重新開始?李雲峰選擇了後者。經過一個多月的災後重建,蔬菜大棚和養雞場又投入生產。

按照傳統的銷售方式,雞出欄時可以聯繫家禽經銷商上門來收,可這種方式一般是走傳統的農貿市場渠道,價格不高。李雲峰養的雞採用的是山林散養模式,養殖週期長、損耗大,如果按照普通市場價格賣,根本沒有利潤。為了賣出高價,李雲峰想避開傳統市場渠道,直接供應終端客戶。

2017年底,李雲峰找到一個叫符雲健的人。符雲健經營著一家餐飲企業,僅在瀘溪縣城就有4家直營門店。李雲峰想跟他合作,要怎麼做呢?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把上門推銷變成邀請體驗,就是李雲峰使出的絕招。李雲峰邀請符雲健到自己的養雞場參觀。雞每天在山裡面吃草和蟲,肉質緊緻,數量也達標,符雲健很滿意。

這次銷售的經歷讓李雲峰意識到,想把產品賣到終端市場,就必須讓消費者看到自己的養殖環境。可是把每位消費者都請到養雞場來並不現實。2018年初,李雲峰想到了用直播的辦法宣傳自己的養殖模式。為了能在直播時吸引到更多粉絲,李雲峰還特意學習了一種“神秘”技能——給雞催眠。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2017年,李雲峰找到當地的一家自媒體公司,達成合作,通過網絡招募遊客,每兩個月舉辦一次養雞場開放日活動。趁著遊客們現場抓雞,李雲峰在網上進行直播和銷售。

現在李雲峰每次直播都能吸引來上千名網友在線觀看,也獲得了一大批忠實顧客。李雲峰把雞的零售價定在每斤四十元,比當地市場上高出一倍。2018年,李雲峰出欄土雞4萬隻左右,再加上蔬菜和水稻的銷售,銷售額超過500萬元。

遇猛禽、遭洪水,他在國家級貧困縣年賣500萬,只因一個神秘的營銷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