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0 嚐鮮,Object.defineProperty VS Proxy

寫在前面:

11月16日早上,Vue.js的作者尤大大在 Vue Toronto 的主題演講中預演了 Vue.js 3.0的一些新特性(https://www.css88.com/archives/10052)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改變就是Vue3 將使用 ES6的Proxy 作為其觀察者機制,取代之前使用的Object.defineProperty。我相信許多同學深有體會,許多面試中Object.defineProperty是vue這個框架一個出現率很高的考察點,一開始大家對這個屬性還有點陌生,慢慢的隨著使用vue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屬性經常被大家拿來研究,而就在大家漸漸熟悉了這個屬性以後,vue的作者打算在下個vue版本中用 Proxy替換它,果然一入前端坑就爬不出來了哈哈。雖然vue3正式發佈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了,但我們下面可以來探索下基於 Proxy 的觀察者機制,預測下vue3關於Proxy這部分的代碼(雖然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用哈哈)。

一、為什麼要取代Object.defineProperty

既然要取代Object.defineProperty,那它肯定是有一些明顯的缺點,總結起來大概是下面兩個:

1、在Vue中,Object.defineProperty無法監控到數組下標的變化,導致直接通過數組的下標給數組設置值,不能實時響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vue內部處理後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法來監聽數組 (評論區有提到,Object.defineProperty本身是可以監控到數組下標的變化的,具體可參 Vue為什麼不能檢測數組變動(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5783546)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由於只針對了以上八種方法進行了hack處理,所以其他數組的屬性也是檢測不到的,還是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2、Object.defineProperty只能劫持對象的屬性,因此我們需要對每個對象的每個屬性進行遍歷。Vue裡,是通過遞歸以及遍歷data 對象來實現對數據的監控的,如果屬性值也是對象那麼需要深度遍歷,顯然如果能劫持一個完整的對象,不管是對操作性還是性能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而要取代它的Proxy有以下兩個優點;

  • 可以劫持整個對象,並返回一個新對象
  • 有13種劫持操作

看到這可能有同學要問了,既然Proxy能解決以上兩個問題,而且Proxy屬性在vue2.x之前就有了,為什麼vue2.x不使用Proxy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 Proxy是es6提供的新特性,兼容性不好,最主要的是這個屬性無法用polyfill來兼容

經評論提醒,目前Proxy並沒有有效的兼容方案,未來大概會是3.0和2.0並行,需要支持IE的選擇2.0

關於Object.defineProperty來實現觀察者機制,可以參照 剖析Vue原理&實現雙向綁定MVVM(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599500) 這篇文章,下面的內容主要介紹如何基於 Proxy來實現vue觀察者機制。

二、什麼是Proxy

1.含義:

  • Proxy是 ES6 中新增的一個特性,翻譯過來意思是"代理",用在這裡表示由它來“代理”某些操作。 Proxy 讓我們能夠以簡潔易懂的方式控制外部對對象的訪問。其功能非常類似於設計模式中的代理模式。
  •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標對象之前架設一層“攔截”,外界對該對象的訪問,都必須先通過這層攔截,因此提供了一種機制,可以對外界的訪問進行過濾和改寫。
  • 使用 Proxy 的核心優點是可以交由它來處理一些非核心邏輯(如:讀取或設置對象的某些屬性前記錄日誌;設置對象的某些屬性值前,需要驗證;某些屬性的訪問控制等)。 從而可以讓對象只需關注於核心邏輯,達到關注點分離,降低對象複雜度等目的。

2.基本用法:

let p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參數:

target 是用Proxy包裝的被代理對象(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對象,包括原生數組,函數,甚至另一個代理)。

handler 是一個對象,其聲明瞭代理target 的一些操作,其屬性是當執行一個操作時定義代理的行為的函數。

p 是代理後的對象。當外界每次對 p 進行操作時,就會執行 handler 對象上的一些方法。Proxy共有13種劫持操作,handler代理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個:

get:讀取
set:修改
has:判斷對象是否有該屬性
construct:構造函數

3.示例:

下面就用Proxy來定義一個對象的get和set,作為一個基礎demo

let obj = {};
let handler = {
get(target, property) {
console.log(`${property} 被讀取`);
return property in target ? target[property] : 3;
},

