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茶創始人關明珠:匠心不只慢速一生磨

關茶創始人關明珠:匠心不只慢速一生磨


2年前,我從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管理本科畢業,去法國巴黎ESSEC高等商學院讀奢侈品管理,後來休學在藍帶學甜品師,到現在又2年的時間,幾年的經歷後,我對“匠心”的理解有了非常大的轉變。

2年前在巴黎學甜品的時候,我受到非常多的誤解。

那個時候,那些在巴黎一起上課的中國同學,對於我寫公眾號積累粉絲變現這件事,他們覺得可恥,他們認為我們是手藝人,甚至給老師寫郵件說不要收這樣的學生了,我難以理解。

為什麼我們以往理解的匠心,一定是要窩在家裡慢慢做很複雜的手工藝?難道我想要3分鐘之內賣掉1000瓶抹茶醬就不是匠心了?

我認為,當一個人專注到產品品質時有兩條路走,我們應該做一個有藝術情懷的創業者,做一個有創業精神的藝術家。

講講抹茶醬的故事,抹茶醬是關茶現有用戶中復購率最高的產品,我們接下來會為了抹茶醬把三里屯盈科店關掉,變成抹茶醬工廠。

抹茶醬是我2016年初去日本學習抹茶之後研發的第一款產品,只用牛奶、奶油、糖和抹茶4種原料,經過100次配方調出來的,那個時候我的粉絲很多,他們非常期待這樣的產品,當時一推出來3分鐘搶掉1000瓶,我一下感受到了做為創業者3分鐘能拿到10萬塊的衝擊。

我不想憋在家裡做一個手工藝人,希望能夠用標準化,把抹茶文化帶回中國,去研發更多優質的抹茶零食。另外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年輕消費者重新拾起茶文化,把喝茶轉變為吃抹茶零食這種非常多變有趣的方式,使抹茶重新被年輕人喜歡。

抹茶是什麼?

我是帶著這個問題跑去日本學習抹茶的,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抹茶是什麼,更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抹茶,什麼是假抹茶。我以為抹茶就是綠茶抹成了粉末,被研磨用到各種零食裡面。

我去日本拜訪了當地非常多抹茶茶園的園主,就問他們怎麼理解抹茶的,抹茶的歷史淵源以及應用的場景,那時我才瞭解到,原來抹茶都是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能成為抹茶,抹茶是最高級的綠茶。

抹茶是怎麼來的?

綠茶在採摘之前經過20天的遮網使氨基酸沉澱,沉澱之後使香味更好,採摘之後採用蒸汽殺菌,而不是國內的大火炒的方式,這個時候形成了荒茶,荒茶變成碾茶,再變成粉末,就成了抹茶。

為什麼我喜歡抹茶?

抹茶是一種能夠融合到人的毛孔裡的綠茶粉末,是一個物理碾磨的過程,很細緻,它是現在食材裡面我能夠理解到的最具有包容性和顛覆性的食材,它跟牛奶、白巧克力、奶酪、黃油、糖漿,跟所有我們見到的食材非常技術的融合,並且變成綠色,還賦有非常好的茶香。

抹茶是一個IP

關茶希望能夠用優質且適合的抹茶來做不同的抹茶零食。其實抹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IP,是一種品牌搭建的方式,也是能夠注入到標準化零食裡的概念,可以多場景研發不同零食去覆蓋各類用戶需求。

匠心與標準化

我不希望我是一個在家裡做一塊蛋黃酥的藝人,我希望用簡單的原料做出好的味道,把私家烘焙的匠心與標準化生產結合在一起。

曾經的我非常拒絕將關茶產品工業化,我覺得工業化代表著添加劑,代表著長保質期,代表著不健康,其實國內食品工藝和產能是足夠做出比歐美、日韓更好的包裝食品,但是沒有人做。

做產品先放棄成本思維

原來利用工廠產能和工藝產品食品製造者,他們只是單純的把食品作為一種收益,比如說10元的東西倒推到生產那一端就是1.5元的成本,1.5元在成本驅動的狀態下沒有辦法做出好產品的,巧婦難為無好料之炊。

2015年,我回國學習抹茶,那個時候因為我沒接觸過食品行業,完全是一個門外漢,我把這件事想的非常複雜。我總覺得我應該有一個合夥人非常瞭解食品加工和產品研發,否則無法快速習得這行業的技巧。

