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五兄弟創立的公司,說要上科創板,這是要富一起富的節奏……

近日,上交所受理了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泰坦科技”

)的科創板上市申請,這意味著新三板“備考”科創板大軍再添一員。

這家誕生於上海本土的企業此次擬公開發行約1759.97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募資4.15億元,發行後總股本7039.89萬股,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

1

大學好兄弟創立

泰坦科技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5279.92萬元,在2015年12月曾掛牌新三板。公司屬於科學服務行業,主要為創新研發、生產質控實驗室提供科學服務一站式技術集成解決方案,具體包括科研試劑、生物耗材、分析耗材、實驗儀器、智能實驗設備、科研信息化、特種化學品及相關專業技術集成服務等產品與服務,主要客戶涵蓋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構和企業研發檢測部門等,分佈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食品日化、分析檢測、智能製造等領域。

截至目前,泰坦科技累計服務超過3萬家客戶,其中世界500強客戶超過150家,國內985、211工科高校全覆蓋,支持眾多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企業的前沿研發。

換言之,泰坦科技服務的領域涵蓋科創板六大行業,服務的直接對象正是科技創新研發部門。

泰坦科技2016年-2018年(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4.09億元、6.64億元和9.2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50.47%;對應歸母淨利潤為1585.94萬元、3855.54萬元和5992.66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94.39%,增長顯著。泰坦科技選擇適用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的上市標準。

引人關注的是,服務眾多世界500強客戶和國內頂級高校,年收入超過9億元的的泰坦科技,卻誕生於同一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的5名80後學生手中。

招股書顯示,泰坦科技由董事長謝應波在讀博期間與4名大學同學共同創立,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與5名創始人共同出資,註冊資本40萬元。

據《解放日報》報道,2007年,謝應波和小夥伴們申請獲得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20萬元,5名同學又湊出20萬元。靠著這40萬元,他們從宿舍起家。創業之初,謝應波和另一名創始人張慶全職投入,每月工資才1500元;其餘4人則是兼職,沒有工資

目前,董事長謝應波持股比例為15.67%,總經理張慶、副總經理張華、董事王靖宇、董事許峰源4人的持股比例分別約為7.27%,謝應波配偶張維燕持股2.14%,上述六人均來自華東理工大學,合計直接持有公司46.89%的股份,2017年,六人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有效期7年,共同構成泰坦科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除了實控人,另有投資機構廈門創豐持有泰坦科技8.57%的股份。

2

毛利率遞減風險

目前,泰坦科技產品和服務包含自主品牌產品和技術集成第三方品牌,主要分成三大系列:科研試劑、科研儀器及耗材、實驗室建設及科研信息化服務等實驗室綜合服務業務。

本次募資,泰坦科技擬用於三個項目:一是泰坦科技網絡平臺升級改造建設,投資總額9500萬元;二是研發分析技術中心擴建項目,投資總額8000萬元;三是泰坦科技銷售網絡及物流網絡建設項目,投資總額24000萬元

報告期內,泰坦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1887.4萬元、2888.46萬元和2998.44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62%、4.35%、3.24%,佔比逐年降低,且始終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賽默飛、丹納赫、德國默克。2016年-2018年,後三者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在4.8%-15%範圍內。

华东理工五兄弟创立的公司,说要上科创板,这是要富一起富的节奏……

與此同時,泰坦科技主營業務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71%、22.19%和21.59%,逐年遞減。對此,泰坦科技的解釋為,主要系主營業務收入的結構變化導致,其中,自主高端試劑、自主通用試劑、自主儀器耗材及實驗室建設與科研信息化服務毛利率較高,收入規模增長較快,但由於特種化學品業務和第三方產品技術集成業務的毛利率較低,雖然兩者在報告期內收入增長速度略低但規模較大、收入佔比較高,拉低了綜合毛利率。

另外,泰坦科技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9.59萬元、1923.54萬元、4352.99萬元,增長明顯。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8943.62萬元、1.29億元和1.7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38.83%,雖快速增加,但增長速度低於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增長速度,尚算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泰坦科技在2017年、2018年進行了現金分紅,分紅金額分別為2042.55萬元、1979.95萬元。

記者 王瑩

排版 潘潔

歡迎投稿、爆料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