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村“的發展與現狀

僅八九年時間,中國淘寶村的數量便從2009年的3個增至2017年的2118個,並於2017年拿下超過1200億元銷售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的淘寶村名單上,江蘇有不少曾經“登榜”的村莊名字消失。這些“消失”的淘寶村,正在遭遇什麼?

“淘寶村“的發展與現狀

據悉,在阿里的研究體系裡,一個行政村,只要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村內活躍網店達100家或活躍網店數量佔總戶數的10%,便可以冠以“淘寶村”的名號。

“淘寶村“的發展與現狀

按此標準,江蘇的淘寶村(睢寧東風村)最早在2009年出現,是全國首批擁有淘寶村的三個省份之一(其餘2個為浙江義烏青巖劉村、河北清河東高莊村)。截至2017年底,江蘇淘寶村數量達262個,較2016年多出61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的淘寶村名單上,江蘇有不少曾經“登榜”的村莊名字消失。小編了解到,在以前赫赫有名的淘寶村太倉市沙溪鎮泰西村,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18組的一個院子裡,租住著12戶人家,其中有6戶在網上賣鞋。正在打理網店的安徽人李丹,6年前在此落腳。起初她從附近的利泰皮鞋市場批發鞋子,後來直接從廠家拿貨。她家租的兩個房間加上倉庫,一共200平方米,年租金5萬元左右。她說:“前兩年開始網上生意就不好做,院子裡不少人搬走了,今年也有些人回老家開網店。”在泰西村1組的一個院子裡,同樣租住著一些賣鞋子的網商。王女士也在網上賣鞋,“我從利泰市場拿貨,賣一雙拿一雙,也有人從其他地方拿貨。”據瞭解,利泰皮鞋市場是當地有一定規模的一級批發市場,位於泰西村一河之隔的泰東村。可以說,泰西村在2014年到2016年都處於淘寶村之列,有點沾了“鄰居的光”。不過,好景不長,利泰皮鞋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湘林說,原本1.5萬平方米的市場,剛開始有500家經營戶,但在電商的衝擊下如今經營戶減少一半。而泰西村外來租戶也從4000多人減少到2700多人,其中一半是利泰皮鞋市場的經營戶或開網店賣鞋的。前幾年村民在網上賣水產品、漁具,2016年村裡網商年銷售額30萬元左右的有60多家。2017年初以來,縣裡開展“退漁還溼”工作、村裡搞拆遷改造,一些養殖戶、漁民逐漸轉移到其他地區去搞養殖或轉產轉業、外出打工,還有的到鎮上、縣裡居住,村裡從事電商的人減少,網上銷售額就達不到淘寶村的標準。

“淘寶村“的發展與現狀

“淘寶村“的發展與現狀

初期的淘寶店家每年能獲得幾十萬利潤,現在小一點的店鋪一年可能只有幾萬元利潤,雖然仍比外出打工強,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沭陽的花卉電商也陷入了發展瓶頸:“最大的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嚴重。”沭陽花木電商大多集中在淘寶花市拿貨,品種、品質非常相似,很少見特色店。有淘寶商家戲稱,每家店列的200多個商品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同質化帶來嚴重的價格競爭,將商家拖向低谷。另一個重大問題來源於“只看重銷量”的銷售策略。沭陽大部分商戶仍停留在低價拼量的階段,始終認為不便宜就沒銷量,沒銷量就掙不著錢。以多肉為例,沭陽淘寶店的多肉普貨一株只賣1元多,且消費18元左右即包郵。在問及植物的利潤問題時,店主說:植物不賺錢,賠點也沒事,首先得有量,再靠盆、土等周邊產品盈利。事實上,“低價衝量”現象並不只出現在沭陽花木電商市場上,更像是大多數淘寶村的共性問題。雖然當地政府也曾有意識的開展相關培訓,試圖引導這些村民網商樹立自己的品牌,努力走出低價、同質競爭的惡性循環,但收效甚微。

“淘寶村“的發展與現狀

目前的淘寶村普遍面臨商品同質化,以價換量的問題。早期開店的商家,競爭小,利潤豐厚,賺取了第一桶金。後期進入者,利潤微薄,綜合成本上升,導致滿懷熱情進入,黯然傷神離場。差異化競爭,提升產品質量,塑造自己的商品形象,才能在愈發競爭激烈的電商環境中得以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