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說:你多讀點書,少看公眾號

重慶最近又火爆了一個地方——鍾書閣。

其實,喜歡看書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鍾書閣,它早在2013年就因獨特的風格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

而重慶新開的鐘書閣,也具有重慶特色的立體魔幻風格,將煙火和魔幻完美融合,像一個光影交錯的盜夢空間。

想想在這個魔幻的空間裡閱讀《三體》或是《流浪地球》,會不會有一刻恍惚自己就漂浮在另一個時空裡?

我也專門去了鍾書閣,開業一個多月人還是很多,不過已經不用排隊入場了,不過一眼望去極少有人為了閱讀而來,都是拿著手機趴著樓梯拍照打卡的。

然後聽見旁邊的老大爺說了兩個字:浮躁。

轉身走了。

我爸說:你多讀點書,少看公眾號


其實我以前旅行的時候,最喜愛的便就是這樣拍照打卡當地的書店。


我去過“世界最美書店”,也去過名不見經傳的書店,

還去過非常值得一淘的二手書店,看看他們有哪些暢銷書,看看他們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就感受一下當地語言的哈利波特是什麼模樣... ...

最後買一本當地語言的小王子什麼的作為“旅遊紀念品”收藏。

但是基本這些書還沒拆封就成了了家裡的擺設。

我爸說:你多讀點書,少看公眾號


當然我現在去實體書店,不僅僅是為了拍照買幾本書,更需要的是書店氛圍。

所以我還是最喜歡哪種藏在小巷的書店,人不多,一兩個進來看看的陌生人,有貓,有鳥鳴,有陽光和綠色的植物。

然後靜靜的讀一本喜歡的書。

對於我而言,即使是在出租屋裡,我也總會收拾出一個安靜的角落專門用來看書。

上個週末在家的時候,我整理了一下之前讀過的書,收拾書架就像一個翻看回憶錄的過程。

去年最喜歡讀的是村上春樹的新書《假如真有時光機》。

其中一段他寫到去冰島參加作家大會,因為日本沒有直飛的飛機,要從哥本哈根轉機,全程飛了十三個小時。

他說因為飛太久了,其間讀完了四本書。

輕描淡寫的一筆。

想起我爸說的,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多讀點書,少玩點手機,別總是見縫插針地刷朋友圈微博,看公眾號。

我就說啊,看公眾號也是一種讀書啊,而且比看真書方便多了。

不過後來我才意識到由於我讀的太零碎,越來越不習慣集中精力閱讀了。

連一口氣讀完短篇的機會都很少,無奈。

網絡上那些不同的聲音,像不同方向的風,將我變成一株搖擺不定的草。

其實人最終還是需要自己思考。

我發現如今很多人都沒有辦法耐下心去閱讀純文字,尤其是長篇大論的那種,好像整個時代都在趨向碎片化閱讀。

但是就像感情一樣,不落實到油鹽醬醋茶,就沒辦法進入生活。

就像好久以前在一個公眾號看人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只覺得他是個徹頭徹尾的一箇舊時代渣男。

後面真正完整的讀了這本書,瞭解的越多,在這人世間晃盪的越久,才明白每個人心裡真的都有無法療愈的傷!

知識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東西。

表面上互聯網看似讓信息和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實則是拉大了人們之間知識的鴻溝。

有人認為現在獲取知識越來越容易,因為在網上可以獲取任何知識,其實並非如此,除了在網上獲取最基本的基礎性知識比以前容易了。

但由於大多數人沒有選擇和辨別真偽的能力,想獲取真正有用的應用性的知識如大海撈針一般。

只有很少很少的聰明人知道如何選擇並找到真的、有用的知識,絕大部分人則淹沒在浩如煙海的“知識垃圾”中,比如每天看著各種吸引眼球的標題黨的文章。

我爸說:你多讀點書,少看公眾號


現在我已經習慣在空閒時間,尤其在晚上睡前要看看書下沉澱一下迷糊的靈魂。

村上春樹會講故事,讓人不忍卒讀,和小波一樣還不時穿插露骨的描寫。

在最匱乏的現實裡,王小波創造出一個獨立的精神世界,是可以隱藏、吐納、消化所有不安全的精神基地。

曾經在我下定決定離職的時候,我仍然在讀王小波。他說: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可是我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那個時候我已經能夠讀懂那種對生活,對苦痛的坦然接受,但從中又隨時能夠看到自由、張揚。

我想這應該就是讀書帶給我的驚喜。

不過我還是最愛三島由紀夫!

但如果只推薦一本書的話,我選毛姆的《面紗》,在讀完這本書後,那些有關成長和蛻變的部分讓我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共鳴。

很多問題,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我可以與書中的朋友進行對話、聊天,讓我的生活不再感到孤獨和無聊。

我爸說:你多讀點書,少看公眾號


大概孤獨的人都喜歡與書做朋友吧。

書中的朋友可以帶我走遍天涯海角,讓我暢遊世界各地,認識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風情故事,認識世界各地各種不同膚色的朋友。

它可以帶我認識過去的歷史,讓我以史為鑑。好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作者長期腦力勞動的結果,有的往往還是作者一身的心血。

看完島上書店,我就覺得一個小鎮若是沒有一家書店,就不算個小鎮。

一個人若是不會讀書,就不算個會獨立思考的人,也不懂得享受孤獨。

孤獨就是,在每一個燈紅酒綠的日子。

大家都出去喝酒蹦迪走夜路,而我划著一根火柴點上香薰... ...

為什麼用火柴呢?

因為磷在人體裡是負責快樂的,所以劃火柴的味道很好聞。

接著打開書桌上的檯燈,開始播放莫扎特k.448。

聽莫扎特不是因為我多有藝術氣息,而是聽說心理學上有一個“莫扎特效應”:

指在聽過莫扎特鋼琴曲k448後,人的空間推理能力和記憶能力會有所改善,長時間聽莫扎特音樂或是相同節奏的音樂可以提高智商和記憶力。

煙與淡酒,音樂與檀香。

讀書就是這麼迷人的感覺,沒有喧譁和浮躁,只有自己對於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認知。

我覺得只有一個愛讀書的人,才能夠非常瞭解自己是誰。

你想想看,一個人如果每天追八卦,看熱鬧,她心裡只會知道別人在關心什麼。

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定位,和未來自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

楊絳先生說:你迷茫的原因在於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