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麼?

你,幸福麼?


你,幸福麼?



你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的答案,一定在世界的某一本書裡。


幸福是什麼?你,幸福麼?估計這是大多數世人追求的問題吧。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幸福不像蘋果是個實物,也不像1+1=2有個數據,看不到摸不到沒有具體定義的一種感受。

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先看看什麼不是幸福!

1、比較出來的幸福是假裝幸福;

有句話老話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比出來的幸福,不會持續太久,因為你想比的任何一點都一定有比你強得多得多的人;你說哪些不認識的大咖我不比,我只比我眼前認識的,其實怎麼都是比,無論比誰,幸福的來源還是強行灌輸的。

還有一種消極的幸福,會刻意的告訴自己,我不需要和任何人比,這種其實是自欺欺人,如果真正只是去感受幸福本身,那麼不需要強調和刻意提醒這種不比較得來的幸福,本質上也是比較。

人是一個人來的,終究一個人去,所以人其實應該完完全全是個獨立體,就是做好人與人之間課題分離。伴侶之間,子女與父母之間,朋友之間……最終後果由誰來承擔那麼決定就該由誰來做,而不是橫加參與。

幸福持久的獲得更多的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比如登山比賽,登頂了才算幸福,那麼如果你未登到頂端,那麼攀爬和爭取的過程不幸福麼?如果你登頂了,看看還有更高的山等著你,你還幸福麼?幸福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


你,幸福麼?



2、幸福是被喜歡的人或事物需要、貢獻自己能做或者做好好的事兒

比爾蓋茨這樣相對於我們來說功成名就且有花不完的錢的人,他仍然繼續工作,搞慈善、做評書人……未做出如蘋果一樣成就,但還是在做。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缺失。也沒有一個人能所有領域都做到頂端。比爾蓋茨一方面有了頂級成就而另一方面卻未有結果,可仍要做,他需要對社會有種貢獻感。

比如家庭主婦,每天晚飯之後,丈夫看電視,兒子玩遊戲,她默默的收拾碗筷。如果她想的是因為丈夫辛苦掙錢,因為兒子還小,所以就得我來幹活更或者她會心存不爽,憑什麼就要我來做家務,那麼她是不會感到幸福。

如果主婦愉快的將它當成樂趣,並心甘情願的付出,為自己愛的兩個人去貢獻,因為他們需要她,那這種家務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家庭和諧分工不同的幸福。

你,幸福麼?


當然我不是說女人就該做家務,就該想著我是幸福的……如果你不願意做,你可以提出來。這又是另外一方面就是“任性”這個詞,任性是非常寶貴的品質。

心理學家發現,很多諮詢的人大多不會任性,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外界的評價。你不表達對方不知道你不高興,而你還在揣測對方為什麼不知道你不高興,他或者知道你不高興,這樣很累的人生自然不會幸福。

貢獻感並不在於你的行為起到了什麼結果,不是“如果……就……”。貢獻感是你認為自己做出了貢獻,你就做出了貢獻,你就立即獲得了幸福。貢獻感不分大小,沒有評判標準。

3、幸福是除了貢獻感,還有一種叫歸屬感;

阿德勒提出的幸福,來自人際關係的高級狀態,叫做“共同體感覺”。

對此我是這麼理解的。

小村子裡,生活條件一般,村長收入一般,村子裡其他人家很多比村長家條件好,也有很多其他方面能力比村長強;但是村裡的大事小青大家還都是要找村長拿主意。

村長就是幸福的,因為被社會需要,被村民需要,他有自己的價值和對村子乃至社會的一種歸屬感,他對於村民非常重要。

這樣的幸福不需要比較,比出來的幸福無非是每個人的“價值”,但是價值其實無法比較。村長對於全村人來說他的價值就很大,航天工作者對國家航天事業價值也很大,二者是能比較的麼?

對於全村人的需要,村長的這種價值對於他來說就是幸福的。他心裡有村子有村民們,他歸屬於村民,也歸屬於這個村子,他的價值是村民主心骨,被需要,這就是村長的幸福。

你,幸福麼?


幸福到底是什麼?每個人感知的都不一樣,但幸福一定不是比較的,不是消極的。幸福大概就是在自身的價值完全體現的過程,心甘情願的去做你想做或者為你愛的人去做的事情,一定是個感知的過程。

每個人幸福定義不同,我也在不斷尋求我的幸福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貢獻感,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幸福感。

你,幸福麼?

注: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