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熊開瓶器 | 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在中國文化裡,熊並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在俄羅斯人文化裡,熊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是充滿宗教信仰和民族傳承的愛寵。


這部,這枚鐵鑄開瓶器就是以熊的背影為造型,刻畫了一隻憨態可掬的“回頭熊”。開瓶的部位在熊的兩腿之間。開瓶器整個有10多公分高,從體量上就符合熊的特徵:


敦實。


世界上許多文化背景深厚的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圖騰,比如中國的龍,美國的鷹,印度的象,以及俄國的熊。


俄國人對熊的信仰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神話流傳的時代。



熊開瓶器 | 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在古代,早期的東斯拉夫人對熊的崇拜和喜愛,主要是因為熊長得像人:直立行走,四肢像人的手腳,眼神相似。


除了長得像人,熊的行為也和人有想通的地方:它們也聽音樂,遇到節奏感強的音樂甚至會和人一樣跳舞。它們會高興,也會生氣,甚至能聽得懂人的語言。


吃的東西和和人相似,尤其是喜歡吃蜂蜜,甚至還和俄羅斯人一樣喜歡喝伏特加。


最有趣的是熊會在寒冬裡躲在洞內舔腳掌,和基督徒在齋戒期內齋戒一樣。


於是,熊被冠以神的特性。在俄國的語言裡,熊有一個獨特的擬人化的名字:米哈伊爾(Михаил),這個詞在古猶太語中的含義為:如神者。


在俄國的神話傳說中,熊本是和上帝一起住在天上的一個錐形帳篷裡,後來熊得罪了上帝被貶下凡,和俄國人一起居住在了冰雪覆蓋的苦寒之地。



熊開瓶器 | 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由於熊擁有如此強大的文化背景,俄國人往往不允許直接稱呼熊的動物名稱,而是以委婉的說法代稱,比如:吃蜜的。這種叫法有點像中國版的:孩兒他爹,替代“老公”這樣甜膩的稱呼。


如今,俄文中熊一詞的寫法медведь意思就是吃蜜的,至於原本熊這種動物的名稱,因為沒人使用,都失傳了。


既然圖騰崇拜的神一樣的熊成了俄國人不能說的禁忌,一個“吃蜜的”代稱顯然不夠用,於是俄國人還有這樣對熊的稱呼:黑色的野獸,歪爪的,棕色的,護林員……


中國人如果說一個人“熊”,那是貶義詞,意為窩囊、愚蠢。而俄國人如果說一個人熊,那可是大大的褒義詞,意為力大無比、心地善良等。


甚至從一些流傳的民族諺語上我們都能看出一二:


Хозяин в дому, что медведь в бору.

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


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живут.

一洞容不下二熊。


Счатлив медведь, 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стрелку, и стрелок счастлив,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медведю.

熊沒碰上獵手很走運,獵手沒撞上熊也很走運。



熊開瓶器 | 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喜愛熊的俄國人,甚至還將熊當成寵物來養,養個“熊孩子”在這裡真的就成了熊孩子。圖片上這隻熊從小就被收養,已經和這對夫婦一起生活了23年,同吃同住,還能幫夫妻兩個幹農活,給花園澆水。


這樣一看,俄國的熊好像也沒那麼可怕了。


民間的喜愛是一方面,官方的喜愛則更能凸顯“熊的傳人”心裡,熊的地位有多麼高大。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隻棕熊,名叫“米沙”;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吉祥物之一是一隻北極熊。


作為熊的傳人,俄國人被稱為“戰鬥民族”也就毫不為奇了。


熊開瓶器 | 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熊開瓶器 | 養個“熊孩子”,做“熊的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