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明天我將繼續存在,但是你要非常留心才能看到我。我將是一朵花,或者是一片樹葉。我將存在於這些形色中,並向你打招呼。如果你足夠留心,你將會辨認出我並問候我,我將會非常高興。

by一行禪師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這是一個悲憫無奈的問題,與宗教無關,與信仰無涉,為求得心靜。為什麼要講究生活情趣呢?既然只是一個臭皮囊,何必耿耿於懷傷痛歡愉,低迴不已呢?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譬如,四月的黃昏,信步走回家,吹著微風,嗅著女貞,類似青草的芬芳,然後偶爾停下來,看看那些已經沁人心脾的濃綠,順便帶點回去,包括有風的心情。

從何時開始喜歡星月菩提,這要從香格里拉那個酒吧開始,微醺的檀香中,喝了杯淡淡的青稞酒,以為從此寧靜,轉身瞧見牆上誰人抄錄的心經,像一輪玄月悄然懸掛著。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之後就是一隻戴著手串的皓腕,走筆宣紙,那手串就是星月,間或綠松石、南紅,渺渺的在眼前晃動。事後,總是掛念手裡拿著星月菩提,一顆顆如滾雷般捻過來碾過去的感覺。

人無常師,世間萬物皆為吾師,此謂萬物禪意皆可師,日常生活的尋常心,看樣抵過無數執念。曾經特別討厭廚房的一切油煙,某次發現食物味道組合的萬千變化,迷上了它們之間搭配,因為美食一定要有美好的眼眸。

好玩的老頭王世襄,一直是大叔的楷模,遠超錢鍾書先生。除了音樂繪畫,詩詞書法廚藝,傢俱蟋蟀蟈蟈鴿子,基本男人可以玩的皆在此列。當然《錦灰堆》還是比《談藝錄》讀得順暢些,就此洞悉了文玩的一角情趣。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前些年,菩提串子盛行,霎時痴迷,金剛之類不太喜歡,鳳眼、新月倒是清新可嘉。如今延伸至各種材質的菩提珠子,更多的是種釋放,盤著那些漸漸圓潤的珠子,心中一片釋然。

最近開始用小楷抄寫心經或者大悲咒,想起諸多人說起文玩的“文”,就像那些蠅頭墨跡,不求甚解,並沒有覺得菩提珠子的神奇,若是沒有一顆向善歸攏慾望的初心,抄錄再多,默唸再多,珠子在手裡也承載不了多少東西。

究其“文”即文化氣息,它與學歷無甚關聯,學歷代表知識,甚至連知識都代表不了,但是讓知識等同於文化,中間還差了許多。每個人與事物的緣分,幾乎全在於自己,今天大叔便準備走一條新路回家,至少在驚疑到來之前,有個準備好的性情。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盤玩珠子的時候,它們漸漸的變化,似乎慢慢揉進了過去的時光。此時,人與珠子相濡以沫,一同闖進了嶄新的世界。有時候,面對星月菩提將要到來的裂變,忐忑不安,甚至當它們率性滾動的摩擦聲,悅耳動聽時,才如釋重負。

在是是非非,或對或錯的俗世糾結中,盤玩菩提好似選擇了某種信仰去拯救自己不堪一擊的心靈,至於是否功德圓滿就要看各自修行了。我們天天觸摸著它們,從青澀到圓潤,其中蘊含著心靈祈望的安詳…然後隨著捻動,不知不覺把慾望消弭。

平凡日子的頓悟,過盡千帆的通透,或許都不如自己在夕陽裡獨行的一瞥。


心迷者則此岸,心悟者則彼岸




【 繪畫:鄭金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