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鄉村康養、政企對話:杭州這個論壇很“潮”

未来社区、乡村康养、政企对话:杭州这个论坛很“潮”

浙江在線-健康網4月14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馬智慧 崔琳琳)4月13日上午,由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舉辦的“大健康產業杭州論壇·2019”開幕。此次論壇以“高質量發展大健康產業”為主題,黨政界、研究界、企業界、媒體界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大健康產業發展態勢、瓶頸問題和發展路徑。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巴德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孫雍容,浙江省政府參事葉真,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吳息鳳,南京市溧水區副區長張為真等,衛生健康領域專家學者、相關部門代表、企業代表150餘人參加論壇。

做大優質健康資源蛋糕,做優做強健康產業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王國平發來賀信。他指出,發展健康產業既是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的需要。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作為新型重點專業智庫,在衛生健康領域圍繞“高質量發展健康產業,高品質建設健康城市”開展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西湖城市學金獎”優秀成果徵集評選活動,明年還將圍繞“從互聯網醫療到人工智能醫療”繼續開展“兩獎”徵集評選和論壇活動。他希望廣大健康產業從業者能夠積極參與,貢獻個人智慧、企業智慧、行業智慧、協會智慧,立足於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關注做大優質健康資源蛋糕,做優做強健康產業,精準服務和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為高水平建設健康浙江、健康杭州,打造“健康中國示範區”作出新的貢獻。

共建大健康體系,打響“健康服務之都”新名片,打造健康中國示範區

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孫雍容主任在致辭中指出,健康產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身心健康為目標的產業,涵蓋了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和產品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正在從傳統的疾病治療轉為健康管理,這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導向和空間,發展健康產業,不僅是惠及民生、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擴大內需、促進就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對於落實健康中國、健康浙江戰略要求、實現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她希望,大健康產業各界人士能夠集思廣益,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共建共享,助推杭州早日實現健康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產業體系更趨合理、打響‘健康服務之都’新名片”的產業發展目標和“高水平推進健康杭州建設,加快打造健康中國示範區,讓全市人民享有更健康生活”的城市發展目標。

政府負責構築健康管理體系,真正保住該保的,徹底放開該放的,嚴格管好該管的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巴德年說,健康是人們最樸實最熱烈的追求,健康中國是黨和國家的優先發展戰略,健康需求是中國健康產業最強最有力的牽引車和助推器。我國健康產業擁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但也存在諸多突出問題,科學的缺乏、虛假的宣傳、媒體的助推、領導與“專家”站臺、學術與政治標籤的點綴等行業問題嚴重影響了健康產業的發展。他主張,衛生健康領域應變“政府主導”為“政府負責”,政府負責構建健康保證體系,構築健康管理體系,該保的真正保住,該放的徹底放開,該管的嚴格管好。他認為,發展健康產業應該堅持醫藥衛生事業和產業供給側的深化改革,既給人民提供靠得住的健康保障,又滿足不同階層需求提供便利的健康服務,促進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的協調健康發展。一要積極推進知識創新,倡導中國學說、中國理論,解決科學問題;二要積極探索技術創新,倡導中國技術、中國產品(品牌)、中國市場份額,解決技術難題;三要積極發揮中國優勢,倡導中國標準、中國模式、中國認可,施加中國影響力。他呼籲大健康產業的所有從業者要切忌貪婪想法和違法行為,謹記任何人的性命都不能踐踏的理念從事健康產業乃至健康事業,共同助力健康民族、健康中國建設。

加強智能醫療和健康產業鏈協同培育,引導智能醫療和健康產業集聚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指出,大健康產業是支撐國家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促進醫療服務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撐,是世界各國爭奪最激烈、最重要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創新是引領中國健康產業全球化的第一動力,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健康產業的結合備受矚目。要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看得上、看得起,就需要不斷推進醫藥產品國產化、前沿技術臨床化、疾病診療規範化、醫療服務協同化、健康服務大眾化。為此,一要加快藥物創新和醫療器械研發,降低診療成本;二要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和轉化,提升預防和診療技術水平;三要加強規範化診療培訓,提升基層醫療水平;四要優化醫療資源和服務模式,改善就醫難題;五要加快培育大健康產業,帶動健康經濟發展。她認為,感染性疾病始終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脅和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她所帶領的團隊創立了新突發傳染病防治體系,創建了肝病腸道微生態診治新理論新技術,突破人工肝、肝移植和幹細胞等重症肝病診治新技術、新方法,在科技成果的臨床應用與產業轉化上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李院士特別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數據驅動的精準醫學時代,醫學模式已進入“預防、預測、個性、參與、精確”的5P模式。為此,必須從疾病管理轉向健康管理,積極構建醫療健康數據的個人全息數字生命雲,構建開放共享的醫療健康互聯網+,構建以人為本的醫療與健康服務,從院前預防、院中治療和院後保健三個角度構建“以健康為中心” 的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與創新,促進智能感知認知、大數據、機器學習、群體智能等先進技術與醫療領域高效融合,著力突破若干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著力加強智能醫療和健康產業鏈協同培育,推動醫療健康領域人工智能2.0快速發展。

