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愛在前方,並不曾走遠

近幾年有不少關於尋親的電影,《親愛的》、《失孤》都反映的是這一主題。而《愛在前方》則是尋親電影中的又一部良心之作。

原來愛在前方,並不曾走遠

《愛在前方》是一個關於兒童保護題材的影片。導演通過一個老人和孩子,在生命中一段找尋的故事,展示了人性中的關愛、善良,以及真情。電影一開場就是一段激烈的衝突,老人不斷將孩子送到福利院,孩子卻總是逃回老人的身邊。因為孩子心裡有爺爺的地方才是家。老人只好帶著孩子走上了尋找他生母的旅程。爺孫兩根據孩子父親所提供的一個地址,風餐露宿,輾轉多地,這一路上爺孫二人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但兩人始終都沒有放棄。而就在這一段漫長的尋親路上,孫子由最初對爺爺的誤解也轉化成同爺爺的互相依靠,相依為命。

原來愛在前方,並不曾走遠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裡包含到的情感。眾所周知,情感是人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裡包含到的情感。眾所周知,情感是人類最高級的表達方式。一直以來,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一直追求高調的宣揚,儘可能地將故事講的濃郁又催人淚下。我們大膽地說愛,大膽表達內心的情感,恨不能分分鐘種都要戳中淚點,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可以完全做到這些嗎?不是的,現實中大多數的我們其實是害羞而低調的。而《愛在前方》的感情也是貴在這份低調。特別清楚地記得影片中有這麼一個細節,爺爺因為孫子的誤解,委屈得蹲在路邊放聲大哭。孫子輕輕地走了過去,明明眼睛裡寫滿了愧疚,卻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於是,孫子便上前輕輕碰了碰爺爺,用家鄉話問爺爺:夠了沒?完了!爺爺轉頭看向孫子,孫子小聲說你平時就是這麼對我的。寥寥幾個鏡頭,沒用過多的臺詞,也沒用大開大合的情節,便將爺孫倆人之間的情感渲染的濃墨淡彩。甚至回顧起劇本來,也是故事中情感線的一個重要轉折。同樣的低調也貫徹在最後小杉與母親的相認上。小杉看著媽媽,半天沒有說出話,最後還是在徐萌的鼓勵下才喊了一聲媽媽。而徐萌面對孩子的悔意和歉疚,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手猶豫了半天依然沒有放在孩子的肩膀上。類似的情節影片中隨處可見,含蓄而不熱情,明確但不過分,如同初夏田間的微風,涼爽自然。 最後雖然找到了孩子母親但她卻沒有留下孩子,在為孩子小衫難過的時候,我們也體驗到爺爺的愛是踏實而細膩的。

原來愛在前方,並不曾走遠

這個故事,沒有太多的懸疑和跌宕起伏,爺孫間平平淡淡的生活細節,卻刻畫了最真實的愛。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小杉媽媽不要小杉而憤憤不平,糾結於一旦爺爺離去小杉該怎麼辦?呼籲不要再拐賣兒童了,關注空巢老人,他們都很可憐。 讓我們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愛,大聲說出來!愛,就在前方!

原來愛在前方,並不曾走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