於是,我找了一個傳統行業的合夥人,他告訴我,你踏踏實實做好品牌,照顧好讀者,做好內容和營銷,產品研發和工業落地這件事情交給我來做,你現在選用這麼高等級的抹茶,我可以以20%成本,以色素和添加劑的方式,實現同樣的口味和效果,使你的消費者嘗不出來。我當天就停止了合作,我說我們不要合作了,因為這種傳統的思維和我想要去做產品的思維是大相徑庭的。我們沒有辦法在做一個產品最初的時候就不去選擇好原料,從一開始就想著如何讓用戶不理解這裡面的門道去欺騙消費者。

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沒有合夥人了,一直到現在。

80%的女性用戶需要的體驗

90後創業自帶互聯網和品牌思維能力,因為我們有製造內容的能力,可以創造內容講品牌故事,非常低成本門檻的塑造品牌價值,並帶來高毛利。

互聯網也賦予了我們從產品的提供者快速觸達用戶,不需要層層經銷商,中間的毛利全部歸於品牌方,高毛利又可以反饋到用戶體驗上,選擇更好的物流方式,搭建效率更高的客服團隊,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我們要無限的重視用戶體驗,用品牌文化佔領用戶的心智。自搭渠道而不是依賴其他人的渠道,我們需要在線上維繫自己的粉絲、消費者,也需要在線下開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2017年6月第一次嘗試線下店,到現在已有3家門店,到今年9月底將有15家門店了。

我們做的是包裝食品零售。在研發和生產抹茶過程中,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還有更多,包括包裝。

有一次,我去工廠看生產流程和生產品質,當時正在生產我們的一款零食抹茶麥圈圈,我發現,我們運到工廠的包裝盒正面圖案正確,但是反面標籤是顛倒的,當時我就和團隊溝通,只有男人才回倒著看自己的指甲,女生塗著美美的指甲的時候是不會這麼轉盒子的,所以這個標籤是不合格的。這種細節的鑽研是基於我們有80%女性用戶,我們非常注重她們的體驗。

我們第一個標準化產品是玫瑰味抹茶牛軋糖,是我們食品工業化的第一步,當時我跑到工廠跟工人們說,我要求生產的SOP是,山東平陰的玫瑰花紫色和粉色花瓣分別50%,混合均勻之後把裡面的枯黃的花瓣撿出來,混合完成之後30%加入到糖體裡面。另外70%以非常均勻的方式散落在表面進行切割。廠長一下就不高興了,說給你做1噸的牛軋糖我能給別人做8噸,那個時候我聽了還挺高興的,我們其實在做食品的創新者,或者抹茶食品的創造者,也在反向影響著供應鏈的夥伴們,我們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關茶製作產品的方式,瞭解現在年輕人應該怎麼對待包裝食品,瞭解年輕人是怎麼要求包裝產品的顏值和每一步包裝細節的。

我們花了8個月的時間,專門定製了一臺設備,就為了讓抹茶拿鐵的包裝中間有一條可以撕開的線,讓我們顧客喝這一杯拿鐵的時候自己控制糖份。接下來我們會基於這樣的包裝設備衍生出來一個新產品。

關茶的產品不是按品類劃分的,我們以抹茶為一種原料,加入到不同的食品類型裡面做產品,從開始到現在關茶做產品的邏輯都不是貨架邏輯,其實傳統的包裝食品的渠道是以貨架為劃分的,糖果就是糖果,衝調飲料就是衝調飲料,因為互聯網賦予了我們能夠搭建自己的互聯網平臺賣貨,我們自己能開零售小店,可以不依賴貨架的分類使我們產品放一零售小店裡面整體展示和銷售。

新零售環境賦予了我們好機會,我們的產品從衝調飲料到糖果到夾心巧克力系列,包括榴蓮、草莓還有麥圈圈,還有一些未來食品,蛋白棒之類的,我們也會加入魔芋顆粒、蔓越莓等等比較時尚的食材。我們為我們的產品落地創造了新零售空間,有包裝食品零售,有專門研發的冰淇淋,還有客座區作為品牌文化的傳播和體驗。把餐飲和零售結合起來。

匠心不再是非常慢速一生製造出來只能讓自己感動的作品,現在所謂的匠心是能夠用完整的用戶體驗,穩定而持續的輸出價值,持續創新,要給到更多的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生活以及美好的感受和價值,這才是我們現在對於好食品的理解。

只有正確的理解匠心才能不浪費有匠心人的才華。把抹茶文化帶回中國,做屬於這個時代的美好食品是關茶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