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志智双扶“组合拳”

“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我相信,只要乡亲们有决心,都能脱贫致富奔小康。”3月27日,在旬邑县景家村举办的“红色筑梦”扶贫扶志扶智成果展示暨首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自强励志明星景小飞自力更生依靠肉兔养殖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干部群众,激励着大家向贫困宣战的斗志和决心。

近年来,旬邑县坚持以精神扶贫为抓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打出了一套志智双扶的“组合拳”,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心。旬邑县始终把扶志摆在精神脱贫的突出位置,借助微信朋友圈、道德讲堂、科普图书室等平台,采用宣讲团巡回宣讲、现场培训、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活动200场(次),帮助贫困群众熟悉扶贫政策、了解发展潜力、展望美好未来,从思想层面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主动性。同时,旬邑县积极组织开展“扶贫小戏”巡演、以“扶贫路上”为主题的演讲、以“我脱贫我光荣”为主题的故事会,以及社火表演、自乐班、广场舞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856场(次),有效调动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贫困群众“会脱贫”的能力,旬邑县坚持治贫先治愚,“授之以鱼”的同时更加注重“授之以渔”。帮扶干部通过扶贫日活动,面对面向贫困群众传授自立脱贫的产业知识、专业知识、健康知识,实现了由“口袋扶贫”向“脑袋扶贫”的转变。截至目前,旬邑县已累计组织举办种植养殖、家政、电商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民6000人次,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身无技术“不会脱贫”的问题。围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旬邑县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重点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户子女。目前已为5812名贫困学生发放补助、减免学费608.1万元,为91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655.3万元,让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输在起跑线上。

“通过对村民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规守纪、内生动力和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评比打分,现在村里的风气好了,大家都暗暗加油,看谁家日子过得好哩。”旬邑县底庙村贫困群众马大伟向记者说起村子的变化欣喜万分。

旬邑县坚持以村规民约作为立德之本,从道德礼仪、移风易俗、文明风尚、治安管理、卫生保洁、邻里互助、家风家训等方面着手,指导制定村规民约179条,建立起稳定的价值评判标尺,促进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记者 张丹 通讯员 刘亚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