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押題預測三: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青年責任

申論備考基礎篇:五四青年寄語

同社會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講到: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同時,他還對我們青年人提出了五點要求,大家可以理解並記憶下來。

第一,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

第二,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

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廣大青年要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如飢似渴學習,既紮實打牢基礎知識又及時更新知識,既刻苦鑽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第三,廣大青年一定要勇於創新創造。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廣大青年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於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在立足本職的創新創造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

第四,廣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需要廣大青年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奮鬥。

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要勇於創業、敢闖敢幹,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闢事業發展新天地。

第五,廣大青年一定要錘鍊高尚品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

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願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

青年模範人物是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榜樣,肩負著更多社會責任和公眾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會都有著很強的示範帶動作用。希望青年模範們再接再厲、嚴於律己、銳意進取,用自身的成長曆程、精神追求、模範行動為廣大青少年作好表率。


申論範文

緊跟時代大潮 成就有為人生

十九大提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描繪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洋溢著理想和夢想、激情和活力的時代,更是一個充滿無限機遇和全新挑戰的時代。作為國家的主人,廣大青年應緊跟時代大潮,在建設國家、服務社會中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個人夢想。

青年應緊跟時代大潮,聽從時代召喚。藝術家閻肅說,“緊跟時代大潮往前走,儘自己的力量做好要做的事”。誠如他所說,青年是時代的中堅,時代賦予青年使命,也賦予我們機遇;緊跟時代大潮、聽從時代召喚,既是擔負時代使命的需要,更是成就人生價值和個人夢想的前提。一百多年來,每逢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關頭,總有熱血青年挺身而出、勇擔使命,如周恩來、錢學森、彭士祿等。他們在為國家立下不朽功勳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理想。當下我國正處於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夜和新時代的開啟階段,新時代建設既要求青年踴躍投身,更為我們實現個人夢想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青年應打破“遮蔽”,關注現實。關注現實,是青年緊跟時代大潮的基本前提。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獲取和人際交流方式。技術的便利使不少青年與現實之間處於“遮蔽”狀態,他們用“想象”來替代“現實”,要麼深陷於“自我”的狹小空間裡,要麼沉浸於網絡遊戲、穿越小說或“泡沫劇”編織的虛幻人生中。顯然,“遮蔽”構成青年外部認知和自我認知的壁壘,割裂了他們與現實的真正聯繫。要改變這一現狀,青年應走出自我、走出書本和網絡,走進鄉村和社區,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感受民眾悲歡和社會疾苦。正如某市青年作家所感慨,只有行走於偏遠農村,才明白什麼是“貧困”,才明白“精準扶貧”多麼偉大和艱鉅。

青年既要心懷夢想,又應腳踏實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時代建設既激勵青年志存高遠、放飛夢想,但又要求我們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紮根基層、奮戰一線是青年結合現實、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例如,某省池口村駐村幹部小趙,在鄉村基層扶貧攻堅中,發揮該村資源優勢,統籌資金、土地、人力和技術,聯合研究機構、企業服務平臺,發展該村的花椒種植加工,帶領村民開創集體脫貧之路。再如,河南青年教師張玉滾,長期紮根條件惡劣的鄉村小學,嘔心瀝血教書育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現了非凡的人生價值和個人追求,正如寧堡村大學生村官小吳所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裡就沉澱多少激情”。

“中國夢”既是民族夢,也是個人夢。青年只有緊跟時代大潮,與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踴躍投身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理想,才能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公考申論押題預測三: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