以高質量大數據研究為基礎,跨學科構建精準健康中心

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終身教授、癌症預防Betty B.Macus冠名主席、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吳息鳳教授說,預測是精準健康的重要組成。從預測角度,個人會關心四大問題:我患腫瘤的風險是多少?如何篩查最適合我?什麼方法可降低患癌風險?什麼是最適合我的方案?構建精準健康中心就對應需要進行“個性化風險預測、個體化循證篩查、個體化預防/干預措施、個體化臨床決策”四大方面的研究,從預測到預防到治癒,從而跨越癌症的整個連續過程。以多年的研究為基礎,她從四個方面介紹了基於跨學科合作的精準健康中心的構建思路,一是以美兆健康篩檢隊列、MD 安德森癌症病人及生存者隊列、長期癌症生存者隊列等大型前瞻性隊列為基礎建立研究人群,獲得高質量的大數據,這是構建精準中心的關鍵;二是分析可改變的致病危險因素,實現由觀察型研究轉化成公共衛生政策實施和循證干預;三是發現、驗證、提高生物標誌物在風險分層的臨床應用;四是全方位整合風險模型循證人工智能工具。吳院長現場提供了科普小貼士,根據大數據研究表明,每天堅持運動15分鐘,可延長壽命3年。

高度關注“城市大腦”和“未來社區”,創新發展健康健康信息服務

微醫集團高級副總裁、華佗雲CEO倪榮提出,大健康產業發展需要不斷創新發展健康信息服務,探索發展網絡醫院,建立“政府統籌、部門主導、社會參與、便民惠民、合作共贏”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模式。他認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應緊盯互聯網的“萬物互聯”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全球互聯網共享發展理念,融入“城市大腦”和“未來社區”,勇立互聯網改革創新發展的潮頭。

構建“5分鐘”健康服務推送圈,搭建未來社區“全民康養”健康場景

浙江省“未來社區”課題組牽頭人,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城鄉建設處處長柴賢龍介紹,緣起老舊小區空間集約利用不足、公共設施服務水平相對滯後、社區生態環境質量不高、鄰里關係缺乏互動交流載體四大焦點問題,浙江省開啟了未來社區建設的浙江追求。“未來社區健康場景”面向全人群與全生命週期,從健康生活、優質醫療、幸福養老三個維度,把社區作為打造大健康的城市基底,積極構建“5分鐘”健康服務推送圈,把基礎健康第一程解決在社區,從而構建“全面康養”未來健康場景。他認為,未來社區健康場景需要進一步深化思考四大問題:一是未來社區與醫保政策的對話;二是未來社區與醫聯體、醫共體機制的對話;三是未來社區與健康信息孤島的對話;四是未來社區與社會健康服務供應端的對話。

梳理細分健康產業及其產品類型,助推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從產業經濟學而言,大健康產業只有在以整體上滿足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為主要服務對象,並不斷滿足這樣的有效需求,才能不斷髮展,才能作為“產業”而存在。不同生命週期人群的健康特點不同,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地的人群的健康狀況會有很大的區別。大健康產業應進一步梳理具體健康產業及其產品類型,從實踐中提煉大健康產業的理論科學問題進而指導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康養不僅為了生命的長度,更需要增強生命的丰度、提升生命自由度

“康養”與“健康”、“養老”、“養生”和“療養”等一般意義的等概念相比,是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概念,涵蓋範圍廣闊,與之對應的康養行為也十分寬泛:康養既可以是一種持續性、系統性的行為活動,也可以是諸如休息、療養、康復等具有短暫性、針對性、單一性的健康和醫療行為。延伸到更大範圍,從生命的角度出發,康養要兼顧生命的三個維度:一是生命長度,即壽命;二是生命丰度,即精神層面的豐富度;三是生命自由度,即國際上用以描述生命質量高低的指標體系。康養的核心功能在於儘量提高生命的長度、丰度和自由度。也就是說,從孕幼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等各個年齡階層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康養需求,從健康到亞健康再到病患甚至是需要臨終關懷的群體,社會各個群體都有必要納入康養的範圍。

《健康杭州發展報告(2018)》—首本健康杭州藍皮書發佈

《健康杭州發展報告(2018)》以杭州健康城市建設10餘年的發展為切入點,系統總結了杭州健康城市建設的實踐之路,全面闡述了杭州健康城市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全書由總報告、分報告及附錄組成,總報告梳理和歸納了杭州市健康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闡明瞭杭州新時期健康城市建設中面臨的挑戰和使命。分報告通過翔實的數據分析和專業報告形式,從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人群、健康服務、健康文化、健康產業六大建設任務和公共政策影響評價等七方面對我市健康城市的目標、舉措、成效等進行了分類闡述。

論壇同步舉行了“城市衛生健康專題書房”揭牌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