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
console.log(`${property} 被設置為 ${value}`);
target[property] = value;
}
}
let p = new Proxy(obj, handler);
p.name = 'tom' //name 被設置為 tom
p.age; //age 被讀取 3
p 讀取屬性的值時,實際上執行的是 handler.get() :在控制檯輸出信息,並且讀取被代理對象 obj 的屬性。p 設置屬性值時,實際上執行的是 handler.set() :在控制檯輸出信息,並且設置被代理對象 obj 的屬性的值。

以上介紹了Proxy基本用法,實際上這個屬性還有許多內容,具體可參考 Proxy文檔(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Proxy)

三、基於Proxy來實現雙向綁定

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就來用Proxy來實現一個經典的雙向綁定todolist,首先簡單的寫一點html結構:



您輸入的是:

<button>添加到todolist/<button>


先來一個Proxy,實現輸入框的雙向綁定顯示:

const obj = {};
const inpu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put");
const tit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
const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cons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
const newObj = new Proxy(obj, {
get: function(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ole.log(`getting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 function(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key === "text") {
input.value = value;
title.innerHTML = value;
}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
input.addEventListener("keyup", function(e) {
newObj.text = e.target.value;
});

這裡代碼涉及到Reflect屬性,這也是一個es6的新特性,還不太瞭解的同學可以參考 Reflect文檔(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Reflect) 。 接下來就是添加todolist列表,先把數組渲染到頁面上去:

// 渲染todolist列表
const Render = {
// 初始化
init: function(arr) {
const fragment = document.createDocumentFragment();
for (let i = 0; i < arr.length; i++) {
const li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
li.textContent = arr[i];
fragment.appendChild(li);
}
list.appendChild(fragment);
},

addList: function(val) {
const li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
li.textContent = val;
list.appendChild(li);
}
};

再來一個Proxy,實現Todolist的添加:

const arr = [];
// 監聽數組
const newArr = new Proxy(arr, {
get: function(target, key, receiver)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 function(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key !== "length") {
Render.addList(value);
}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
// 初始化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Render.init(arr);
};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newArr.push(parseInt(newObj.text));
});

這樣就用 Proxy實現了一個簡單的雙向綁定Todolist,具體代碼可參考 proxy.html(https://github.com/nightzing/vue3-Proxy/blob/master/proxy.html)

四.基於Proxy來實現vue的觀察者機制

1.Proxy實現observe

observe(data) {
const that = this;
let handler = {
get(target, property) {

return target[property];
},
set(target, key, value) {
let res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that.subscribe[key].map(item => {
item.update();
});
return res;
}
}
this.$data = new Proxy(data, handler);
}

這段代碼裡把代理器返回的對象代理到this.$data,即this.$data是代理後的對象,外部每次對this.$data進行操作時,實際上執行的是這段代碼裡handler對象上的方法。

2.compile和watcher

比較熟悉vue的同學都很清楚,vue2.x在 new Vue() 之後。 Vue 會調用 _init 函數進行初始化,它會初始化生命週期、事件、 props、 methods、 data、 computed 與 watch 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 Object.defineProperty 設置 setter 與 getter 函數,用來實現「響應式」以及「依賴收集」。類似於下面這個內部流程圖:


Vue3.0 嚐鮮,Object.defineProperty VS Proxy


而我們上面已經用Proxy取代了Object.defineProperty這部分觀察者機制,而要實現整個基本mvvm雙向綁定流程,除了observe還需要compile和watche等一系列機制,我們這裡像模板編譯的工作就不展開描述了,為了實現基於Proxy的vue添加Totolist,這裡只寫了 compile和watcher來支持observe的工作,具體代碼參考 proxyVue(https://github.com/nightzing/vue3-Proxy/blob/master/proxyVue.html) ,這個代碼相當於一個基於Proxy的一個簡化版vue,主要是實現雙向綁定這個功能,為了方便這裡把js放到了html頁面中,大家本地運行後可以發現,現在的效果和第三章的效果達到一致了,等到明年vue3發佈,它源碼裡基於 Proxy實現的的觀察者機制可能和這裡的實現會有很多不同。

這篇文章主要是對 Proxy這個特性做了一些介紹以及它的一些應用,而作者本人也通過對Proxy 的觀察者機制探索學到了不少東西,所以整合資源,總結出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和大家共勉之,以上,我們下次有緣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