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

中國首個月面軟著路探測器

嫦娥三號在月球表面著陸

將中國漫步月球的夢想

帶入“瓊樓玉宇的高處”

彼時彼刻億萬中國人共睹此景,百感交集

嫦娥工程不僅寄託著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還凝聚著無數航天人的汗水和心血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第一次成功近月制動時,欒恩傑、孫家棟、歐陽自遠三位院士相擁而泣,這一幕感動了電視畫面之外的很多人,也深深觸動了一旁的劉建軍。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嫦娥三號任務啟動後,劉建軍任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這一次劉建軍更是親身體會到那種無法形容的激動。中央電視臺在現場採訪劉建軍時,他的心還停留在數據處理和接收狀態下,在採訪中劉建軍說:“數據顯示,著陸的地方非常平坦,非常的安全“,他說了無數個平坦。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成功一瞬間就可以判定,而過程卻是需要漫長的努力。月出而作,月落而息,這是地面應用系統工作的節奏。聽起來很浪漫,做起來卻很辛苦,這意味著要常年過著時間錯亂、晝夜顛倒的生活。

然而這些辛苦對於劉建軍來說卻是微乎其微的,最大的困難還是工作的本身。在探月工程的五大系統中,地面應用系統是一個因嫦娥工程而新組建的系統,年輕的團隊,未知的內容,作為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建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嫦娥三號的難點在於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雷達探測、巡天、對地觀測等。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劉建軍帶著年輕的科研團隊,按計劃高質量地完成了嫦娥三號的任務準備,在軌測試和月面遙科學探測等工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取得圓滿成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通過集智攻關,自主創新,逐步建成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月球探測數據處理系統。製作的全月球影像圖和數字高程模型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為國內外月球科學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基礎資料。

月球的守望者——劉建軍


2016年劉建軍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地面系統總設計師,同年6月劉建軍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劉建軍說:“實現我國繞月探測夢想,就是實現了我的夢想”。

《月球的守望者》獲“2017年微視頻大賽”三等獎。大賽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支持,科普北京將陸續展播獲獎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